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3月24日> > 总第2720期 > a10 > 新闻内容
情义不死,文字永存
新闻作者:文/宋浩硙(长沙市长郡中学1417班)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身处这样一个时代,我们尤能感觉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在当今多元化的时空中,交流千变万化,但我们蓦然间却发现——手写书信又重回我们的视野。
  似乎不难发现,文字话语的交流,才是人类最温暖的交流。
  没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万种千般,可为什么千年之前的书信在千年之后,仍让我们见字如面。我想,不论人类的技术如何改变交流方式,唯话语与文字不死。
  为何不死?语言与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都是建立在话语与文字之上。正因为有了文字或话语,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距离,在情感交流中,都不能成为阻碍。
  因为文字,我们跟古人之间就有了对话,能聆听他们的怨与情。不信,你端详那些流传千古的痴语——当你看到陆游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时,你会发现,那段令人唏嘘的爱情悲剧就在你的眼前,似看到陆游在沈园看到唐婉时的触人心弦的情景重新鲜活;当你看到晏殊笔下,“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时,仿佛他在家中苦苦遥望以泪洗面的情景跃出了时光,在你的眼前上演。
  因为文字,我们跟古人之间就有了交流,能感受他们的悲与喜。不信,你细细咀嚼那些唱诵百世的文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让你看见,即使在异地的一句乡音,也能让一个刚强的人泣下沾襟;“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诫子书让你看见,那个一生戎马倥偬的诸葛孔明,不仅有满腔报国的热忱,还有那拳拳爱子之心啊;“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临发又开封,让你看见那书信中的每一笔急墨,熔铸了多少羁旅游子的寂寞漂泊啊!
  何谓“见字如面,听语如生”?其实这一个个字,这一句句话中,寄托的都是多么厚重的或简单直接或复杂含蓄的爱啊!是的,之所以说文字不死,是因为人与人的交流,有着人类永恒的亲切与关怀。
  这不正是文字的魅力吗?这不正是文字不死的原因吗?
  面对文字,时光将两个时隔千年的人凝聚一点;倾听话语,声波将天涯两隔的游子咫尺相聚。这便是交流,话语与文字都是交流的载体,它能系起两颗真心,映射人生真情。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建立于话语与文字,融会贯通着人性的光辉与伟大。就好像无形的丝线,连接了古今,牵系着天涯神州,这无形的丝线告诉我们根在何处,流向何方。若人生不死,那么话语与文字将永葆生命,而不论交流的方式技术如何改变,它都会忠于“不死的心”。
  我断言——人与人的交流是心灵的沟通,心灵不死,话语与文字永存!我坚信,千百年后,会有许多人有机会跟我们沟通和交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