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18日> > 总第2726期 > b03 > 新闻内容
听一出老戏园腔调,韵一回老长沙味道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寒冰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哥哥,你可把我比做什么人啦呀?”夜色笼罩星城,记者踏着麻石路,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贾谊故居正对面的长沙老戏园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了有着浓浓怀旧味道的花鼓戏唱腔。
  如今,流行音乐占据了人们歌单的“半壁江山”,地方传统曲艺正逐渐淡出大家视线。就在不少老长沙人感叹“想看地方戏没地方”时,位于长沙市太平街的一间民办老戏园却悄然开唱。走进老戏园,在见到大兵、刘赵黔、周卫星等一群湖南老艺术家演出的同时,几名“00后”演员的出现,也让场下观众颇感意外……
  
民间戏园,传出花鼓相声弹词音
  “好久没有地方能看戏听相声了,这里才有老长沙的味道咧!”4月14日晚,在长沙老戏园里看完周卫星等人的表演后,长沙市民周爹爹如是感叹。长沙老戏园,在太平街里并不起眼,要穿过临街的一间服装店,走进去才能见到这方古色古香的园子。晚上8时,华灯初上,园子里便坐满了一边喝茶一边看戏的市民。
  “这间老园子是去年办起来的。”长沙老戏园负责人、长沙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邱建荣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邱建荣是湖南汩罗人,从小在家乡听戏长大,但真正进入长沙城后,他发现能听戏、看戏的地方却很少。“去年,我曾去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发现那里的老街上都会有老戏院,每天表演当地的传统戏曲,那种文化的归属感一下就打动了我。”
  回了长沙,邱建荣把自己位于太平街的会馆改建成了长沙老戏园。“投了一百多万,又去长沙市花鼓戏团等地请演员。”就这样,邱建荣一手建立起了长沙第一间私人创办的戏园子。
  
现实尴尬,老戏园也喘不过气
  很快,地花鼓、长沙相声、长沙弹词、长沙快板、湘剧等充满老长沙味道的文艺项目便在园子里热闹上演。但开门迎客不久,残酷的现实却让老园子有点“转不起来”。
  “开园后,老戏园子每晚演一场,每张门票卖80元,现场共一百余个座位,每场坐满了,也就是几千元收入。”邱建荣说,可无论是花鼓还是湘剧,这类节目每演一场,花费就得上千元,“年轻学生没人带不敢演,资深演员工资低不了。”很快,长沙老戏园就陷入了现实的尴尬。
  “扩充座位,让‘笑工场’一起来打造长沙的传统艺术吧。”了解到老戏园的处境后,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主席、著名相声演员大兵给出建议。于是,老戏园再次调整舞台及座位,两百多个座位的园子里,迎来了大兵、周卫星、刘赵黔等一众湖南“老戏骨”。
  
“00后”加盟,老戏园新腔调
  “要不你跟我左手右手来个慢动作……”离观众只有三四米远的舞台上,17岁的徐浩伦和同学彭程远正有板有眼的表演着《我为歌狂》。
  4月12日晚,修整后的老戏园再次热闹了起来。“笑工场”成员入驻演出,“50后”周卫星与“00后”徐浩伦等演员撑起了这个20平方米大的新戏台。观众欣喜地发现,在这个长沙传统曲艺舞台上,竟然能有这么年轻的身影。
  “我和彭程远是湖南省艺校的学生,都已拜师入门,打算长久做这一行。”徐浩伦说。眼前打扮时尚的他与舞台上穿着长大褂的相声演员让记者有点“穿越感”,而这个长沙伢子也很实诚:“我的爷爷是湖南省第一代专业快板演员,爸爸徐文是长沙歌厅主持人,我入行很大程度受了他们的影响。”
  如今,徐浩伦和彭程远下午放学后就从星沙的校区坐车来到戏园子,跟着老一辈演员们排练学习,并每晚准时登台亮相。虽然每场十多分钟的演出收入只有百来元,除了车费饭钱后所剩无几,但彭程远却说:“赚钱是其次,每天跟着这些艺术家们一起,能学到很多真本事。”
  
因为热爱,年轻人回归老艺人坚守
  除了新兵,老戏园里还有一些再度回归的演员们——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史雅欣就是其中一位。
  “读大学时,我因为演出的关系认识了大兵老师,因此接触了湖南传统相声艺术,并开始了演出。”大学毕业后,史雅欣却选择进入长沙一家知名网络媒体工作,“哪个大学生不想毕业能多赚些钱?所以我那时候的选择也挺实际。”离开戏曲圈子几年后,史雅欣越来越发现,自己还是喜欢舞台,“我喜欢在舞台上说唱逗笑的感觉,心里总是惦着它,所以就回来了。”
  岳阳人冯昀骑也是如此。大学毕业后,他去国外工作了一年半,今年3月又回长沙做起了这一行。冯昀骑告诉记者,他现在租住在河西。“那边生活消费相对低一些,每天来这里演出不麻烦,一趟公交车就到。”
  除了年轻一辈,刁子、周卫星等“老艺人”也依旧坚守着。“我现在基本是上午去湖南经视,做午间档的新闻节目。下午创作一些本子,就到这里来演出。”刁子说。当年和他一起入行传统艺术的10个同伴,只剩他一个人在留守。“这个行当不能赚大钱,就只能靠每个人内心的坚持了。”刁子感叹。
  
后记>>
  
幸好还有你们在
  相声小品、湘剧弹词……不少老长沙感叹,现在终于又能在老园子里找到属于戏曲里的老湘味。采访中,邱建荣告诉记者,来这里看演出的,大半都是长沙本土观众,而且还有不少中青年人。“长沙人需要有这样的地方,来看这些演了几十年都不会觉得腻的传统戏。”让大兵、刘赵黔等艺术家觉得欣慰的是,如今还有小部分年轻人愿意走进湖南传统曲艺圈子,让传统曲艺不至于失传;也幸而有着这群艺人的坚守,才使湖湘传统文化历久弥香。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