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2月23日> > 总第2614期 > b01 > 新闻内容
“留守”还是“流动”的两难选择题
新闻作者:李立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回老家,和几位堂弟堂妹相聚,聊到了各自孩子的教育问题。
  堂妹与丈夫一起在广东佛山打工多年,前些年孩子一直是老家的爷爷奶奶在照看。由于奶奶酷爱麻将,放学之后孩子基本上是在麻将室里度过的。眼见孩子的各科成绩红灯高挂,麻将、扑克、字牌倒学得样样精通,夫妻俩急了。去年,他们把已经10岁的孩子带到身边,在佛山读了一年,孩子的成绩和习惯才有所好转。
  但是,堂妹告诉我,因为达不到入读公立学校的条件,孩子在佛山读的是一所私立学校。她与丈夫均在私营小厂打工,去年他们还经历了一次老板“跑路”事件,好不容易通过人社部门的帮助才拿回了基本工资。对于他们这种打工者而言,工资能够足额正常按时发放就已是幸运,劳动合同、缴纳社保等就读条件可望不可及。
  堂妹对孩子未来的教育担忧而无奈,严峻的现实让她陷入两难:选择继续让孩子跟着去佛山的话,作为流动儿童的他无法享受到当地公立教育资源。夫妻俩的工资支付完孩子的学费后所剩无几。如果攒不下钱,年纪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的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会更加惶恐不安;而如果选择让孩子跟着老人留在老家的话,作为留守儿童的他,面对的是失去父母的陪伴,以及爷爷奶奶失序的隔代教育,还有乡村大规模撤点并校后,因学校太远不得不选择年幼寄宿就读的生理和心理隐患。
  堂弟在上海打工,妻子在老家镇上一家家具店工作,他们的选择是把孩子留在老家镇上读书。这样貌似同时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和家庭的生计问题,但堂弟的父亲——我的叔叔悄悄告诉我,夫妻俩可能有些矛盾,因为有几次堂弟都是一个人来探望他。
  长期的两地分居导致夫妻之间的龃龉这并不鲜见。农村留守妇女往往承受着难以言尽的困苦和责任。堂弟告诉我,前些年他和妻子都去了上海打工,攒了一些积蓄之后,牵挂孩子的夫妻俩尝试过一起回家创业,但以失败告终。积蓄全部赔光,堂弟只能再踏上漫漫打工路。他们的孩子虽然没有成为留守、流动儿童,但父亲和丈夫的角色在这个家庭中是缺位的。
  与收入不高的堂妹堂弟们相比,我在上海打拼多年的表舅家庭经济状况则好得多。但聊天时我才知道,表舅同样在女儿的教育上遇到了两难的问题和苦楚。
  原来,因为严控2500万人口红线,如今要落户上海可谓难上加难,除了过去的学历、职称、缴金纳税,现在还增加了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效益、团队纳税等因素。大专学历的表舅虽然在上海有房有车,且开办有自己的工厂,但其规模远远不能和大型集团、国有企事业单位比,所以一家人虽然在上海生活多年,户籍一直还在老家。
  户籍在老家,表舅女儿的学籍也自然只能留在老家。之前表舅一直缴纳着高昂的借读费,进入高中后,女儿读的是类似于“贵族学校”的私立高中,用表舅的话说,那里的孩子以“富二代”居多,基本上都是要送出国留学的,所以学校也不大在乎学生的学习成绩。表舅并没有把女儿送出国的打算,最终还是要回到家乡参加高考。夫妻俩商量之后,决定把女儿送回家乡县城高中就读。但上海与湖南的教育毕竟有差异,再加上私立高中的教学理念不同,已读高二的女儿在家乡学校高一的期末考试时,成绩并不令人满意。为了女儿的高考,表舅只能选择让女儿从高一从头开始学,并决定在学校附近长租一所房子,让连辣椒都不能吃的表舅妈在家乡陪读三年,照顾女儿的学习生活。
  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调查和走访,但我相信,我这三位亲戚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应该可以代表绝大多数乡村打工人员的孩子教育问题和现状。相比城市家长们所遇到的教育难题,乡村家长们更为弱势和无奈。在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趋势下,他们必须在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或是“流动儿童”之间选择,但不管是留守在乡村还是流动在城市,这两种成长状态对孩子都不利。
  “中国可以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乡村教师”,这并不是马云一句礼貌客套的谦虚。美丽乡村的建设,教育应成为坚实的基础。让孩子“留守”还是“流动”的两难选择题,是困扰着几乎所有外出务工家长们的心头之痛。不过,最近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给留守儿童的生活,带来了新的希望。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