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29日> > 总第2600期 > a05 > 新闻内容
点赞绥宁五兄弟,把遗产变成家庭基金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通讯员 罗俊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邵阳绥宁,有这么五兄弟,他们婚后,依然吃住和父母在一起,没有妯娌之争,没有婆媳矛盾;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他们细心照顾,无微不至;父母去世,他们将遗产设为家庭基金来管理,一大家子可以按需支配。
  他们的故事或许平凡朴素,却处处充满亲情。
  12月18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来到绥宁这个有着27名家庭成员的大家庭,探访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的“家族故事”。


  
五妯娌个个有绝活
  12月18日,绥宁县城长铺镇长征路社区,退休干部刘范友跟往常一样,早早就起床去菜场买菜,和别人提篮抓袋买菜不同的是,他得推着小车去,乍一看以为是食物大采购。
  在菜场里,他这一“装备”总是能赢来不少回头率。刘范友说:“没办法,菜不多买些,都不够全家人吃一顿的。”
  原来,在家排行老大的刘范友有四个亲弟弟,五兄弟相继成家后依然生活在一起,总共有27个家庭成员。考虑到四个弟弟白天上班抽不开身,退休在家的刘范友主动揽下了买菜的活。
  刘范友的妻子苏叶元今天主厨,她告诉记者,他们一日三餐都在一起,平时大家都要上班,只要谁下班早,就会很自觉地去买菜,然后回来自己做。
  刘范友介绍,几位弟媳都有拿手绝活。“二弟媳最会熏制腊肉、腊肠,在我们社区也算是小有名气;三弟媳‘刀功’最好,厨房里总少不了她;四弟媳最爱干净,总能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至于小弟媳,可以说是家里的‘郎中’。因为她在县医院上班,平时不但很会照顾家人,而且,不管家人哪里不舒服,她总能很快找到病因。”
  话语间,已经临近中午,老四刘范青正好下班回家。得知记者身份后,他主动揭了自家的底,低声笑着说:“我们五兄弟住在一起,不可能不出现矛盾,虽然次数很少,但五兄弟的脾气都有点倔,特别是我大哥,典型的吃软不吃硬。有次,因为一件小事我和他吵起来,虽然那件事是我的错,但因为自己面子上过不去,总是不肯道歉,结果,我们连续两个星期都不说话。后来,我出差回来给每个人带了几斤药酒,他立马‘阴转晴’了。”
  有没有因为误会转为矛盾,矛盾产生隔阂?刘范青表示没有:“父母在世时很重视家庭教育,我们兄弟也很团结,偶尔有争吵,兄弟间也不会记仇,妯娌间也是这样。”
  
儿媳获评“十佳孝媳”
  婆媳矛盾是家庭矛盾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家子也有类似麻烦吗?
  “我婆婆很善解人意,只是‘刀子嘴豆腐心’。” 苏叶元告诉记者,她至今还清晰记得,在她嫁过来之初,婆婆张新梅就试着将厨艺传给她。“当时,婆婆在我刚嫁进刘家时就说,‘五兄弟生活在一起,你又是大嫂,就要比其他弟媳更加勤快能干,更要学会团结家人’。”
  张新梅总会抽出时间帮助苏叶元进入角色,首先就从饭菜上抓起。
  “那时,他(指刘范友)很喜欢吃‘盐炒辣子鱼片’,但不管我多么用心去做,总难以获得他的满意。”苏叶元说,这时婆婆张新梅帮她出了个主意。“婆婆让我对丈夫说,这是婆婆做的饭菜。”果然,刘范元闻到香味就说:“嗯,今天这个菜好香啊!跟以往不太一样。你还得多学学,就是这味。”苏叶元和婆婆听了,只得摇头苦笑。
  当婆婆张新梅道出实情后,刘范友羞愧不已,对苏叶元愈加关怀。“其实,看似要求严格的婆婆处处都为我们做儿媳的着想,所以,我们也要好好地孝敬她。”苏叶元回忆,张新梅肾脏不适,尽管吃药十余年,病发时仍疼痛难忍,于是,几个媳妇轮流照顾,从无怨言。
  特别是在今年8月,张新梅突然中风,昏迷不醒,尽管进行了紧急治疗,但张新梅的精神出现了问题,手脚更是无法动弹。
  这时,苏叶元主动提出照顾婆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形影不离地待在婆婆身边,端水喂饭、擦拭身体,无微不至,让婆婆和邻居动容。后来,苏叶元还获得了长铺镇里“十佳孝媳”的称号。
  
遗产变家庭基金
  只是,天不遂人愿。张新梅最终还是没有摆脱病痛的折磨,于2015年8月病重去世。
  老人离世却没来得及给儿孙留下遗嘱,讲明如何分割遗产。对此,五兄弟商议后给出了一致的答案——不分割遗产,而是将它设置为家庭基金来管理,并具体分工——老大刘范友退休在家,时间充裕,主管账目明细;老二刘范善在县财政局工作,精通金融,分管财产借支分配。
  “将父母旧房变卖后的钱款以及老人留下的遗产一直放在银行里没人动,谁要做点什么小生意或者急用都可以拿去。”刘范友笑着说,“虽然遗产可以自由分配,但要以借贷的形式支付利息。”
  如今,这个由五兄弟设立的家庭基金倒也着实帮了这个大家庭不少忙。
  刘范友回忆,今年9月,老三刘范山要在住了几十年的老院子里修新房,当时夫妻俩交完定金和工费后仍缺5万元,只得借助家庭基金解困。“我和老二刘范善二话没话就同意了,利息也是按照银行放贷的标准收取。”
  除了救急家人,家庭基金偶尔也会为全家人的聚会买单。在刘范友看来,它的设立只是“家族化”的第一步。过去两年里,他们通过开展家庭聚会,使得整个家族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三代人的交流也更通畅了。如今,在这个家庭基金的支持下,随着每年聚会的次数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采访期间,刘家的一位好朋友许成海来到了家中,他戏称自己是“老六”。他告诉记者,他是刘家多年的老朋友,和其中的每一位都很熟。“附近的邻居都知道他们家有个家庭基金,尽管里面有不少钱,但他们五家人都能自觉地管理运用它。那时,我们经常在想,如果兄弟们分家,每个家庭都能分得不少,但他们都没这么做,我们都觉得很敬佩。”许成海道。
  五兄弟都当各自的小孩如亲生看待、培养。如今,兄弟五人养育的后辈中,有3个是研究生,2个在读大学。在刘范友的心中,他希望孩子们能够将家里美好的品德和家风继续传承下去。“希望通过‘基金会’能强化晚辈的‘大家族’概念,并把这种氛围延续到下一代。”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