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3月24日> > 总第2720期 > a07 > 新闻内容
丹凤眼看世界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苏南通如东县一小学四名学生在一场国际性机器人比赛亚洲赛中获得冠军,从而进入总决赛,但由于负担不起参赛费,只能中途放弃后续的比赛。日前,因无法承担参赛费而被迫放弃国际机器人大赛的事情,经江苏当地媒体报道后,引发不少网友讨论。有声音建议,应该由当地的教育、财政等部门出面,解决孩子们的赛事经费问题,让孩子们可以圆梦,且机器人比赛属于特色教育,政府应该予以财政支持。3月13日,如东县教育局作出官方回应称,上述赛事不在江苏省教育厅相关文件规定的“中小学生可参加的竞赛项目”目录内,因此无法对这支参赛队伍和4名学生予以资金支持。
  
教育经费为何“不支持”教育?
  文/郭丹
  乡村孩子能够闯入国际比赛相当不易,因为参赛费忍痛弃赛的确遗憾,很多人质疑教育主管部门冷漠,不因贫困而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让教育之光激发困境中的梦想动力,这不就是教育基金的目标和使命吗?其实,这是我们对教育经费定位的一种误解。在财政支出有限的条件下,政府保障的是公共基础教育,面对目前教育资源不均等、教育公平尚未实现的基本现实,教育经费的侧重点还在于补短板、兜底线。比起支持少部分学生价格不菲的个性化教育,让更多的因贫失学的孩子有上学的机会,才是政府最大的教育责任。如果单凭舆论嘈杂之声、或者个人感情冲动,就拨款资助,反倒是对教育公平性的损伤。之所以对这几个追梦的孩子说不,一方面是基于教育经费的公共性和公平性原则,另一方面还在于坚持使用程序上的法治和规范。就像报道中说言,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可参加的竞赛活动中规定:除两份目录以及教育部另有文件通知要求的外,江苏省各地各校不得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其他任何全国性或全省性的竞赛活动。四个孩子参加的这项赛事,且不说这个赛事的含金量如何,这种花费不菲的半商业性比赛目前还没有纳入教育主管部门规定参加的范围,政府部门用纳税人的钱为纳税人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财政支出该如何使用、用于何处、需用多少,均需要按规办事,不仅要在阳光下运行,还要步步审核、事后审计。所以这次教育部门明确表态不支持比赛、不担负费用。这既是政府运行应有的程序,也是对纳税人的负责的态度。
  实际上,近年来教育部门对于各种学习竞赛、特色教育竞赛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原因就在于非官方竞赛市场乱象丛生,让很多学生和家长迷失了初心,不仅存在圈钱之嫌,还容易滋生教育腐败。这就是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明确初高中招生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竞赛成绩作为优先录取条件、严禁学校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商业性质的学科竞赛、坚持公益性比赛不收费的原因,也是此次当地教育局坚持对这几个学生的高额参赛费说不的原因。当然,这个事件也带来了一些启示。抱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的态度,教育主管部门可经过仔细调研,对究竟哪些课外活动具有较大参赛意义做出定论,如果现有合规的竞赛显得不够,那么就可以扩大范围。另外,可以寻求社会参与和支持,适时成立课外兴趣参赛基金会,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动用基金会中的特别款项,资助那些需要帮助且有望取得好成绩的孩子。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