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10月14日> > 总第2677期 > a09 > 新闻内容
秋季登山,不是每个人都适合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通讯员 汤雪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俗话说,人老腿先衰。不少中老年人为了证明自己“宝刀未老”,常常要求与孩子先来场登山运动。就在刚刚过去的重阳节,不少地方旅游局发布调查数据称,“登山徒步已逐渐替代家庭旅游,成为最热的亲子活动”。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登山运动的健康话题又一次受到关注——到底登山是有利于健康还是会伤害健康?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陈先礼提醒,登山徒步也有“红黑榜”,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样的爬高运动。
  
■故事
  
老人爱爬山,膝软骨竟被磨光
  爬山会导致骨关节炎?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却是骨科医生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重阳节刚刚过去,62岁的吴女士就感觉到膝盖总是莫名地疼痛。来到医院经检查,发现关节软骨已经快磨光了,不得不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医生告诉她,罪魁祸首竟是长期登山的锻炼习惯!
  “人体在爬山时会进行膝盖弯曲动作,而膝关节所承受的压力会比平时走路高出3—4倍。对于有膝关节疾病的中老年人,爬山、上楼等运动,都会引起膝关节软骨过度磨损,容易诱发关节炎等骨病。”长沙市中心医院骨科主任陈先礼介绍,关节与关节之间存在着软骨,主要具有分散重量、保护膝盖的作用。“机器运作需要润滑油,软骨工作同样需要润滑液,在人体关节腔内会自动分泌这种润滑液。但这种润滑液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中老年人若没注意,再继续负重进行登山、上下楼、跳绳等运动,就会加速软骨之间的磨损,很容易形成膝关节、踝关节等慢性损伤,引发关节炎,导致关节提前退化。”
  
■数据
  
关节炎发生率达1/6,年轻化趋势明显
  “秋季,爬山是大家特别喜爱的一项运动,但并非人人都适合。”陈先礼告诉记者,目前科室每天都可接诊10—20个关节炎病患,其中不乏因为爬山、上下楼梯等导致旧病复发的。多年前,骨关节炎、骨质疏松和痛风等疾病都是65岁以上老年人的“专利”,但近年来,门诊接诊了不少中青年人。
  “关节炎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如果不引起重视及时治疗,可能会累及全身关节,引发疼痛、炎症、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甚至是终身残疾。”陈先礼提醒,门诊遇到不少膝关节炎患者,都试图通过增加关节负荷,如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等来加强锻炼,正常人进行这类活动可以强身健体。但对已有骨质增生、关节面不平整的中老年人来说,却极易引起关节内损伤、骨折等。
  
■专家
  
有以下四类情况,切勿登山徒步
  ◇有些慢性疾病患者不宜登山
  除了患有心脏病及高血压的慢性病患者不宜登山外,还有一些慢性病如关节痛、慢性肾炎、肾病、血液病、慢性气管炎、肺心病、糖尿病伴有合并症、痛风、红斑狼疮、皮肌炎等患者,风湿性疾病、肝硬化患者等也不应该登山。慢性病患者即使爬山也要慢爬,不要强求登山到山顶。
  ◇不常锻炼的中年人不宜突然参加大量的登山运动
  中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工作和家庭两副重担。他们在事业生活上忙碌,平时很少锻炼,体质和耐受力都不强,突然去登山,活动激增,体力负荷突然加大,很容易诱发心肺疾病。
  ◇体质虚弱的老年人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登山
  老年人体内各个器官功能均在衰退,爬山是一项耗氧量很大的运动,体力消耗较大,老年人登山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诱发疾病。特别是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人是不适宜爬山的。
  ◇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不宜登山
  如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由于下山时身体重心后移,造成腰椎管比平时更狭窄,导致腰腿痛症状加重。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人,由于缺钙导致神经、肌肉、韧带、关节的协调能力下降,下山很容易扭伤脚踝或抽筋。关节不好的老年人爬山时,膝关节额外的负荷更会加重引起软骨磨损,甚至损伤骨质,造成关节肿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登山前一定要做好热身运动;爬山时强度不宜过大,每爬20分钟,最好休息几分钟。此外,气温较低时,可以戴一个护膝,但切忌太紧。爬山后注意保暖,可以通过热敷、泡脚等方式改善关节酸痛。
  
【中医养生·小科普】
  
中医治未病有这样四层含义
  “治未病”学说,是中医学独特的预防医学理论。治未病的学术思想最早出自于《黄帝内经》之中。葛洪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理论学说,将“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贯穿于《肘后备急方》全书的始终。
  “治未病”的思想在葛洪养生理论中已形成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其中包括有未病先防、既病早治、已病防传、未变防变,已变防逆、初瘥防复等。“治未病”的含义,可以分为“治未病”、“治欲病”、“治已病”、“治愈病”四个层面。
  第一层:“未病先防”是“治未病”的预防原则。“治未病”的核心内容是重视预防,提倡养生。葛洪倡导“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责怪“唯名利是务”,认为必须重视调养心神,方是“保身长全,以养其生”的关键。
  葛洪非常重视“五脏”养生,首次将“无藏”写作“五脏”。主张“百病之源五脏为本”,即是说当顺应四时,外避邪风,养护五脏,方能防患于未然。总之,葛洪重视养生,预防疾病,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在无事之前,不求既逝之后,故以未病先防为首。
  第二层:“既病早治”是“治欲病”的防患原则。“治未病”的第二层含义,旨在突出早期治疗,防微杜渐,将疾病消灭在初期阶段。《黄帝内经》言:“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意在强调早治。再如《金匮要略》中指出:“适中经络,未传于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合九窍闭塞。”所以“上工”善于早期治疗,切不可贻误病机,导致传变。
  第三层:“已病防变”是“治已病”的预防原则。已病防传,“传”指病情顺着一定的趋向发展。一般来说,凡病邪侵袭、邪气内传,则病证由表传里,由阳入阴,故防邪内传,属当务之急;“未变防变”,“变”是指病情在某种特殊条件下发生了性质的改变。“传”与“变”多常互称为病情的进展。若病情急剧变化发展时,则当防止病情转为危重,应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力挽败途。
  第四层:“初瘥防复”是“治愈病”的康复原则。疾病新瘥,气血未壮,元气未复,阳阴未和,宜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以促进康复,其方法有二:调五脏则“阴阳自和”,阴阳自和的途径,一者不用药惟静养,依靠自身恢复。总之,葛洪“治未病”学术思想对预防医学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为研究现代预防医学启迪思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