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9月21日> > 总第2769期 > A04 > 新闻内容
产房故事
新闻作者:李诗韵 周纯梓 吴小兵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7岁的榆林产妇马茸茸坠楼身亡,留下家属和医院的纠缠,还有沸腾的舆论。关于产妇婚姻、关于婆媳矛盾、关于医生职责、关于无痛分娩……一时间,整个社会都在“喊痛”。
  但永远不会有人知道,马茸茸纵身跃下那一刻心里在想什么。而在产房里,还有更多产妇的心情同样复杂。生育于女人而言,在添丁的喜悦之下,也是一场孤独的战争。产妇是“战士”,产房是“战场”,她们以母爱之名对抗金钱、时间、疾病、世俗,迎来新生——这是好的一面。落败的人,将被死亡召唤。
  小小产房,生死之间,有义无反顾,有得失纠结;有深藏的人性,也有生命的不屈。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走进湖南多家省级三甲医院的产房,这个显得有些神秘的地方,是孩子的“生门”,而个中种种,也镌刻着女性、婚姻、家庭和社会的时代影像。


  
段子精神与现实里的“保大”
  从北方到南方,从基层到省会,一眨眼的工夫,田辉就在这个上演人间百态的产房里度过了整整15年。
  “很害怕看到某个地方又发生了孕产妇死亡的新闻。”生死离别,本该司空见惯,但田辉却很难做到释怀。
  前不久,轰动全国的产妇马茸茸跳楼事件就间接地影响到了田辉。
  “医生,我要是实在生不出,你一定要帮我剖,别管他们(产房外的家属)怎么说!”一名疼得满头大汗的年轻产妇刚躺下来,就紧紧抓住助产士的手,着急地叮嘱。
  这一幕场景、这一句台词,让田辉突然想起前两天看过的一个段子——
  一名产妇被推进产房后,突然把一张纸条递给医生,上面写着:“如果发生意外,不管外面人怎么说,都先保我!”
  对看客而言,这只是“保大保小”的段子;对田辉和产妇而言,这是关乎生命的真实。
  顺与剖,有时就是一股悲愤劲儿
  医院产科不同于其它科室,它不针对某一种疾病,而是生命急速运动的进程,一边生一边观察,但最终会遇到什么,谁也说不准。各种惊心动魄的事情,田辉也常遇到。
  2014年8月,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产妇因羊水栓塞导致死亡的事情弄得人心惶惶,“结果我们科室几乎所有产妇都提出剖宫产请求,害怕自己也遇上这样的突发情况”。但显然这份恐惧是不对的。多年以来,国家卫计委严格控制各地医院的剖宫产率,顺产有益母婴健康,不能因为个案而影响全社会。
  不过,在临床中,顺产转剖宫产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田辉说,现在大都实行阴道试产,产程发动后,如果进展良好就可以阴道分娩,但如果遇到胎儿胎心不好、脐带绕颈、巨大儿、胎位不正等,考虑到安全,就需要剖宫产了。
  但事情总有例外。2011年,田辉为一名单亲妈妈接生。产妇来的时候,连个陪的人都没有。一检查,宫口开全了,随时可能分娩。
  “开宫口的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但她一直非常平静。”田辉说,产妇希望顺产,不想在肚子上留疤。然而,检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由于胎位不正,田辉建议产妇剖宫产。僵持了几分钟,产妇还是坚持顺产。
  “我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只能再试一试。”这个“试一试”的过程并不轻松,但产妇却不哭不闹,“铁了心似的,坚强得可怕”。田辉都忍不住唏嘘,若换作一个身处幸福家庭的女子,或许她会因为有所依靠而娇气,甚至不肯生了。不过,也正因为产妇极其配合,她最终还是顺产了一个大胖小子。
  
