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6年01月01日> > 总第2601期 > a06 > 新闻内容
三言两拍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6年01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关临近,广州家政行业的钟点工、保姆陆续回家,保姆资源变得紧俏。记者走访多家家政公司发现,住家带小孩的保姆价格已基本破4000元/月。前段时间“毒保姆”事件发生后,如何保障所请来的保姆安全可靠,是雇主们在价格之外最关心的问题。目前,广州市家政协会要求对前来应聘保姆的人员设立“担保人制”。 (2015年12月30日《信息时报》)
  
“保姆担保人”家政专业化才能纾解安全焦虑
  文/杨朝清
  每到年终岁末,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导致保姆市场出现结构性短缺;供求关系的变化,自然会导致保姆价格的水涨船高,甚至会出现“保姆工资高过雇主”的情形。然而,在人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风险社会,“毒保姆”事件进一步加剧了市民的安全焦虑;“保姆担保人”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风险防范,让雇主更加放心。
  伴随着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空巢化,雇佣保姆来照料小孩、老人逐渐从一种特殊性需求向普遍性需求转变。只不过,家政服务发生在相对封闭的私人空间,家政服务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姆的道德自觉和行为自律。一旦保姆朴素的人性上演“变形记”、一旦他们的精神世界处于一种迷失、错乱的状态,被服务对象不仅难以享受优质、高效的家政服务,甚至还面临着人身、财产受到侵害的风险。
  设置“保姆担保人”的初衷,不仅在于打消雇主的安全顾虑,也是为了给家政企业戴上“紧箍咒”,倒逼家政企业从源头上加强从业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如果家政企业敷衍塞责,对前来应聘保姆的人员不进行相应的筛选、培训和考核,而是任其放任自流,不可避免会导致保姆从业人员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许多人都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即家政行业没有门槛,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的,大都是年龄偏大、受教育水平偏低的中老年女性。殊不知,伴随着社会变迁,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更加注重主观感受。保姆不仅是一个体力活,也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个良心活。
  这边,保姆不愁找工作,工资又高;那边,公众却难以找到足够托付信任的载体,“好保姆”难求。一些人不得不利用熟人社会网络的强大力量,从老家亲戚、网络老乡中寻找“知根知底”的保姆。由此观之,家政行业专业化已经“等不及”、“伤不起”;如果任其“野蛮生长”,难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不论是加强保姆遴选,还是完善业务培训,抑或加强对保姆工作绩效的评估与考核,保姆不是一个身份低微、没有社会地位的称呼,而是一个需要专业技能和职业伦理的职业,是社会分工专业化、精细化的必然产物。就此而言,“保姆担保人”只是一个开始,行业规范化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保姆愁”也是“社会忧”
  文/斯涵涵
  请不到保姆,老人无人照料,请到保姆不仅要支付较高的薪水,还要害怕引狼入室,老人被“毒保姆”所害,民众的两难折射中国社会的养老窘境。
  截至2014年底,我国老龄化人口已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并以每年1000万的速度增加。我国老龄化日益加剧,社会化养老产业的市场需求量也随之剧增,然而,公办养老院床位缺口巨大,“就近养老或需排队十多年”早已不是新闻,而家庭养老也面临很多困难。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压力剧增,子女忙于工作难以照护老人,请护工、保姆便成为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老人身心羸弱,自理能力差,需要全程陪伴,雇主希望质优价廉的保姆,但保姆希望工资高条件好。加之保姆低人一等的落后思想,不同的要求和观念导致需求双方出现巨大差异,请一个愿意照顾老人的可心保姆实在是难上加难,这也是“毒保姆”畅行无阻的原因。
  “毒保姆”事件曝光之后,多方调查这并非个别现象,人们怀疑,存在着跟何天带相似手法的“毒保姆”群体。而在他们工作的家政服务中心,也存在着某不成文的行规让坏保姆有机可乘。参差不齐的从业门槛、令人堪忧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保姆介绍所只管收费,明知蹊跷也未有所审查,甚至变相纵容。家政行业监管的失控让人心惊。正是因为行业管理缺乏有力规范,导致“毒保姆”的恶行没有得到有效遏止,反而使得一些不良分子暗自效仿,形成一个专门群体赚快钱,残害羸弱老人,将人伦道德、法律法规践踏如泥。
  “毒保姆”杀人,固然有其冷酷暴戾、爱财如命等个性原因,我们不必过于放大,但公共养老资源缺乏、家政行业乱象纷呈却是不容小觑的普遍状态。混乱无序的养老生态,让人们心情沉重。也为社会敲响警钟。
  “保姆愁”也是“社会忧”。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老龄群体的生活状态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全社会要关注老人们的生存状态。政府要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兴办高水平的、形式多样的养老场所,还可以通过购买服务、以奖代补等方式,对民办养老机构予以补助。同时要加强中介所等养老服务机构监管,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严厉追责,及时消弭不安全因素,为公众提供多元化、完善的公共养老服务和保障,而子女和家人要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抚慰,营造大力保障老年人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重拾百善孝为先的公共道德,严厉打击残害老人的犯罪行为,社会、家庭、公民形成合力,才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将老年化社会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全面改革健全养老体系的动力,因为,老人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