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11月06日> > 总第2585期 > a04 > 新闻内容
手机号“还魂”:你的钱包还好吗
新闻作者: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06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个手机号码,这大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但是,当有了“新欢”时,“旧爱”该怎么办——也许你会说,旧号码不管就行了,时间久了就会欠费,之后会停机,再过一阵子就是空号了。
  但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
  有这样一种号码,叫做“还魂号”,指的就是那些原机主停止使用,在运营商那冷冻了一段时间之后,再次投入使用的号码,大部分人叫它“二手号”。
  以前,这些“还魂号”还很少惹出麻烦,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人们的购物、娱乐、出行甚至是商业活动中来,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却也让我们面临着更多的风险——如果不小心,“还魂号”可能会危及你的钱财与隐私哦!
  
“有故事”的手机号
  近日,山东一名外科医生邓琼(化名)办理了一张新的手机卡,但在使用过程中,她却发现,这明显是一张有过去、有故事的卡。
  原来,当邓琼在用这个新的手机号码登陆微信后,就发现微信系统不断提醒她“可以加某人为好友”,而这些人都是邓琼不认识的。她意识到,这个手机号之前有人用过,且在停止使用后并没有将号码与微信解绑,导致“接手”的自己能够看到这些应该属于原主人的信息。
  好奇的邓琼通过“百度”一搜索,马上就有了相关的“教程”:手机号就是登录名,只要你绑定了手机,还能贴心的告诉你这个手机是否注册了淘宝、支付宝;不知道登录密码?系统还会告诉你忘记密码怎么办:只需要一个手机验证码就搞定了。
  也就是说,只要有了手机号,面对那些需要密码的应用程序,你只要通过“手机验证码重置密码”,就可以轻松地修改新密码并登陆进去了。
  邓琼按照“教程”,还真的进入了这个卡主的淘宝账户,各种信息也都能看到:叫什么名字,在哪个学校上的大学,收货地经常在哪里,家住在哪里,女朋友家在哪里,以前在哪里,现在又到了哪里……而登陆用这个手机号注册的微博,所有信息也都一一呈现,原卡主人的人生经历,甚至一些细微的心绪都一目了然。
  邓琼想,若用同样的方法重置密码,肯定也能进入到原卡主人的支付宝,甚至是使用其绑定的银行卡——想想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不过,邓琼并没有起什么歪心思,她反倒通过手机卡上的信息,几经周折联系到了原来的卡主人。在听到邓琼所说的事情后,对方也十分震惊,称这个号码是上大学时用的,工作后公司给了一个新号,旧号就没有用了,更没想到要去解绑微博、微信、支付宝等等。
  最后,双方一起配合,终于将各类软件一一解绑,原主人放了心,邓琼也总算不用再被迫一窥别人的生活了。
  
■记者调查
  
嫌麻烦,大部分人“懒得解绑”
  其实,因为更换号码、手机遗失等原因,很多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前卡主”。但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调查发现,在更换号码后,很少有人会想到还有“解除绑定”这一说。
  “我大学毕业后来长沙工作,便换了本地号码,原来在广州使用的手机号自然就没再管了。后来我就发现不对劲,因为我的QQ登陆不上去,密码是错的。仔细一查才知道是我原来的手机号码被别人继续使用了,而我的QQ正好绑定了之前的号码,那个人就这样把我的QQ密码改了。”长沙白领李朋告诉记者,还好自己的QQ里没有Q币,所以并没有经济上的损失。但自QQ“出事”后,他便火速将与原号码绑定在一起的支付宝和银行卡解绑了。
  “号码都换了,还管那么多干嘛,反正都会停机的。”在采访中,“置之不理”是大家对不再使用的号码常常采取的态度。其实,这放在以前还真不算事儿,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谁的手机里不会有QQ、微信、淘宝、支付宝、财付通,各类美食、专车等应用软件?但也正是这些给我们带来便利的互联网服务,如果不谨慎使用,就很可能让人财产、隐私都不保。
  
