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1月29日> > 总第2609期 > b02 > 新闻内容
从幼童的聆听,到沈洋《鲁冰花》
新闻作者:文/易柯明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所有的审美品类中,我特别偏好两种,一是风景,二是音乐。风景能把整个内心放在天地,而音乐能把整个天地收在内心。从接触与感知的亲和度说,音乐是最能够伴人终身的艺术审美,旋律给人以合律的心动,节奏给人以变奏的脉动,自然聆听,毫不费心,却心领神会、心旷神怡。
  近日来我家造访的一位阿姨问:“目前小时主要在听哪些音乐?”我说:“我们家给易小时听的,儿童歌曲妈妈管,爸爸只管艺术歌曲,而且是声乐、器乐、朗诵系统地听。声乐包括艺术歌曲、戏曲,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流行唱法、原生态唱法的一块儿上;器乐包括交响乐、奏鸣乐,无论协奏、独奏还是西方古典、中国民乐都选着听;再就是古文新诗、戏剧对白,代表性的都不放过。”阿姨很好奇,为何这么早,我就给一岁多的娃儿听艺术歌曲及系统经典声音艺术?我告知了想法——
  人生的境界是由旨趣所决定的。一个人的所谓“天赋”,只不过是初期趣味选择与凝聚的结果,因为人生早期的专注,使得生命意识与思维力量从小被集中调动、反复聚焦,就在某些点线面上形成相对他人的先知先觉、独到独悟。因此必须注重一个幼童的初期兴趣发现与引领,而且引领高于发现。
  人从呱呱坠地第一天起,大脑的生理结构就已经健全,只是等待有效的启用和开发。人的大脑不仅具有极其庞大的信息内存结构,还具有能够被每个人直接掌握的“感觉暂留”功能,如听觉暂留、视觉暂留,和未必被多数人可直接掌握的“知觉会忆”功能。后者的意思是,从小到大,过你眼你耳、入你脑你心的东西,其实像电脑存盘般刻录在人的脑海。
  让幼童开始的信息接触与感触,同人类文明最富感知力的部分结合起来,熏陶下一代,是父母亲的神圣职责。而以视听为享受的艺术,是千百年来人类将感性与理性结合得最生动的艺术,是最容易感同身受、心领神会的艺术传达品类。
  人类声乐、器乐与朗诵艺术的瑰宝部分,是卓越创造者们凭着各自风格追求,结合天籁的标尺、人和的向度,所形成的“天籁人和”的言近旨远、曲绕梦萦的最佳享受艺术时程,百听不厌,植根心脑,引向生命境界的高尚。对于易小时,无论是作为催眠的伴随性聆听,还是作为起舞的诱导性聆听,我都必须超越儿童歌曲、流行歌曲,超越“听觉暂留”,同时让小屁股多听艺术歌曲及其它系统经典,形成“知觉会忆”。例如播放次数第一的沈洋演唱的重低音艺术歌曲版《鲁冰花》,我的幼教理由是:孩子这般幼小,只能直觉乐感本身的舒适度,器乐里小提琴刺了、二胡木了、琵琶脆了,以钢琴、古筝、吉他好一点,声乐里高音亢了、低音衰了、女音尖了或软了,沈洋叔叔的《鲁冰花》是低男中音,吉他伴奏,最为贴合。
  现在,易小时每听音乐,挥动双臂做指挥手势,成了一个习惯。我喜欢他的这个习惯,这被“天籁人和”所召唤的幼小生命律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