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10月30日> > 总第2583期 > a05 > 新闻内容
社区领导“她”力量:交上多彩民生答卷
新闻作者:本报整理  发布时间:2015年10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04版)
  后来,曹艳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让工作更为主动。端午节时,老人们自己创意,去买了糯米和粽叶,一起包粽子,然后给独居或是行动不便的居民送去。正是这次活动的成功,让曹艳发现了老年人的活力。于是,她便提倡社区居民自治,发挥居民的“主人翁”精神,共同制订了《银东文明居住公约》、《小区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还有人毛遂自荐做楼栋长、协管员。
  今年重阳节,居民自治就显现了成效。“每个楼栋由楼栋长组织出一桌菜,然后他们还出了40个节目,老人们看得津津有味。活动结束时,我发起大家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好多老人眼泪都唱出来了。”
  通过努力,银东社区从“低洼地”变成了“幸福高地”。一些原本要去敬老院的人,都安心留在了银东社区。因为现在社区四社联动(老年协会、志愿者、社工、党组织),居民对社区有了依赖感、归宿感、认同感,不愿意再离开这个和睦的家园。
  
用心陪伴他们快乐地老去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刘艳
  黎敏在进社区工作之前,是地方国企的会计。2000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岳阳楼区吕仙亭街道办事处鄢家冲社区录取。因为工作出色,2008年2月,黎敏升任为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正式成为社区的“大管家”。
  鄢家冲社区是一个老城区,总人数有5700多人,而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1000多人。黎敏通过走访了解到,因为儿女忙于工作,很多老人都非常孤单。于是,她决定创建“托老中心”,希望能给老人们一个安享晚年的乐园。
  “这事只能靠自己筹划,场地、经费,都是大问题。”找各部门协商、争取拨款,较真的黎敏最后不仅修好了托老中心的房子,还拿到了室外健身器材。此外,她购置了书籍、象棋、音响和午间休息床等,老人们在这里可以实现娱乐休息“一条龙”。
  在跟老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黎敏发现,类似广场舞、二胡、京剧等活动,老人们都很喜欢,只要有人带头,就有人学。“所以我想,为什么不做一做老年人的文化工作?不只让他们在托老中心有饭吃、有床睡,还让他们学习一些新东西,让他们真正的‘老有所乐’。”黎敏说。
  2012年,黎敏委派专门的舞蹈老师在每周五为社区的广场舞爱好者教学,后又联系岳阳市群众艺术馆多次为社区老人文艺队提供舞蹈、京剧培训以及一元票房文化汇演的机会。目前,鄢家冲社区已经组建了腰鼓队、舞蹈队、京剧队、合唱团,甚至还有一个模特队。
  黎敏认为,托老与文化相连,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而把老年人的文化展示出来,工作会更有意义。“后来,我们组织了老年人汇演,每年的春节、元宵、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我们都会进行非常正式的文艺演出。”因为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老人们有事可做,精神头都变得特别好,邻里关系也愈发融洽。
  除了彰显老年人积极向上的一面,黎敏也不忽视那些患病和独居的老人。社区老人邓千平,离异独居多年,又患上了肺癌,整个人非常颓废。在接触中,黎敏发现他懂电工,人又老实忠厚,便将他发展成社区志愿者。当了志愿者后,邓千平的日子充实了起来,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2013年6月,独居老人陈娭毑凌晨3点打电话给黎敏,说家里进了水,她非常害怕。黎敏带着丈夫赶到老人家里,并协助疏通排水直到天亮。黎敏还定期组织志愿者去空巢老人家中帮助清洁卫生,陪老人聊天。
  创建老人中心,陪着老人们一起变老,黎敏说,这是响应国家“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龄政策,让更多的居家老人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享受到更全面、更便捷、更专业的养老服务,充分体现社区的关怀,让社区真正成为一个和乐的大家庭。
  