“还魂号”让钱包受伤、隐私不保
  有媒体于9月29日报道,浙江一女子新申请了一个手机号,将卡装入智能手机后,发现居然能够登录到一个第三方支付账号里去,随后她便利用这个账号绑定的银行卡给自己转了4000多元人民币。
  另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冯某与王某是中介公司的同事,因冯某没有北京地区的电话号码,王某便将自己绑定了支付宝账号的手机号码借给冯某使用,在借用时,王某还特意告知冯某把该号码保存好,因为该号码绑定了他的支付宝。
  没想到,冯某在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一家网吧内登录了王某的支付宝,输入了王某的身份证号码和手机号码后成功修改了密码,并先后2次将支付宝账号内的6000元转入到了自己的银行卡里。
  除了伤财外,旧号主们还面临着隐私可能被泄露的窘境。第三方支付账号里除了钱,也关联着许多个人信息,最直观的是自己甚至亲朋好友的地址、电话。而在网络时代,也十分提倡云储存服务,有人的手机号便是云服务的账号,通过简单的寻回密码便可以堂而皇之地登录了。比如说,今年1月,浙江在线报道了一条新闻,一位朱女士新购买了某品牌手机和一个新号。误打误撞下,通过找回密码的方式登录进了该品牌手机里提供的“云服务”,令她吓一跳的是,“云端”里满存着前号主的个人隐私资料,包括照片、短信、通信录等。
  
■运营商
  
手机号码是国家资源,“二次放号”不可避免
  为什么明明已经停机的手机号码会“找到”新主人,进而危及原主人的财产和隐私安全呢?这个还要从通讯公司所谓的“二次放号”说起。
  “号码是国家的资源之一。”湖南联通的工作人员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号码资源是有限的,而手机用户是不断增长的。为了号码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移动电话号码冻结一段时间后,应对原冻结号码重新释放销售。
  而对于重新放号的时限,湖南联通工作人员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电信用户在电信业务经营者暂停服务60日内未补交电信费用和违约金的,电信业务经营者可以终止提供服务,即销户。移动公司则是超过90日后,可对原冻结号码重新释放销售。电信公司的普通手机号码销号3个月后也会重新投入市场。
  
解绑仍需自己动手,运营商不能代劳
  湖南联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中国联通对使用过的号码,涉及自有产品业务及合作业务的,均会进行取消,以确保重新写入后用户在使用上不受影响。但是,如原号码捆绑了支付宝、财付通等互联网手机支付类产品;银行卡绑定代扣、交易提醒等电子商务产品;微博、微信、QQ等互联网社交类产品时,这些业务涉及专业金融机构或第三方互联网业务平台,中国联通自身系统无法查询到其捆绑与否。“此前,中国联通已多次与上述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对方均表示如需取消绑定关系,为确保用户信息资料安全,均需通过原机主申请操作,运营商不能代为查询或解除绑定。”
  
■支招
  
解绑很重要,安全意识不可少
  那么,更换手机号码后,如何才能保证安全呢?湖南联通的工作人员给出了如下建议:
  1、如果手机号码丢失,可通过致电各通讯公司客服热线,或通过营业厅等渠道申请办理停机保号业务,以确保账户安全;如不再需要使用该手机号码,而手机号码之前又捆绑了支付宝、微信、QQ等,客户应自行联系与该产品关联的企业客服或营业渠道及时进行业务解绑,避免个人信息的泄漏或账户资金受损。
  2、解绑成功后,最好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前往营业厅办理销户申请业务。
  3、注册账号时,最好绑定邮箱,这比用手机号码注册安全性要高;如果使用过云服务、iCloud这类网络备份服务,要及时注销账号登录状态;最好不要使用账号、密码记忆功能,不要将手机设置为自动登录;如果手机丢了,要立即更改云服务、iCloud账号、密码,还可以通过安装防泄密安全软件,或者通过系统自带的远程删除等功能,把手机里的资料删除。
  
■编后
  手机号码确实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回收再利用也是个国际问题。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数据是每年大概有3700万“新手机号”是回收再利用号,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一方面是号码资源越来越紧张,“还魂号”会越来越普遍;另一方面,网络服务越来越多,绑定手机号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对于“还魂号”无法再视而不见,除了使用者应提高安全意识外,通讯运营商也不能只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单纯考虑号码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不理会给消费者带来的麻烦。
  比如,在台湾地区,就规定了一个统一的“冷冻期”,在此期间内,可以同时给那些拨打此号码的人发出该号码已经吊销并回收的信息,最大程度地减少新号主可能遭受的骚扰;而某媒体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人认为运营商有义务告知消费者所购号为回收号,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这虽然不是国际惯例,却也值得参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