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5月11日> > 总第2732期 > a4 > 新闻内容
当妈妈老去,提醒她与节育环说再见
新闻作者:李立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节近在眼前,儿女们送上鲜花与陪伴、欢乐与祝福来表达对妈妈的感恩之情。同样,我们也为无私奉献了大半生的母亲们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下,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数以亿计的中国女性采取了长效节育措施——来自原国家计生委的全国生育节育抽样调查显示:87%的长效节育措施被用在了妇女身上;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伯华的研究则指出:“我国女性节育避孕措施中,一孩放置宫内节育器的比例相当高,而另一项比例高的措施,是生育二孩之后的输卵管结扎。”所谓“一孩上环,二孩结扎”,正是来源于此。
  宫内节育器,即俗称的“节育环”。三十多年过去,当年“上环”的母亲们都已老去,且大多数人进入了绝经期。医学界的共识是:在绝经后半年到一年内应取出节育环,若超期不取,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我们也在母亲节之际,送给多年前曾上过节育环的妈妈们一个“特别提醒”——别让子宫里的这位“住客”待太久,是时候与它说“再见”了。
  
太晚说“再见”,妈妈们遭遇“取环历险记”
  绝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项常规手术,取环是安全的;同时也可通过麻醉的方式来实现无痛取环。但对于进入绝经期的妇女——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有的已70多岁,给她们取环就不是件容易的事;可如果放任自流,让节育环在子宫内长时间“安营扎寨”,妈妈们同样可能面临风险。
  
取出“住”在身体30年的节育环
  取环钩小心翼翼地伸入了施慧英(化名)体内。在B超影像下,曾经孕育生命的子宫被展示成一个黑白相间的截面。
  子宫深处,一枚小小的金属圆环正散发出醒目的亮光。
  尝试了几个角度后,手术医生张金梅很快用取环钩勾住了这个圆环,再往外拉——由细软金属丝围圈而成的环被拉扯成了长条形,却并没有完全脱离子宫壁,这意味着,这枚小小的金属圆环已经长到了施慧英的子宫肌层里。
  所幸的是,目前还只是轻微嵌顿。缓缓拉出环结,张金梅用手术剪将环剪断,断成金属丝的环被轻轻往外一点点扯出。在施慧英的子宫中待了近30年后,这名“住客”终于离开了。
  张金梅所取出的,正是安放在施慧英体内的一枚宫内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作为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科医生,张金梅每个月都会实施几例这样的手术。
  并非每一例取环手术都像张金梅为施慧英所实施的这样顺利。张金梅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能处理一般情况下的取环手术,而对于节育环在体内停留时间太久,环嵌顿得很厉害或者是环异位甚至有合并症的情况,她会建议患者转诊至上级医院,“在宫腔镜下甚至是腹腔镜下取环”。
  
处置不当,六旬妈妈取环大出血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副主任医师黎小弟至今仍记得2016年3月8日抢救一名病人的情形。
  当时,这位名叫郑月琼(化名)的63岁患者因为之前的医院在取出已经嵌顿的节育环时处置不当,导致她的子宫穿孔并引发大出血。
  黎小弟说,当天,郑月琼到长沙某私立医院求诊,希望取出34年前放置的金属圆形节育器。上午10时多,该医院为她实施了“B超引导下行可视取环术”,“取了约半小时,没能取出来”。
  放弃取环回到病房后,郑月琼忽然感到下腹作痛,且头晕、恶心。“医院当即复查超声,发现郑月琼‘盆腹腔积液’,他们马上和我们医院联系,并把病人紧急送了过来。”结合之前郑月琼的取环经历和眼前的快速诊断,黎小弟考虑郑月琼“取环导致子宫穿孔”的可能性比较大。
  “我在腹腔镜下一看,腹腔里有约2000毫升的血液及血凝块。”黎小弟和助手同事快速清理,迅速查找出血点,很快就找到了子宫的两处破口和残留的节育环。“我们帮她实施了子宫修补和嵌顿节育器取出手术,病人最终转危为安。” 黎小弟说。
  “嵌顿,顾名思义,就是节育环已经长到了子宫肌层里。”黎小弟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节育环的大小是不变的,但女性绝经以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开始萎缩变小,子宫口也会变紧。此时,节育环容易与子宫内壁产生摩擦,便可能导致出血、腹痛等现象,甚至会发生“嵌顿”。郑月琼正是因为绝经之后节育环没有及时取出,以致节育环嵌顿较深,“在之前的医院取环时,医院可能对手术的风险与难度认识不够,导致出现了后来的危急情况”。
  35岁的黎小弟告诉记者,他自己的母亲当年所上的,正是郑月琼体内的这种金属环,“妈妈50岁取环时也出现了环嵌顿,只是取环的医生经验丰富,所以手术很顺利”。
  如今,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取环是黎小弟最常见的手术之一,“已做过近千例”。
  
20年后,节育环在她体内“产子”
  除了环嵌顿,另一个临床上比较多见的意外情况,就是“节育环异位”,即本该在子宫内的节育环因为种种原因,“跑”到了腹腔甚至是别的地方。
  47岁的刘桂香(化名)来自茶陵农村。1997年,刘大姐上了“T型”节育环,2005年,她曾做过透视检查,发现节育环并不在子宫内。由于没有不适症状,刘大姐以为节育环已经自然脱出体外,也就没有在意。
  到了2014年,刘大姐感到下腹部疼痛,便来到株洲市中心医院就诊。医生发现,刘大姐子宫内的“T型”节育环已经异位到了膀胱,还“产子”了——在膀胱生成了环结石。医院泌尿外科医生为其做了手术,取出一颗鸡蛋大小的结石,而节育环就“藏”在结石里头。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妇四科主任医师程卫曾经接诊过一名比较罕见的节育环异位女性。“患者54岁,绝经4年,在外院取环失败后转诊过来。”经检查,程卫发现患者的节育环已经异位至腹腔,“跑到了子宫后方,一截到了腹腔,还被肠子包住了”。最后,程卫为患者实行了腹腔镜下的取环手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为其成功取环。
  
时间,让老年女性与节育环难以“相安无事”
  除了嵌顿和异位,还有一些意外也会让节育环的取出变得困难而危险。
  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张艳青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宫腔镜和腹腔镜远远没有现在普及的时候,她曾经在X光下为患者取环,“这名病人也是在其他医院取环失败,环断成了几截,取出来了一些,还剩下一小段残留在体内。后来转诊到我们这里,当时我们还没有宫腔镜这么先进的设备,我就穿着铅衣在X光的监视下,帮她把残留的环取了出来”。
  而长沙市妇幼保健院妇二科主任医师郭海春则接诊过更为离谱的病例。“有一次,一名患者在小诊所里取环失败,转诊到我们这里。我一看,连取环的钳子都卡在里面了,患者是带着钳子过来的。”
  为什么取出节育环这样一个“小手术”,在年龄偏大的女性身上,会有如此之多的困难和意外状况?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妇产科主任医师方超英告诉记者,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从45岁左右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内的时期——编者注)称为“围绝经期”,围绝经期是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生殖系统萎缩或者趋于萎缩,组织脆弱。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体内的节育环如果不及时取出,会在萎缩的宫腔内变形、嵌顿、刺激子宫,造成腹痛、出血及炎症,严重损害妇女的身心健康。”方超英说,围绝经期妇女取环“不只是个小手术”,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子宫穿孔或者生殖系统损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