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11月30日> > 总第2691期 > A06 > 新闻内容
特殊的留守儿童:当越南妈妈出逃后
新闻作者:李诗韵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留守儿童,这是一个我们并不陌生的群体,一直以来,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孩子们更多关爱;越南新娘,也是近年来屡见报端的一个特殊群体,“越南新娘出逃”,曾经触动了不少中国人的神经——然而,当两者结合起来,带来的却是另一份悲情与心酸。
  也许你无法想象,在距离湖南省会长沙仅四十多公里的浏阳市淳口镇,就有那么一群特殊的“留守儿童”:他们的妈妈全是爸爸从越南“买”回来的;他们的妈妈全都“跑”了——和其他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留守农村的孩子不同,他们的妈妈如今杳无踪影。
  11月25日,当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淳口镇鹤源社区西湖幼儿园这个大山旁的留守儿童“避风港”时,已经读小学却仍被迫由幼儿园照顾的曾小可(化名)说:“我的妈妈不要我了。”
  
大山旁的特殊“避风港”
  盯着日历,又是一年里的最后一个月。一些明显的变化出现在这个平时不爱说话的8岁男孩曾小可的生活里——自2012年起,他每年的12月都会拿着笔在日历上划,过完一天画一个叉。
  再见曾小可,是在浏阳市淳口镇鹤源社区西湖幼儿园里。与其他小朋友不同,曾小可现在已经是上小学二年级的“大朋友”了。只不过,他每天放学都得回到这,与“园长妈妈”生活在一起。
  曾小可,淳口镇243个留守儿童中的一个。但与普通留守儿童不同,他的妈妈是爸爸从越南“买”回来的——而如今,妈妈“出逃”,心灰意冷的父亲也远赴广东打工,深山里的老家只留下病重的爷爷和年幼的他。因为无人照看,“园长妈妈”孔湘敏将他从距幼儿园50公里远的大山里接了出来,一住就是三年多。
  西湖幼儿园,就如同一个特殊的“避风港”,照顾对象都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儿童,其中就有“中越混血儿”。
  
越南妈妈“出逃”
  “剩女在城市,光棍留农村。”尽管离省会长沙只有四十多公里,但浏阳市淳口镇的青年男子却面临着尴尬的“光棍危机”。于是,当“越南新娘”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兴起时,一批从越南远嫁而来的姑娘也成了当地男子解决婚姻问题的“救命稻草”。
  曾小可的母亲就是一名“越南新娘”。
  “曾小可的爸爸四十多岁了,他妈妈嫁过来时才18岁。”曾小可的姑姑曾红艳是哥哥曾韬(化名)与越南嫂子阿芬的“见证人”。2008年,眼见四十多岁的哥哥还没讨到老婆,曾红艳听了姨妈的建议,劝哥哥向表哥“学习”,“花点钱去越南‘买’一个”。
  表哥是浏阳市龙伏镇人,跟曾韬一样,也是村里有名的“大龄光棍”。后经中间人介绍,他花了5万多元钱从越南“买”了个老婆,全家开心极了。
  或是有了表哥的经验,又有妹妹的鼓励,曾韬动了心。尽管家境贫寒,但他东拼西凑了8万元后,中间人带他去了趟越南,并挑回了年轻漂亮的新娘阿芬。
  “人回来后就马上领证了。”曾红艳回忆,2008年结婚后,阿芬很快就生下了儿子曾小可,“那是我哥最开心的两年,他们夫妻俩一起外出打工,孩子由我在家抚养。”
  但好景不长。逐渐熟悉中国大环境的阿芬思想愈发成熟,不满农村贫困生活的她开始了抱怨。
  “她不愿意继续打工,就回到浏阳跟我住。”曾红艳说,当家才知柴米贵,“嫂子总念叨着缺钱,也看不起赚钱少的丈夫。”
  2012年,隔壁龙伏镇不断传出越南新娘跑了的消息。紧接着,曾韬表哥的越南妻子突然离开。还没等曾韬有所警觉,同年11月初,阿芬趁他熟睡,居然也拎着行李走了——她留下了4岁的儿子,却将曾韬两万多元的务工存款带走了。
  阿芬走后,曾韬每天喝得烂醉。稍稍懂事的曾小可哭着问姑姑曾红艳:“我妈妈去哪儿了?”曾红艳不敢掉泪,瞒着他:“妈妈回娘家看外婆了,过年就会回家。”
  就这样,曾小可养成了习惯,每年12月都会数日历,盼着、等着,希望妈妈回来。
  虽然烦闷,但曾韬还得养家,便回到广东继续打工。老母亲不堪打击去世了,年迈的父亲也病重,沉重的经济压力让留守在家的曾红艳喘不过气来。无奈,她将自己的女儿和曾小可一起托付给西湖幼儿园园长孔湘敏,便跟着丈夫外出赚钱。
  也就是那一段时间里,西湖幼儿园里来了好几名与曾小可有着相似身世的“被留守”的孩子。
  
