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27日> > 总第2729期 > A10 > 新闻内容
戒尺走红,家长想“震慑孩子”
新闻作者: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2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熊孩子又淘气了怎么办?一把“戒尺”拿过来,熊孩子吓得乖乖说不敢了!”这是一个家长分享在朋友圈的“戒尺”使用心得,据称,戒尺的威慑力果然十分明显。于是惹来一帮家长纷纷询问:“戒尺”哪有卖啊?
  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在好几个家长群里发现,“戒尺”这一古代私塾先生专用的惩戒工具,又悄然走红了。不少家长不仅自己买,甚至还买来送老师。惩戒工具为什么古为今用地流行在现代家庭里?惩戒教育真的是不可或缺的吗?
  
市场:戒尺网络销售火爆
  戒尺在哪买?多数父母都是通过网络来购买的。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搜索某购物网站发现,网络上出售戒尺的商家多达上百家。
  这些戒尺多使用竹类或木制材料制成,制作精美,长约50CM,上面雕刻着诸如《诫子书》《论语》《朱子家训》《孝经》《三字经》等古代训诫语录。售价一般是10——20元。其中销售最高的一家店铺达到了月销量8000多把,评价也有7000多条。
  虽然商家打出的宣传口号是“中国传统工艺,送老外佳品”,但记者在评论里发现众多的买家留言都表示是为了方便管教孩子。
  还有家长买来主动送老师。“已经是回头客了,给大女儿和小女儿的各科老师轮番送,不主张体罚,但打手心是可以的,教室纪律安静了不少,老师们评价很高!”
  甚至还有老师们主动购买。“打起手心来挺痛的,主要是拿来镇住学生,一看到它就不敢犯错误。”“今天用了挺好使的,没有写作业的孩子一下就怕了。”
  
家长:愿购买戒尺,主要是“震慑孩子”
  实际上,不少名人小时候都尝到过戒尺的滋味。
  著名作家邹韬奋回忆幼年时在父亲面前背“孟子见梁惠王”,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一想不起来就要挨一下打。
  鲁迅在他的书中也曾回忆,他的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的三味书屋里,有戒尺,但不常用。
  连日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调查了解了长沙县盼盼小学、中南小学、湖南师大附中广益中学附属小学等小学的近500名家长。据调查统计,其中只有不足20人“之前已经开始关注戒尺”,其中仅136人“愿意尝试一下戒尺”,至于原因,则41名家长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95名家长是“给孩子起到震慑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戒尺在现代的学校虽已罕见,但在如今悄然兴起的国学私塾课堂里,基本都配备了“戒尺”这一传统的器材。
  长沙励醒国学私塾的冯家明老师坦承,在他们的课堂里就备有戒尺。“戒尺,古又称醒木。在私塾有三必戒。不孝父母必戒,不敬师长必戒,品行不端必戒。”
  冯家明觉得,私塾备有戒尺,但他却并不主张家长可以随便打骂学生,除非是孩子犯了以上三条戒条,其他的过错可以交给私塾的先生来教导。
  不过,也有一些家长对用戒尺来进教育孩子持保留意见。女儿两岁的妞妞妈妈就认为,孩子的很多行为是天性造成的,打也不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天性。儿子上四年级的李先生说,传统文化里有精华也有糟粕,不是都可以一味拿来使用的。
  
专家:教育不能没有惩戒
  戒尺热卖说明了啥?
  长沙某小学的老师认为,教育孩子一方面要有爱,另一方面也要有适度的惩戒。而在今年的2月青岛市甚至出台专门法规允许老师适当惩戒学生,也曾引起广泛关注。
  湖南青少年成长高级导师易大华认为,大部分家长买戒尺并不是为了体罚孩子,而是为了震慑孩子,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惩戒手段在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的作用,都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强化。即使真的是用来打孩子,也会注意轻重,没有达到“体罚”的程度。这样的震慑便带有惩戒教育的意味,而“戒尺热卖”的情况,体现惩戒教育思维的存在、扩展与逐渐成熟。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提到:“合理的惩罚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学生形成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学生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对犯错误的孩子施以适当的惩戒,能够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抗挫心理素质。
  但家长也要注意把握好其与体罚教育思维之间的度,一定要注意相关手段的合乎情理,坚守住为孩子好的目的,进而将教育效果调整到最佳,这也是对惩戒教育思维本质的推崇和践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