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26日> > 总第2770期 > A05 > 新闻内容
湘妹子制陶:一张土钵菜馆订单带来改变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罗雅洁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这首诗歌耳熟能详,而它因为被刻在长沙的唐代铜官窑陶瓷上,更是有了隽永的意味。
  铜官窑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现如今,镇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陶。其中,一名女子尤其有名——她获得过多个国内大奖,并承接了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宝塔、铜官陶瓷文化广场等项目,仅这些订单就为她带来近百万元的收入。
  她就是长沙市民间手工女艺人协会副会长柯佩英。一堆黄土,如何在她手中变成珍贵的艺术品?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铜官镇一探究竟。


  
生于陶瓷世家
  初见柯佩英,她穿着一袭红裙,脚踩高跟鞋,说话做事都透着干练。她的陶瓷工作室“品陶轩”初看其貌不扬,但内有乾坤——室内外堆满了制陶用的泥土和泥坯,还有各式各样的盆盆罐罐。
  柯佩英出身于陶瓷世家,父母皆制陶。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每天放学回家,柯佩英都会帮父母把晾晒在外面的泥坯收回来。耳濡目染下,她也爱上了陶瓷。
  1986年,17岁的柯佩英初中毕业,去了铜官星光陶瓷厂顶父亲的职,开始走上“玩泥巴”讨生活的路子。“那时候对陶瓷的认识还很有限,就是打打下手而已。”水平不够,她就去培训班学习,还主动跟着厂里的能工巧匠学习制作泥釉。也就是在这时,她遇见了一生的伴侣雍建刚。
  “他制陶的水平很高,也很耐心,一来二去,我们就产生了感情。”婚后,两人共同钻研陶瓷技术,柯佩英的技艺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在1995年,厂子倒闭了,夫妻二人双双下岗。
  雍建刚选择去东莞的陶瓷厂工作,柯佩英则留守家乡,照顾老人和女儿。1997年,雍建刚当上了厂里的雕塑主管,柯佩英也开始怀念此前工作时的日子。思来想去,她跟随丈夫前往东莞,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和造型设计。
  一晃11年,柯佩英和丈夫的陶瓷手艺都有了长足进步。而在外面做陶瓷越久,柯佩英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沙铜官窑在中国陶瓷史上的地位。长沙铜官窑是中国唐朝彩瓷的发源地,其产品在朝鲜、日本、印尼、伊朗、埃及也都有发现。 2011年,长沙铜官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当时就想,应该把在外学到的技术带回家乡,继承和发扬家乡铜官窑陶瓷非遗技艺”。
  就这样,雍建刚、柯佩英夫妇在2008年10月回乡,租下了一间废弃的厂房,将十几年打工挣来的二十多万元存款全投了进去,创办了“品陶轩”。
  
忠于陶瓷事业
  “一开始,我们的陶瓷工艺品订单量几乎为零。当时特别灰心。” 柯佩英说,她和丈夫在东莞做的多为工艺品,所以刚创业时,两人也是从工艺品方面入手,但长沙市场对这方面的需求量并不大。
  好在,事情很快出现了转机。“一个做土钵菜的老板找到我们,他想做一批定制的餐具。”从那以后,柯佩英意识到,要想陶瓷有市场,就必须走进千家万户。于是,在做工艺品陶瓷的同时,她也开始做日用陶瓷。
  但创业的路并不好走。2010年1月,因新建窑炉与大型设备球出的釉料和材料不同,导致整窑产品报废,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并带来产品积压。柯佩英只得四处借钱,凭着一股子不想放弃的狠劲儿,这才算渡过了这次危机。
  2012年,柯佩英迎来了事业的上升期:销售业绩逐年上升、生产订单源源不断,还成功承接了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铜官窑宝塔、铜官陶瓷文化广场等项目的大型订单,负责泥釉和大型雕塑作品。这几个项目,为品陶轩带来了近百万元的收入。
  在制陶工作间的旁边,有个柯佩英精心打造的作品展示厅,里面放满了她的获奖作品以及得意之作。
  柯佩英指着一个陶艺作品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这是她最喜欢的作品。记者定睛一看,那是一个憨态可掬的小女孩,身边还有一头麋鹿。
  “这是我当年参加比赛时,当场设计和制作的作品。”柯佩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不过当时没做完,所以我又拿回来继续加工了。”她表示,这个作品名为“逛街”,小女孩穿着一件乡土味浓厚的小棉袄,“我出身农村,喜欢乡村的这种质朴和真诚”。
  正因为柯佩英一直保持着对陶瓷的单纯热爱和独特审美,她在国内比赛中获奖无数:2014“中国原创·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优秀奖、2015“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铜奖、2016“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获铜奖、2017年“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银奖……在展示厅的一角,摆满了夫妻俩近些年来获得的证书和奖牌。2015年,柯佩英当选为长沙市民间手工女艺人协会副会长。
  
热爱陶瓷文化
  如今的品陶轩有10名员工。“有些是因为厂子倒闭而下岗的员工,有些则是因为热爱陶瓷而被我返聘的。”柯佩英说,员工中还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嗲嗲,“他太爱陶瓷了,退休了也闲不下来”。
  也正是他们的热爱,让柯佩英坚定了把品陶轩发扬光大的决心。“一是能让失业的人有事做、有饭吃,二是能让热爱陶瓷的人有心灵寄托。”柯佩英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现在艺术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她和丈夫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争取让品陶轩更上一层楼。
  “我的女儿今年23岁,也爱好陶瓷,我希望她能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但是她将来要不要从事这个行业,我会尊重她的决定。”柯佩英说,“我注定要当一辈子的‘陶瓷人’,但我的体力与精力总会有跟不上的那一天。因此,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来关注陶文化,学习陶技艺,把深厚的陶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令她欣慰的是,每逢假期,都会有一些美院的学生来品陶轩实习,“这个陶瓷技艺,还是有很多人喜欢的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