等不回母亲的留守孩子
  1年、2年、3年……当一次次期盼化作失望,渐渐长大的曾小可明白:“妈妈不要我了!”
  前些年,只要逢年过节,当其他小朋友被妈妈接回家时,曾小可都会大发脾气,哭着闹着向园长孔湘敏要妈妈。“不管我怎么安慰,他都坚持搬着板凳坐在幼儿园大门口,一等就是一整天。”后来,曾小可有了变化——“不记得从哪一年起,他再也不问我妈妈的事情,好像这个角色从他心里消失了。”
  直到去年春节,曾红艳无意中翻到的一封信,让她心痛不已——“我妈妈是个骗子,她不要我了!只有姑姑和园长妈妈爱我!”曾红艳说,这就是孩子心里的秘密,“他很坚强,自己在面对现实。”
  不过,这样的坚强在曾红艳看来并非好事。自从上小学后,一直乖巧懂事的曾小可却越来越叛逆,不爱表达情绪,甚至学着说谎。有一次,就因为同学问了曾小可有关妈妈的事,曾小可就跟人大打出手。
  “妈妈”成了曾小可的禁忌,也成了西湖幼儿园里缺乏母爱的孩子共同关上的“心门”。
  “他特别聪明,知道我们不想告诉他妈妈的事,他就再也不问了。”照顾曾小可的三年多时间,让孔湘敏印象深刻。
  自卑、不爱说话,是孔湘敏对曾小可的最初印象。其他小朋友都在一起嬉闹,他便躲在角落发呆。孔湘敏把曾小可带到其他孩子身边,孩子们却不愿意跟他玩。
  后来,幼儿园来了几名跟曾小可身世很像的孩子,他们的母亲同样选择了默默离开。慢慢地,曾小可和这几个孩子互相抱团成了朋友,这才开朗了一些。
  为了让几个不能跟妈妈在一起的孩子感受到母爱,孔湘敏也想了不少办法。“过年过节,孩子都特别想家、想妈妈,我不忍看着他们坐在门口等待,就带着七八个孩子回我公公婆婆的老家。”
  所以,当曾小可告诉孔湘敏“园长妈妈的家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时,孔湘敏心里五味杂陈。
  
离去的妈妈“要离婚”
  4年里,姨妈和表哥在找失去联系的越南表嫂,曾韬和曾红艳也没少寻找阿芬。
  “最初还能打通电话,我求她回来,就当看在年幼孩子的份上。”曾红艳回忆,自己甚至承诺帮她减轻家庭负担,一起养孩子,但阿芬都不愿回家。
  几次短暂的通话后,阿芬换了电话号码。为了寻亲,曾红艳和哥哥又到过阿芬越南的老家,但也是人去楼空。
  曾韬很难接受自己被“骗婚”了。而曾红艳也很迷茫,他们都在想着该怎么给曾小可一个“交代”,毕竟“妈妈回娘家”的说辞是编造的。
  还好,孩子现在再也不问这个问题。
  曾红艳说:“到现在,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越南人。我们不想让他知道这一切,更不想让他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同。”
  终于,今年9月,曾韬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她要跟我离婚,可能是重新找了个好人家。”电话那头,妻子不忘告诫他:“不肯离婚,我就连孩子都给你带走。”
  尽管如此,曾韬还是对妻子回家抱有一线希望。一方面,他拒绝了阿芬的离婚要求,另一方面,他更害怕阿芬真的会将孩子带走。挂了电话后,他赶紧回了趟老家,一再拜托幼儿园的老师:“如果有外地口音的女人来看孩子,千万别开门,通知我!”
  而在这通电话后,阿芬便又一次“消失”,再也联系不上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