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8月19日> > 总第2663期 > A06 > 新闻内容
高职教育为何叫座不叫好
新闻作者:文/郭丹  发布时间:2016年08月1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眼下正是“招生季”。在众多高考考生焦虑地等待录取通知书之时,许多地方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能否完成,也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些年,在产业工人长期缺乏的背景下,技工院校的就业率接近100%,但招生人数却逐年下降,技工院校深感生源不足。有统计显示,自2009年开始,全国高职院校生源持续6年下降,山东、河南、广东多地招生计划连续几年无法完成。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杨捷认为,整个社会对于高学历的过度追求,是造成技工院校生源缩减的关键诱因。
  
高职教育为何叫座不叫好
  我国GDP总量全球领先,被称为制造业大国,然而与此不匹配的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攀高,与此不匹配的是,报名人数持续低迷。这种尴尬折射的现实是,职业教育即使叫座仍不叫好,尽管蓝领阶层的工资收入早已跃升至社会中、高级水平,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并未由此提升。这种尴尬在个人身上也有所体现,专业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并没有伴随经济待遇的提高发生改变,全社会依然没有形成尊重、注重高职教育和技术人才的氛围。究其原因,有思想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有社会政策的问题。
  思想观念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传统偏见,最终关联职业技术人才的就业质量,这个质量是个涵盖丰富的综合体,包括工资收入、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成长空间等职业前景。不管工资收入的变化如何可喜,都改变不了职业分工的特点,职业技术教育涉及的行业几乎是脏乱差的代名词,往往要吃苦受累,劳动强度大、环境差,往后看个人含金量凸显和向上流动的空间也很受局限,一时较高的工资收入并不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更不可能实现财富的迅速积累和身份阶层的突变,因此,职业教育始终是很多人眼中万不得已时的下下之选。
  除了思想观念的局限和偏见,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不高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的政策环境。
  首先是教育政策的不平衡。不管是财政支出、人才保障还是培养机制、管理模式上,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院校之间硬件水平有巨大的鸿沟。再加上我国现有高考录取的顺序机制,进入职业技术院校的都是被筛选和淘汰后的落榜生,生源质量决定了软件竞争力的先天不足。实际上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水平并不高,还不够支撑足够的社会信心。
  其次,社会用人考核和评价机制不平衡。虽然经济待遇提高了,但从社会的人才机制中看不到技术型人才社会地位提升的空间。医生、教师、律师、财会等领域都有精细的技术等级和资格认证,而蓝领阶层身上始终只有笼统的工人标签,技术再好也不能转化为社会地位的上升渠道。
  最后,社会衔接机制不顺畅。这种衔接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和高考制度的衔接,以德国为代表,西方国家的工业技术教育是从娃娃抓起的,如果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没有重视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职业教育对接的意识,光靠高考分流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地位当然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则是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衔接,我们的职业教育并没有与企业发展形成长期的合作对接模式,因此从教育到就业之间实际上还存在很多断层,在人们看来,职业教育带来的经济待遇并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也不会给予很高的期望值和信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