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国梁
与美女医生谢博士谢雪姣女士相识,是著名老中医吴子明教授的介绍。她气质高雅,谈吐不凡,且有一种亲近感。再次与她相见,便是前不久在长沙太平街渔父国医馆的一次座谈会上了。那次座谈会,名老中医熊继柏先生作了十分精彩的发言,然后又进行了一个小时的义诊。义诊时,坐在他旁边的,为熊老写处方的,便是谢博士。
也就是那天下午,我请谢博士喝茶。我开玩笑,我说:你是我请喝茶的女士中学位最高的——博士,且还是双博士后。我问她,博士后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冠冕?她说,其实,博士后并不是学历,而是博士毕业后的一段工作经历。就拿她来说,她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内完成了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等全部教育的,而且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一年有余。然后,于2010年进入中国博士后流动站,顺利出站;2016年8月,又结束了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医学中心博士后工作。所以,她获得的是中美双博士后。
中医是讲究师承的。我自然对谢博士的师承很感兴趣。她说,她是从1999年开始跟随熊继柏教授门诊学习,至今已有18年了。同时,她从2006年开始,还师承黄政德教授,并成为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还师从郭振球、郭赛珊等。说起恩师,她如数家珍,特别感激。
谢博士是一名大学教师,担任着湖南中医药大学仲景学说教研室主任,主讲《伤寒论》、《金匮要略》课程。
谁都知道,光有理论是不行的,理论得与实践相结合。人说“一个好中医就是一所全科医院”,谢博士的门诊应证了这句话,一次门诊大几十人,最多一次达126号,涵盖了各科病种。她是一个中医的全科医生,特别是对外感急重症、内妇儿外皮科常见病疑难病和亚健康养生指导三大领域,她以中医思维、结合中医经典、运用古法中医手段,取得了良好疗效。
谢博士说她的成长除了老师的指点,全要感谢这些患者,每个患者都是她学习研究的范本。她说她的病人一般都是经她治好了口耳相传带来的朋友家人,不能辜负患者及患者背后的介绍人。她把每个病例详细记录拍照留存,要用做博士论文的精神研究每一个病例。病人的信任爱戴也是她的动力,她的病人因高热腹泻、下颌关节脱位、肾衰等用谢博士的纯中药治愈或转危为安而赐她“谢神医”,结果这名字不胫而走。
与谢博士喝茶,发现她有两个手机,且两个手机都大而笨,与她的气质很有些不符。而且和她聊天时,没聊上几句,便有电话打进来,问这问那的,都是关于病的。她说,没办法,为了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她专门为患者建了一个微信群,因人数比较多,她就干脆将一部手机作为专用了。我说,难怪,难怪你的手机那么笨重,原来那里面担负着那么多人的生命安全,举足轻重啊!
谢博士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便是脾气好、态度好、有爱心,对病人的痛苦能感同身受。她在坐堂时,总是能满面春风地望闻问切,耐心地回答患者的提问,同时也认真地倾听患者的苦恼包括隐私。由于病人多,有时一天坐堂由原定好的四个小时延伸到七八个小时。谢博士让患者感觉容易亲近和信任。惭惭地,有些患者甚至对她产生了依赖。有一位姓陈的女士,因患肾病在谢博士处就诊两年,病情得到平稳缓解。一年前,听说谢博士要去美国,顿时感到失去了依靠。于是,在谢博士临行前再次赶来就诊,且不顾在场的患者众多,径自放声痛哭。之后,她们之间,便靠着微信时常联系。
在谢博士一大堆的头衔中,有一个头衔引起了我的好奇,那便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于是请教,谢博士说:这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了更好地向广大群众传播科学、准确的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以期增强群众的身心健康水平,而在全国范围内分六批选拔出来的两百余名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从而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中医药科普巡讲活动。谢博士在教学和门诊之余,已在社区、企业进行了五十余场公益演讲。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谢博士对有关部门的这个举措盛赞有加。她说:平时医生在门诊中,见到很多的病症与病人的医学常识缺乏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但在门诊时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一个一个地向患者讲解,而采用集中宣讲的方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让更多的人接受相关培训。作为一个医生,谢博士认为这是她应尽的一份责任。
我觉得,谢博士的工作是不是排得太满了些呢,毕竟身体不是铁打的。最主要的是,她这么忙,我想请她喝茶的时间,恐怕就得提前几个月相约,还不一定约得上。谢博士说:太夸张了,彭作家请喝茶,没时间也得挤时间。我说,那就好,我得给你发一个聘书,请你当我的健康顾问。她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