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4月08日> > 总第2626期 > A10 > 新闻内容
怪病!熟睡的七旬老太常把老伴踢落床
新闻作者:李诗韵 通讯员 徐珊  发布时间:2016年04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3月起,《中国反家庭暴力法》的施行让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务事”,可有一种“家暴”让你无处告状——熟睡后,你被正在梦里的枕边人拳打脚踢……这到底是什么“梦魔”在作怪呢?
  
高龄老太太做梦,常现“睡眠暴力”
  神情恍惚,动作紧张——大清早,湖南省脑科医院睡眠障碍专科门诊门口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刚见到医生,她便急着拉起医生的手,说:“我得了一种怪病!”
  70岁的老太太黄阿姨是宁乡人,近两年一直被这个“怪病”折磨。白天与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病症,但一到晚上睡着后,特别是午夜时段,她就总能陷入梦境:要么,在荒山野岭与老虎狮子搏斗;要么,梦到在悬崖峭壁求生……
  于是,几乎每个晚上,老伴都是遭罪人——一到黄阿姨“发病”,老伴就不得不挨拳头受蹬腿,被踢下床后,只能坐等老太太“安静”下来。
  除了“手舞足蹈”,最让黄阿姨与老伴感到可怕的是,自己总在睡梦中怪叫,有时候让隔壁邻居也不得安宁。
  久而久之,这种“怪病”导致的结果就是黄阿姨身上到处瘀青,“老头子每天睡眠不足,黑着眼圈,别人都以为他晚上在家对我动粗呢!”
  两个月时间,黄阿姨跑遍了老家附近的医院和诊所,尽管做遍身体检查,可始终找不到发病的原因。在县医院医生的建议下,黄阿姨拖着疲惫的身子,独自来长沙求诊。
  
专家名片>>
50%以上的帕金森患者都有这种“怪病”
  “经过睡眠监测,确诊黄阿姨患上的是‘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简称RBD)’。”左静介绍,通常,人在睡眠时都有一个快速动眼期,约占整夜睡眠周期的25%,这也是哺乳动物正常的生物节律。快速动眼期出现障碍的人,就会在睡眠时做动作,甚至出现暴力性倾向,伤人伤己。
  在睡眠中出现“暴力性动作”(如挥动胳膊击打、踢腿、喊叫),特别是伴有生动、惊人梦境时,就要谨防可能是患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左静表示,曾有大量临床数据表明,高达50%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具有RBD表现。而在未经治疗的RBD患者中,5年后约有20%、10年后约有50%的患者发展成为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这是一种‘睡眠病’,不能乱吃药。”左静提醒,老年人患病几率更大,因此,出现了这些古怪症状,不要急病乱投医,应直接并及时到专门的睡眠中心就诊。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专业、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得到明显缓解,同时患者和家人都要做好保护性措施。  快速眼动期正常肌张力降低现象消失,梦境可被“表演出来”
  记者从湖南省脑科医院睡眠障碍专科门诊了解到,RBD男性中老年人发病几率高于女性中老年人,但女性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
  “RBD多见于50岁以后的老人,男性比女性更常见,约为2~5:1。”本该手无缚鸡之力,为何老太太能如此“暴力”?左静解释,正常睡眠分为4个期,其中有一期叫做快速眼动期,也叫REM期睡眠。正常人在这一REM期,常常是在做梦而且全身肌张力降低,是肌肉最放松的时候,但是RBD患者这种睡眠相关的正常肌张力降低现象消失,因此,梦境可被“表演出来”。
  
帕金森病应进行早期预防
  有研究表明,快速动眼行为障碍是以梦境出现和睡眠相关损害为特点的一种疾病,这是由于脑干结构早期α-突触核蛋白神经退行性变,而这些脑干结构控制快速动眼睡眠,并且早期提示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及路易体痴呆的出现,对RBD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可避免对患者自身包括睡伴的损害。
  “RBD是睡眠障碍不是精神病,我们不能隐瞒这种疾病。”左静介绍,通常而言,RBD可以突然发病,但大多数病人都有长时间的前驱症状,一般能持续数年,主要表现为睡眠相关的运动和言语(肢体抽动、梦呓、喊叫等)。在发病早期,很多人认为这是老年精神病发作,而不愿直视去治疗疾病,导致长时间的快速眼动睡眠行为紊乱后,直接造成睡眠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情绪,引发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另外,这种疾病与很多退行性疾病关联,主要包括痴呆、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缺血性脑血管病、发作性睡病、脑干肿瘤、多发性硬化。
  
给老伴的建议>>
做好睡眠环境安全措施,避免身体、心理伤害
  RBD患者在睡眠中出现的运动性行为伤人伤己(比如骨折、撕裂伤、瘀伤伤)。据统计,大约32%的患者对自身造成伤害,而64%对同伴造成意外伤害。因此,家人和患者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做好睡眠环境(卧室和睡床)的安全措施,如移走卧室中材质较坚硬或有尖锐棱角的家具;选择软硬适度的床垫、降低睡床的高度等。
  有些患者会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如把自己固定在床上,使用枕头或者睡袋等进行自我屏障,或者自己睡在空房,或者与伴侣分床睡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长久之计,可能会导致患者严重的心理问题,渐渐影响家庭生活。因此,最重要的是患者要及时到专门的睡眠中心就诊,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定期复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