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2月02日> > 总第2610期 > a07 > 新闻内容
她是全国法院十佳新闻发言人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唐天喜 供图:受访者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2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节临近,你期望的新年礼物是什么?对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的女新闻发言人、33岁的李姜来说,最好的新年礼物,就是在最高人民法院举行的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电视大赛中,成为了“全国十佳”,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的接见。近日,李姜接受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专访,讲述自己怎样从基层法院走向全国的“为法治代言”之路。


  
怎样开好新闻发布会
  “我也没想到自己会去当新闻发言人。”近日,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的女新闻发言人李姜在接受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时坦言。
  现年33岁的李姜毕业于湖南基层法官的摇篮——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她凭着自己的努力,于2002年通过了我国举行的首届司法考试,获得了从事法律职业的资格。
  2004年,李姜通过了湘潭市的公务员招生考试,进入岳塘区人民法院工作。她也因此成为岳塘法院首个通过公务员公开招录程序招录的审判员。2006年,她考上湘潭大学在职研究生,获得了法律硕士学历。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有很多第一次,也见证了很多时代的变迁。”李姜说。
  2013年,她通过竞争上岗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成为岳塘区法院最年轻的中层干部。就在这时,李姜再次见证了我国法院的又一个第一次。这年,最高院要求全国各级法院在本院选任新闻发言人,她被任命为岳塘区法院新闻发言人。李姜说:“担任新闻发言人,除了因为我是办公室主任,负责全院的新闻宣传和舆情应对工作,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我参加了比较多的演讲比赛、担任过很多大型活动的主持人,领导认为我善于口头表达。”
  据2014年10月最高院公布的结果,全国一共有3281名新闻发言人。根据要求,基层法院也要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
  “召开前,最难的是确定选题。”李姜告诉记者,“我们需要选择老百姓感兴趣的又具有新闻性的选题,有时候要契合节日,比方说‘六一’儿童节选择未成年保护案例、禁毒日选择毒品犯罪案例等等。”为此,李姜需要搜集大量的数据资料。此外,她还要拟定记者可能提的问题,做好准备。
  在新闻发布的形式上,李姜还经常考虑更接地气的方式,比如说结合巡回开庭到社区去做新闻发布、结合公众开放日面向群众做新闻发布等,而不限于面向媒体。因此,对于李姜来说,召开一次新闻发布会,她要做好诸多的应急预案。
  在2014年12月4日的公众开放日新闻发布上,有几个群众在提问环节突然高喊起来。原来,他们因采光权受损,多次想到法院立案,因不符合立案条件而没有立案。他们在现场强烈要求立案以及法院给出说法。当时现场气氛有些尴尬,但是李姜马上调整心态:“不能回避也不能害怕。”
  李姜首先针对性地介绍了法院的立案条件和程序,同时介绍了如果法官存在不依法履职的情况,可以选择投诉信访的渠道。最后,她表示,因为之前对案件情况不了解,不能就个案作出回答,但她可以联系相关部门马上接待,并且要现场工作人员马上做好安排。“这几位群众马上被立案信访部门的同志接待,新闻发布会的秩序没有受到影响。”李姜告诉记者,会后,她去了解发现,这个事情确实不符合立案条件,但是法院通过诉前调解程序,让双方达成了和解。
  
成为全国法院十佳新闻发言人
  “你觉得一个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
  2015年11月,在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举办的“我为法治代言——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电视大赛”预赛中,担任两年多新闻发言人的李姜赢来了一次大的检阅。李姜告诉记者,两年前,湖南省高院举办舆情实战演练,她最终获得了“最佳新闻发言人”称号。因此,这次电视大赛湖南赛区选拔赛报名时,大家都推荐她。
  其实,担任新闻发言人后,李姜更加注重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专项培训都是采取老师授课和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模式。”李姜说,课堂上会让学员轮流扮演新闻发言人和记者等角色进行信息发布和提问,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演练。而且,整个模拟演练有时还全程录像,让学员们看清楚自己采访、回答时的仪态与语速。
  但是,在此次全国电视大赛中面对这个印象最深的问题,李姜却用了一个真诚的故事来回答:“当评委问我一个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我突然想起比赛前晚上看到同事发的朋友圈。他深夜零点守在一个企业门口,给上零点班的当事人送法律文书。我就把这个真实的法治故事在现场说出来,告诉大家,能善于发现、讲述、传播这样的法治好故事,特别是能抓住今天这么好的一个传播机会,这就是一个基层法院新闻发言人应当具备的素质。”
  最终,在2015年12月4日播出的“我为法治代言——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电视大赛”中,李姜荣获“十佳新闻发言人”称号。2015年12月8日,她和其他9位“十佳新闻发言人”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座谈。
  
那些难忘的当事人
  作为新闻发言人,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在讲述别人的判案和故事。在担任新闻发言人之前,作为办案法官的李姜既有法律的理性,也有为民请命的情怀。
  李姜进入法院,就被安排在最偏远的湘潭市易家湾法庭工作。从书记员到副庭长,七年间,她所审理的案件无一错案,是大家公认的审判能手和调解高手,多次被评为全市法院“办案能手”、“优秀调解能手”。
  李姜办理的一起交通事故案件中,一个年仅三十的青年不幸丧生在车轮下,他是家中独子,父母已是满头白发,妻子眼里透露着悲哀与绝望,年仅两岁的小儿不停呢喃着“爸爸,我要找爸爸”。
  “拿到判决书的那天,他们那一句一句的感谢,含着泪水刻在我的心上。”李姜说。故事到这里似乎已经结束了。可是,在几个月后的一天,李姜不小心烫伤了,正巧碰到了这位老父亲,他关切地说道:“小李法官,我家有一个非常好的烫伤药,我马上给你送过来。”半小时后,他真的送来一个小药瓶子。
  还有一位当事人秦华让李姜永生难忘。在一次旧房拆除过程中,秦华的双腿被砸成三级伤残,高额的治疗费、突如其来的重度残疾、妻子的离家出走、雇主的推诿躲避,让这位进城农民工终日以乞讨为生。李姜的同事们指导他打官司,为他提供司法救助,帮他执行到全额赔偿款。而秦华则把锦旗背在背上,爬着送到了承办法官的手上。当看到这一幕,李姜感受到法律不是冷冰冰的,是可以点燃真情、温暖人心的。在担任新闻发言人后,一个电话让她也难忘。最高院在网上公布全国法院新闻发言人信息后,有天晚上11点多,一个老人突然给李姜打来电话:“在网上看到你的电话,有个法律问题想要咨询。你能这么晚接听我的电话,我已经非常满意了。”
  李姜目前还担任了湘潭市湘钢二校的法制副校长。为了做好小学生的普法宣传工作,让枯燥无味的法制教育课变得生动,她独创了“法官姐姐”和小卡通对话的形式上法制课。此教育方法深受师生们的喜爱,并推广到湘钢一校和风车坪小学。
  “得奖当然算得上是我新年的最好礼物。”李姜说,但成绩只代表过去,不代表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