从“三无”主任到“信得过”的社区带头人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娄底市双峰县永丰镇天青社区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平方公里,人居密集。尽管是条历史老街,但受地理位置所限,经济发展一直较为缓慢。
  “2003年以前,我们没有办公场地,开个会都要四处借地方。”胡益芝笑着说。12年过去,天青社区也发生了巨变:不仅有宽敞、亮堂的居委会大楼,街头更是商户林立,还有阳光家政服务公司、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天青腰鼓队、老年协会……
  胡益芝在2003年当选为天青社区居委会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时,是个典型的“三无”主任——一无资金,二无办公地点,三无街办企业。通过自己出资、党员借款,胡益芝首先用筹到的40万元解决了“大本营”的问题,接着便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发展社区经济上。她成立了双峰县阳光家政服务公司,举办了电脑、文秘、十字绣、家政等技能培训班,输送务工人员2000余人,安置待业、失业、下岗人员3000多人;此外,她还鼓励经商创业,社区内先后有装卸队、超市、理发店、鞋店、诊所等100余家商店开业。2005年,社区引进了双峰县首家民营福利企业海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安置残疾人40多名。“我曾经也是下岗工人,能够体会失业的痛苦,所以我注重为社区居民再就业创造机会。”
  除了抓经济,胡益芝还深谙要想做好社区工作,就得“用真情换人心”的道理。
  社区居民李芳菲(化名)患有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丈夫、儿子又先后病故,无人照料她。胡益芝主动当起了李芳菲的监护人,还帮她申请低保。
  社区居民刘侃(化名)是一名吸毒青年,胡益芝多次找他谈心,劝他戒毒。同时,胡益芝还带着他学习十字绣,并为他联系销售渠道。在胡益芝的帮助下,刘侃远离了毒品,一心一意从事十字绣装裱工作,现在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老板。
  为人着想、肯干实事,胡益芝不仅是天青社区的主任,更是街坊心目中的好邻居。
  “社区管理不能搞一言堂,要讲究民主。”胡益芝说,只有让老百姓觉得你尊重他们,他们才会去尊重和理解你的想法,政策和措施才能更好地推行。
  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胡益芝先后被评为全省再就业带头人、全省社区建设先进个人、湖南省巾帼建功明星,而天青居委会也多次获得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再就业先进街道、全省社区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13年,我的社区长大了”


  文: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炜
  “物质上的追求是有限的,精神上的追求却是无限的。”在邓华玲早年的个人档案上,她曾写下这样一段话。而这句话,也成为她扎根社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信条。
  少有人知道,现今管辖面积近2.5平方公里,有着3700多户、17000人的阳华社区在2003年成立之初却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在临时借用的不到20平米的办公室里,没有自来水,没有电风扇,工作人员挤在一起,居民来办事,乱糟糟的,连话都听不清楚。
  邓华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争取了社区办公楼立项后,她一边积极争取资金,一边深入到辖区各单位拉赞助。经过连续20天的登门“化缘”,她终于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
  2004年2月15日,邓华玲精心组织了一个社区建设捐赠会。在她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带动下,辖区内的单位领导和企业负责人纷纷解囊。很快,捐款就超过了10万元。或许是被现场的火热氛围所触动,一些围观的居民、个体老板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在捐赠会接近尾声时,一位年过八旬、坐着轮椅的老人在老伴的陪伴下来到会场,也捐出了200元。
  在邓华玲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一幢总建筑面积7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在居民住宅区中心开工了。彼时正是2005年,一边是社区办公大楼建设的关键时期,一边是江华县50周年县庆,邓华玲身兼数职——既要负责落实县城“五化”工作,又得操心县庆文艺演出,还要管着商品展销会,更要时刻维稳保安。
  “我整整半年多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常常是一天要参加三四个不同内容的会,奔赴不同的协调现场。”政治任务重,邓华玲同时还要处理社区内的各种繁琐事务。
  那时,为了抓好社区计生工作,转变居民生育观念,邓华玲专门组建了社区计生协会,经常要组织会员与育龄妇女开展“结对子”活动,并通过开展“关爱女孩”等活动推行婚育新风尚。让邓华玲感到欣慰的是,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不仅计生协会的会员从最初的2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近千人,居民的生育观念也有了很大转变,“少生优生,生男生女一样好”已渐成共识。
  在邓华玲扎根社区的13个年头里,她共为社区居民办好事、实事289件,帮助近千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9户生活困难家庭纳入社区城市低保……正因为这些突出成绩,邓华玲多次被评为县政协优秀委员、沱江镇优秀共产党员、江华县优秀共产党员。
  对于已取得的成绩,邓华玲显得很平静。她说:“付出总有回报,只要我所做的能给社区带来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编后
  小时候,我们常常在长辈邻里的闲聊中听到这样的话语:“老李家和老宋家又扯皮了,快去叫主任来劝劝!”“街角的那户人家日子不好过,居委会该去关心关心嘛!”“你还别说,居委会最近推出了个楼栋卫生条例,大家一起搞卫生,谁也别偷懒,还挺好的!”……
  社区居民委员会,将一个地域内原本互不相识的人家融为整体。都说人是社会性动物,一个好的领头团队,能够引导、带领无数个小家庭朝着和谐、文明、幸福的路上奔跑。
  正因她们的重要作用,湖南省妇联主席杜亚玲曾寄语广大社区女干部、女职工,希望她们发挥女性在凝聚人心、化解矛盾、增进感情、激发动力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提高驾驭全局、服务群众、服务家庭的能力,把“我能干”转变为“大家干”,做到既论法也论情,心细又心宽。同时,还要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暖百家心,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并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家庭教育,发挥社区女性在家庭当中的独特作用,在家庭美德建设中彰显巾帼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