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12月08日> > 总第2594期 > a08 > 新闻内容
跨越70年,8位抗战女兵长沙重逢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12月7日,一场特殊的聚会在长沙举行。七名已过耄耋之年的老人相聚在一起在等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老人。这位老人叫黄玲,今年95岁,两个月前她委托外孙女通过微博发起一个寻找:想要找到70年前抗日战争时期一起在重庆受训过的战友。
  公益组织“湖南老兵之家”在得知这条信息后,为帮老人完成心愿,经过多方寻找,最终促成了来自两省三市,最大年龄105岁,最小年龄也有88岁的八位老人在穿越了70年的时光后,又相聚在一起。


  
微博寻找抗战战友
  “有没有1943年在重庆大坪军政部国民党青年军的同学?”短短的20余字,谁曾想到真的引发了一段跨越70年的生死情缘?
  12月7日,抗战女兵黄玲的孙女于砚竹指着手机上的微博对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说,她是8月23日在微博上替奶奶黄玲发出了这条寻找消息的,她的想法很朴素——帮奶奶找到当年一起在重庆大坪受训过的抗战战友,圆奶奶一个心愿。
  于砚竹告诉记者,奶奶黄玲今年95岁,江西人。1943年,她响应当年的政府号召在重庆大坪参加了抗日青年军女子干部培训班第一期。
  培训结束后,黄玲成为一名中尉军官,并以教官的身份开始培训学员。
  黄玲说,她在重庆一共培训了两批学员,这些学员后来都陆续地走上了抗日前线。
  为了民族大义,这些热血青年聚集一起,抗击日寇,保卫祖国。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玲回到了武汉并一直居住至今。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电视上电台里不时响起的抗战对敌的画面和歌声勾起了老人对尘封往事的回忆,她悄悄告诉外孙女藏在心底的心愿。
  10月1日,在于砚竹帮奶奶寻找抗战战友的微博发出一个多月后,来自湖南民间公益组织“湖南老兵之家”的志愿者和她取得了联系。
  该组织负责人“子非鱼”告诉记者,在得知黄玲老人的心愿后,他们立即着手在湖南全省范围内寻找符合条件的抗战女兵,经过在资料库的比对筛查,最终在全省范围了邀请到了七位同时期的抗战老兵,其中长沙的两位抗战女兵文淑仙和王琦霞确认就是当年黄玲同在重庆大坪受训过的学员。
  
穿越70多年光阴的相聚
  12月7日,由湖南老兵之家组织安排,七位早已过耄耋之年的抗战女兵已先抵达长沙。她们有来自岳阳平江年龄最大的105岁抗战老兵蒋姿容,本报曾在8月21日以《蒋姿荣:不敢再看抗战片的百岁女兵》对她做过特别报道。此外,还有岳阳90岁的后勤兵邓得凤、88岁曾是部队看护的刘慈珍、102岁的黄埔老兵喻毓华、89岁曾任少尉护士长的黄正清、和长沙91岁的文淑仙和90岁王琦霞。
  下午3时左右,黄玲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终于从武汉赶到长沙,一走进会场,文淑仙和王琦霞两位老人立刻站起来和黄玲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穿越了70多年时空的异地重逢,让她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正当大家感概时隔70年还能为黄玲老人找到文淑仙和王琦霞两位学员时,这时现场突然发生戏剧性的一幕——坐在一旁的邓得凤老人一边大叫着“教官、教官”,一边起身站起来向黄玲老人走来。
  她告诉大家,她也曾在重庆大坪受训过,刚才黄玲一进来,她居然一眼认出了她就是自己70年前的教官。
  邓得凤老人紧紧拉着黄玲的手回忆说,“她当年很漂亮很高大,穿着黑裙子白衣服,我在高射炮上玩耍时,她还叫我下来别摔着。”而黄玲老人也立刻回忆起来:“是的,当年她们都是十五六岁,是要上战场的战士,我们必须保护好他们。”
  两位老人不期而至的重逢让人惊喜意外,也感染着所有的人,纵容是70多年的光阴岁月,也抹不去当年热血抗日共有的青春记忆。
  在这次聚会上,老兵奶奶们共同回忆起了当年艰苦的战争场景,激动之处大家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感慨今天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
  据了解,在参加完此次活动后,抗战老兵黄玲奶奶还将在战友和“湖南老兵之家”志愿者的陪同下,参观长沙市抗战纪念地,重拾当年的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