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4月11日> > 总第2724期 > b03 > 新闻内容
直抒胸臆,教你写好“高冷”命题作文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若惜,皆可怜;一纸笔,千句言。这个世界需要你,各放异彩尽欢颜——2011年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中的这一句题记,为小作者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满分。
  这个世界需要谁?却不是只有“小状元”才有答案。虽然该作文命题只有6个字,十分“高冷”,但我们今天“挑战高考作文”的小作者也看中了这个命题——这一次,她又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挑战题目>>
  2011年山东卷高考作文题目:这世界需要你
  请以“这世界需要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1、自定立意;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文体特征鲜明。
  
这世界需要你
  文/黄可玥(长沙市长郡中学1510班)
  鲁迅向来是一个很尖锐也很耿直的人,爱恨分明,敢说敢写。比如说,他痛恨沉默,于是在很多年前中国岌岌可危国难当头的时候,他用他如矛般尖锐的笔在纸上写下这句话。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沉默在鲁迅眼里仿佛是一种无可饶恕的罪孽,一个恶行满满的敌人,一切苦难悲伤的源头。他无法忍受千千万万人民之沉默,无法忍受中华民族将要倾覆的苦痛。他回看,广袤大地皆失声,他回首,万里江山俱沉默。于是他愤然挺身,以笔为利刃,在文章里的战场上身披甲胄,义无反顾地向苍凉的远方纵马奔去。
  纵千万人,吾往矣。看着他远去的高傲背影,史学家忍不住又在历史里狠狠表扬了他一番。
  鲁迅的愤然发声,也许是为了一份骨气,也许是为了一份骄傲,也许是为了一个民族,也许是为了一个国家。执著率性的他,固然伟大,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坚毅一笔,然而,又是否证明那些保持沉默的人就如此不堪?
  不,我不这样认为。
  沉默从不与懦弱画上等号,也从不代表着退缩。
  回首中国近代的惨痛历史——抗战时期,社会尤其动荡不安,苟且保存性命已实属不易,更何谈与强大甚于自己百倍的敌人作抗争——草木皆兵,风声鹤唳,哀鸿遍野,满目疮痍,以上种种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皆可见一斑。
  纵使情势一再恶化,局势一再危急,可还是有些人在敌人的利爪触及不到的地方悄悄地却又坚定地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想要聚少成多,以众人的气力拉起颓圮的城墙和民族的自由。他们或许是共产党员,或许是普通老百姓。他们从不声张,不会冲向日本鬼子大喊:“我要消灭你们!”他们选择默默地隐匿在暗处,用一种沉默的方式抗争着,用一种无言的行为反抗着。
  在那个时代,沉默的背后,是难以想象的痛苦和令人颤抖的鲜红印迹。
  他们是沉默的,可他们可曾有过恨意?犹记得当年山坡上血染草坪的放牛郎王二小,年纪小小却至死不肯透露八路军的行踪;犹记得当年刘胡兰被缚上刑场,正气浩然咬紧牙关不做叛徒;犹记得那么多的中国人倒在战场的血泊中,却仍有人默然捡起烈士留下的枪,拾起缠着红布的大刀,前赴后继开向黑漆漆如蚂蚁一般正在爬满前方的敌军……
  那么多的人在沉默着不说话,可他们的行为却不沉默。他们匮于言行上的华丽,却用行动上的伟大来证明他们的沉默并不软弱。
  回想着当年烈士们的无上勇气,我不禁想到了一句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实啊,沉默的人们从不“沉默”。我想,他们只是不说话而已。
  
刘云: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命题作文的关键,就是要解析清楚题目中的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从题目所给的信息量确定立意。“这个世界需要你”,旨在唤起当今社会人们的责任感,唤起人们的社会道德感,呼吁人们加强个人的素养建设,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显然,小作者的作文主题完全符合命题需要,在立意部分能拿满分;这个题目讲的是“这个世界”和“我”的关系,而本文很巧妙地借鲁迅先生入题,展现了日积月累的课外阅读知识,内容部分能加分;紧接着,摆上“我”的观点,用点评的形式直入正题,聊起“我”与“世界”的关系,有代入感,表达形式可加分。
  另外,本文叙议结合,贯穿始终,体现了小作者娴熟的文风。文字精炼、不啰嗦,将此命题需要的“人文性”与“包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发展分加分。总之,结合四个部分,本文称得上一篇高考佳作。
  
肖正根:
  这个世界需要你,这是一个很宽泛的题目,这个世界需要怎样的你,需要你去做什么?本文的可贵之处在于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角度,这个世界需要沉默的人,把你具体化为沉默者,默默做事的人。立意不同凡响,这就打开了一个新视角,而且敢于对名人名言发表不同见解,尤显勇气可嘉,所以本文胜在思想的深度上:沉默不等同于怯懦。另外内容与表达上皆可圈可点,内容丰富,素材新颖。
  但是,小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一是解读欠准确,“沉默啊……”一句,并不能看出鲁迅憎恨沉默,因为“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原本就点出两种可能,一种沉默是在积蓄力量,一旦时机成熟,其力量必将如火山喷发一样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另一种沉默是麻木不仁,逆来顺受,其结果只能是灭亡。其二,所举事例不能为观点服务。王二小、刘胡兰均不是沉默的代表,二小小小年纪,便主动加入儿童团站岗放哨,这是积极投身抗日革命事业,与沉默不搭边,刘胡兰也一样。三是文章题目“这世界需要你”中“你”不很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想说却没说清楚。作为一篇高考习作,导入自己的观点太慢,前面内容太拖沓,直接用“沉默啊”那句导入,然后再驳再立就可以了。观点必须明确,“你”指默默无闻的人,不能含糊;事例要经得起推敲,可以用潜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的事例、战斗在科研一线却几十年不为人知的科学家等人的事例等。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