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26日> > 总第2770期 > A06 > 新闻内容
“网红月饼”考验消费理性
新闻作者:  文/木须虫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鲍鱼、牛蛙、小龙虾、水果……月饼你吃什么馅儿?中秋临近,在朋友圈、各大购物网站上,一些打着“养生”招牌的“网红月饼”开始走俏。但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月饼背后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假宣传等问题。相关人士建议,应加强对网络上诸如月饼等时令商品的监管,同时消费者在选购时也需明辨。(9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中秋年年过,月饼年年吃,但网络时代的月饼却似乎有了很大的不同。的确,网购的普及让产品销售不再受到地域限制,而同时使得市场竞争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网上无疆域的统一市场,倒逼着产品与营销不断地创新,这些网友早已司空见惯了。
  而事实上,各类“网红月饼”的出现,很大程度都是网络市场竞争的产物,无论是鲍鱼、牛蛙、小龙虾之类馅儿改良的月饼,还是打着“养生”招牌之类的概念月饼,都是选择了差异化的道路,避免产品与消费心理的同质化,试图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同时,本身也是噱头十足,不乏网络营销的技巧。
  只是月饼有其特殊性,属于节令商品,无法像日常食品一样,有足够的时间来检验产品的消费接受程度,反过来指导生产与营销的创新,因而,带有噱头营销的盲目与功利性。这一点不只是发生在网络时代,过去诸如“黄金月饼”之类营销买椟还珠的游戏,其实理出一辙。这也是“网红月饼”掉入虚假宣传套路的内在驱动。
  无论是基于食品安全,还是公平消费,加大对月饼生产必要的监管无可厚非。不过,有形的监管很难解决市场方面的所有问题,更根本还在于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与其它商品的选择相比,消费者在月饼营销中,事实更有主动性,他们的选择既可以让一些商家赚钱受益,也会让一些商家亏本受损,空赚噱头。
  月饼是中秋节令食品,说到底是传统节日的消费品,过节的内涵要远大于食品本身,更何况在物质十分丰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流通越来越便利的今天,吃什么、怎么吃好根本无需月饼来承载。比如,月饼用什么馅儿未必是越新奇越好,像小龙虾、鲍鱼之类,且不说味道如何,它们在消费者日常餐饮中随手可得,不见得要被月饼裹着吃。又如,养生月饼就算配方确有养生功效,一年吃一次显然不靠谱,毕竟不是神丹妙药。
  “网红月饼”考验消费理性,消费者应有务实而清晰的节日消费理念,而不能在网络营销的噱头中迷失,被营销牵着鼻子走。相反,也只有消费者的消费理性,才能给“网红月饼”以市场教育,把握需求的脉搏,找准创新的界线,真正让网红月饼叫好又叫卖,实至名归。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