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7年01月10日> > 总第2702期 > A07 > 新闻内容
“停炒菜防雾霾”是否防卫失当
新闻作者:斯涵涵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了帮助大家科学防霾,今天(9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雾霾防护常识十三问》。告诉市民霾的成因、对人体的影响、如何防雾霾等等,其中霾天尽量别炒菜引发热议。
  (10月9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尽管“雾霾天气时家庭如何合理烹饪”放在较后,但民以食为天,这一条还是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况且,前有2013年北京市政府外事办主任赵会民认为,“中国人的烹饪对PM2.5的贡献不小”,现有“霾天尽量别炒菜”的官方常识,二者似乎一脉相承,故遭到网友的吐槽。
  中华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形成的烹饪方法是其中的核心,是中华美食不可或缺的部分,现在一再要改变国人的饮食习惯,引发众怒在所难免。调侃吃凉拌黄瓜有之,建议“别吃饭更好”,反映了公众对有关部门限行、限购、限炒菜等系列懒政思维的不满。
  首先,烹饪对PM2.5的影响要有科学数据。尽管中科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之“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报告执笔人王跃思曾发布其研究成果,认为在夏季北京城区PM2.5污染源中,烹饪源能占到15%-20%左右,汽车和相关产业占到40%-50%,外地污染传输占30%,扬尘占的比例少于10%。但这毕竟是尚未论证的一家之言,因为近段时间全国各地遭受雾霾侵袭,显然非烹饪所能担责,烹饪对PM2.5到底有多大影响还待认真核查;况且,即便在王跃思提出的治理对策中,并不涉及市民减少烹饪行为部分。“烹饪源的控制只要加强监管就行”, 其次,减少烹饪对PM2.5的影响要有科学防治办法。这些方法有很多,比如政府部门对居民油烟排放进行集中管理,对餐馆油烟过滤系统加强制度化监管,就可减少很大一部分PM2.5。可以说,要减少烹饪所产生的PM2.5,大部分责任在政府。因此,单方面要民众配合,却无相关分析和措施说明,难免有推卸责任、拿烹饪当作“替罪羊”的嫌疑。
  在雾霾的形成中,肇因很多,若没有政府到位的责任与有效的防护对策,而将烹饪抓住不放,既难以服众,也失于适当。毕竟,雾霾满天,对应着大大小小不同的责任,“雾霾防护常识”中公权的职责首先义不容辞。
  治理空气污染、提升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保护民众健康、彰显国家实力更是一项民心工程。秉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宗旨,理顺政府作为与民生活动的责任与关系,制定长期、科学、有效、民众认可的治理方案,不以一餐一饮为局限,抓小不丢大,改变短视、功利,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和行为方式,言之有据,行之有效,当政府行政作为都以改善民生为最终目标,再要群众改变一些不太健康的饮食方法,正确认识烹饪对PM2.5的影响,或许比当下要“霾天尽量别炒菜”更能被群众接受,而不至于成为刺痛民众神经的甩锅之论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