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3月08日> > 总第2618期 > a04 > 新闻内容
芙蓉花开最美时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把私人定制推上网送出国


  女孩爱美,男孩要帅,一件漂亮得体的衣服必不可少,但中国的服饰企业多如过江之鲫,且中国实体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三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姜学军创业至今已有二十多个年头了,公司每年解决近千名员工就业,年上缴国家税收逾千万元。
  1993年,刚从大学毕业不久的姜学军被湖南邮电工业公司委派筹建派意特服饰有限公司。身负重责的姜学军走南闯北,四处奔波。“坐火车没有座位票,要站十几个小时,实在累了,就拿报纸往车厢地上一铺,蜷曲着睡会儿。”为了争取一位辽宁的客户,姜学军在7年时间拜访了他十几次,最后终于打动了他。那位客户把当地一个15000人的置装项目交给了派意特。
  从7个人到近千名员工,从500平方米的简陋厂房到百亩现代化工业园,派意特从只做邮电系统职业装到将品牌推向全世界,作为目前湖南最大的高档西服出口创汇企业,已经完成了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
  最近,姜学军在忙着公司数字化定制平台的升级。在早先的市场调研中,姜学军发现,商场零售服饰一般只有大中小等几个尺码,而人的体型不止这几种,这意味着许多人买不到合适的衣服。与此同时,服装定制市场一直处于高段位,无法走入寻常百姓家。姜学军萌生了要让高端定制平民化、迅速化的想法。
  2010年,派意特收购了意大利一家高级定制品牌的部分股权,开设了西服定制会所,并自主研发了一套个人快速量身定制网络平台。通过平台,客户不需要试衣间,只要站在电脑前,就可以轻松选择衣服;不需要一件件试穿,只要点击选中的服装,电脑屏幕上自动显现穿着效果;不需要接触人体,就可以使用三维量体技术量出人体尺寸,并且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一套“私人定制”服装。
  姜学军说,成功者和失败者的区别是看谁能坚持多那么一点点。“网络定制是从制造到创造的转变,是服装业的一次颠覆,是我一定要完成的。我有一个企业梦,那就是打造百年派意特。”
  
板车拖出来的重工女王


  在胡红霞记忆里,她是穿着满是补丁的裤子长大的。
  1971年5月,她降生在一个那个年代典型的“半边户”家庭——父亲是株洲市床单厂的普通工人,母亲是农民。
  穿着补丁裤子长大的胡红霞,初中毕业后选择了早日工作为父母分忧。从小就颇有独立见解的她,与家人一合计,决定借助父亲懂机械技术的优势,让父亲也提前离岗,全家一起做零部件加工,办厂创业。
  他们创业的第一步,是以每月70元的价格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平房做车间,花200元钱从废铁收购站淘回一台旧台钻和砂轮机,接着又东挪西借凑足一万多元,买回了一台必不可少的新机床。带着一个贫困家庭对未来的无限向往,这个名叫“光明”的作坊式微型机械厂如一粒小小的种子,落在了工业名城株洲市的一隅。
  这两年里,她名为厂长,其实也是采购员、业务员、送货员,跑遍了市内大大小小的企业,经常一天来来回回二三十里。为了送货上门,她与父亲从废品收购站买回一辆旧板车,当上了“板车司机”,将四五百斤的重担扛在了自己的身上。
  在很短的时间里,她将生产流程弄得一清二楚,将车、钻、刨等技术掌握得驾轻就熟,对工厂财务管理也很有心得。1998年,她还考取了株洲工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多年的艰苦实践,不断的刻苦学习,使胡红霞具备了坚韧的毅力和过硬的技术。
  2007年,光明重机产值突破5000万元大关,为国家创造税收310万元;2008年,实现产值6900万元,上缴税收405万元;2014年产值突破2亿大关,为国家创造税收800万元。
  17岁开始拖板车拉业务;22岁独当一面,在重型机械行业里被人称为“铁娘子”;27岁回到大学课堂求学,只为能当好企业的领航者;今天她已经是身价上亿的女企业家。以巧慧之心,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她就是板车拖出来的“重工女王”——胡红霞。
  
酸菜“掌门”的甜蜜人生


  一位“女中层”为何要转身成为“农场主”?在永州市东安县,这个谜题,也曾困惑了不少人。
  1984年出生的孔繁霞,2004年从湖南农业大学毕业。大学毕业仅3年,她从长沙市一家国企的普通文员做到人事部经理,还在业余时间做理财,收入颇丰,很快有了车、买了房。
  2009年初,她突然辞职,带着50万元积蓄来到东安县种植无公害蔬菜。然而,当年年底蔬菜滞销,孔繁霞亏了二十多万元。2010年春,六十多个蔬菜大棚被风刮倒四十多个。三个股东走了两个。
  孔繁霞并没有放弃,再次筹到资金,改进了农场基础设施和生产方式,把东北菱美大棚改成钢架大棚。每天4时不到,她就准时出现在蔬菜批发市场,考察市场行情,调整种植品种。当年,农场纯收入十多万元,她却瘦了十几公斤。
  2011年,孔繁霞在公司上下的质疑声中,把农场转型为农家乐,创建酸菜加工厂发展蔬菜深加工。她十多次南下广东,硬是在广州、深圳谈下4个酸菜直销窗口,签下250万公斤的酸菜销售合同。
  签回订单,孔繁霞发起成立东安县永丰酸菜农民专业合作社,无偿为农民提供种子、肥料和技术,以保护价收购,引导大家利用冬闲田种植包心芥菜。合作社将两季田变成了三季田,发展会员300余人,人均年增收在500元以上。
  目前,孔繁霞正努力把农家乐融入舜皇山旅游圈,发展有机蔬菜生产,做大订单农业,让这里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好去处。
  
无声大师,引起棕编界巨响


  省编织工艺大师,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长沙棕叶编》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家津贴),省三八红旗手标兵,长沙市天心区棕艺堂佳霖编织坊经理,长沙市芙蓉区霖巧工艺品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除了这些光鲜夺目的标签,周佳霖还有一个身份——一级语听障碍残疾人。
  周佳霖与棕编结缘,是在12岁。当时,年过六旬的聋哑棕编老艺人邬伏秋正在物色接班人。邬老对心灵手巧的周佳霖颇为欣赏,便收她为徒。
  长年编织坚硬的棕叶,使得周佳霖的手指变得粗糙、开裂。她曾想过放弃。后来在师父和家人的不断鼓励下,她坚持了下来。从在街头摆地摊,卖棕编起步作原始积累,到在阿波罗、家润多等商场租柜售卖工艺品掘取第一桶金,再到自主创建两个以残疾人为主体,以棕编为主业的企业,如今,周佳霖的手工艺品在国际、国内大小展会上卖得红火,光每年春节假期数日在长沙火宫殿庙会销售即可达2至3万元。
  2010年7月,由湖南省、长沙市残联推荐,周佳霖作为“长沙棕编”绝活的代表走上了世博的舞台。2012年,她创作的棕编作品《十二生肖》在“2012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勇夺金奖。
  “棕编不仅是人们手中的玩具,还是一种赏心悦目的工艺品,希望它能好好传承,走进千家万户。”周佳霖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