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天,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文章《“四大名著”适合孩子阅读吗?》,认为“四大名著以及一些国外经典名著不适合孩子看”,因“《三国演义》中充斥了阴谋诡计,《水浒传》满是打家劫舍,《西游记》里蕴涵着浓重的佛教色彩,《红楼梦》大讲色空幻灭”。
这真是特别有味道的话题。秦先生所提示的四大名著中某些具体内容,是提醒大家注意下一代培养的时候,对血腥、色情、权术等等不道德、非法治的信息有所区隔。经历诱惑可能是人性问题,但抗拒诱惑是理性问题,这些初始诱惑性大、排解代价高昂的信息内容,人生早年能躲则避,能让纯正的品格树得悠深牢靠些。我赞成秦先生的类似掂量。
同时第二,要完整评估四大名著,大切面看待四大名著的主维价值。它们绝对是人类文明巅峰之作的一部分,是“中华民族魂”级别的精神瑰宝和伟大精品,是取之不竭的精神力量和文化源泉,也可说是当代文化产业人物嘴里常蹦跶忽悠的“版权IP”。《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传统中国人生歌剧的大合唱,《西游记》是传统中国人生歌剧的宣叙调,《红楼梦》是传统中国人生歌剧的咏叹调。对此,越细想越深刻、越振奋、越想让儿子读懂四大名著的主维。
我本人从小就是四大名著的精神受益者。小时候,我读的是现代“版权IP”转换版——人民美术出版社质量相当不错的连环画。记得四大名著连环画里,一集一集尽是些我们孩子成长所需要的正向价值,如善良、仁厚、忠诚、智慧、勇敢、坚强等等——这不就是秦先生所抛话题的正确答案吗?“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武松打虎”、“燕青打擂”、“大闹天宫”、“金猴降妖”、“元春省亲”、“探春理家”,我会在易小时两岁起,结合不同情境,讲给他听。
无疑的,长大中的易小时,迟早会读起四大名著的原著,可能跟他爸一样,在高中或大学,也可能提前至初中,但小学阶段读原著的可能性不大,心轻手轻书太重。不管中学还是大学,等到易小时读完了第一遍原著,他就可以辅读针对四大名著的深度文化解读之名作。而进入至少大学阶段,易小时读完第二遍原著,就可采用我相当欣赏的当代女性盛子曰的“结网阅读法”了,大概是“读了一年的《红楼梦》,不是只读了一年的曹雪芹原著,而是把跟《红楼梦》民俗文化关联的当时能搜罗到的经典之作,食谱、药材、茶道、礼仪、园林等等甚至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都通读了——读书就是结网,每读一本书,就打一个网结,发现哪儿有漏洞、接续不起的,马上补读,把网织密、做大,就可以捕更大的鱼、更多的鱼”。最后就是成年岁月,再读一遍四大名著,如果精力来不及,可以只选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了,感受将大大加深。
这就是“五步式阅读四大名著”。这样读四大名著,就是一个中国人的成长侧记。易小时也是这样一个被四大名著哺育起来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