“度娘”说,我家娃就得这个点生
  除了剖与顺的选择,产房里最常见的还有那些“老思想”家属提出的一些根本无法做到的要求。
  “不懂医疗知识并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迷信和过分相信网络。”田辉从医的15年里,没少与这类人打交道。老人算了时辰,年轻丈夫甚至兢兢业业上网问了“度娘”,纷纷恳求她让产妇“踩着点”分娩——剖宫产还好说,顺产可如何控制?
  有一次,一名农村孕妇转院到田辉所在产科待产。两天时间,产妇的婆婆找医生护士聊了十余次,“她说这胎一定是孙子,男孩就一定要在中午12点出生,阳气旺”。考虑到产妇本身就需要剖宫产,田辉答应了。只不过,最后生的不是孙子,而是孙女——婆婆当场走了,留下产妇在病房嚎啕大哭。
  生命的扩展,家族的壮大,产房本就是一个五味杂陈的地方。只是,在田辉见证的产房故事中,“爱”仍旧是主旋律。两年前,一名产妇生下了单肾宝宝,情绪很低落。此时,反倒是婆婆来安慰她:“多大个事!都是自家的肉,咱一起把孩子养大!”
  又比如,不久前,一名长沙的婆婆坚持要进产房陪产,看到儿媳妇痛不欲生的样子,婆婆泪流满面,急吼吼向医生喊:“哎呀,别逼她了,实在不行,我们就先不生了!”
  


北方大妹子的南方婉约
  生育观念的变化是一直有的,不仅有岁月变迁的痕迹,还有南北地域的区别。
  田辉的老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刚开始,她曾在北方一家基层医院实习;毕业后,她入职益阳市某医院产科,南北变化,让她一度感觉很不习惯。
  “北方人性格直爽,相信医生就乖乖治疗,不相信就要求换人。”在田辉实习期间,几乎很少碰上与患者意见僵持的时候。到湖南后,她发现南方人的情感更加细腻,人们虽然来医院问诊,但也喜欢坚持己见,扯来扯去,要是医生态度不好,很容易就成了医患纠纷。
  刚入职时,田辉还是个直截了当的北方大妹子,患者家属有疑问,你问我答,话不多,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干脆利落。她最怕遇上纠结的——有一次,一名高龄孕妇被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需要吃药控制病情。田辉为她开了处方,叮嘱家属去拿药。谁知,孕妇和家属坐在那儿屁股不挪窝,一脸纠结各种质疑:“吃药会不会有副作用?不会对孩子不好吧……”
  田辉耐心给他们解释了很久,但越解释越发现,对于没有医学基础的老百姓而言,专业解析毫无意义,这家人对一切进入孕妇身体的药物充满警惕,甚至幻想能不能用按摩等“外力”来缓解糖尿病。“如果在北方,患者信不过你,可能掉头就走了,换一家医院重新看诊;可这一家人宁愿在医院耗一上午,就坐在那纠结和念叨,就是无法解决问题。”
  这样的事遇得多了,田辉这个北方女医生也变得婉约不少。“只能换位思考。患者因为不懂,所以害怕,医生有耐心很重要。毕竟生孩子是大事,搞不好,一个家都毁了。”
  
“一地鸡毛”的无痛分娩
  在产妇马茸茸的遭遇里,“无痛分娩”被屡屡提及。很长一段时间,生产疼痛都被认为是女人命中注定要承受的,产妇的个人感受往往被忽略,人们更多只关心是否“母子平安”这个结果。
  如果还在15年前,田辉也只能安慰产妇“分娩疼痛也是幸福的过程”。但今时不同往日,“无痛分娩”的出现已经能让一些产妇“松口气儿”。“很多人认为无痛分娩过程中注射麻药对产妇或胎儿有害,其实不然。目前一些医院无法普及无痛分娩,不是因为风险高,而是麻醉医师的缺乏。”
  当然,田辉很难用这个观点说服一些固执的家属。2015年,一名产妇在开指过程中要求打无痛,结果原本还乐呵呵的婆婆脸一下子就拉了下来,“我孙儿还在娘肚里,你打麻药,孩子不吃亏?”
  疼得抓狂的产妇也不示弱,扯着丈夫就发飙:“心疼钱吗?我自己出!叫我妈出!”
  丈夫夹在中间左右不是人,急得跺脚:“这不是钱的事儿!”
  最终,产妇还是上了无痛。婆婆出了病房,抓着护士一通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书读多了,尽搞些歪门邪道!哪个女人生孩子不是疼过来的!”
  其实,这个丈夫还算好的。也有一些丈夫,多多少少有些“妈宝”。老婆生孩子,他凡事先请示老妈。“妈妈说打无痛对孩子不好,他就要老婆忍忍。妈妈说可以自己生的,他就不管医护人员的意见了。”对此,田辉也只能笑笑。
  近几年,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也在推广无痛分娩,目前,医院的无痛分娩接受率已经超过50%。田辉觉得,观念在变,生孩子本该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