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9月01日> > 总第2568期 > a09 > 新闻内容
世界那么大,外国人喜欢“行走的家”
新闻作者:整理/陈泱  发布时间:2015年09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有房吗?
  中国人恋家,而拥有一所得以安身的房子,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算得上头等大事——但喜欢不走寻常路的外国人显然不太愿意当“房奴”,别说买房了,甚至连租房都成了一种负担。而为了摆脱房子对人生的束缚,他们直接把家搬到了各种交通工具上——每天清晨醒来都是不同的风景,你可喜欢?
  
德国女大学生火车上安家:省了房租,长了见识,还搞定了论文
  当火车到站,乘客纷纷下车时,23岁的德国女大学生莉奥妮·穆勒却安然地留在车厢内——她买了可在德国境内免费乘坐任何火车的套票,并于今年春天开始在火车上安了家。
  原来,莉奥妮在跟房东吵了一架后,就决定不再租房子。如今,火车车厢就是莉奥妮的“公寓”。她的全部行李就是一个小小的背囊,里面装着几套换洗的衣服、梳洗用具、一台笔记本电脑以及大学的教程。
  莉奥妮在火车上的生活相当忙碌。她在列车的洗手间里洗头,当列车以300公里的时速飞驰时,莉奥妮在车上写她的大学论文。“我看书、写作,偶尔看看窗外的风景,而且总能碰到友善的乘客可以聊天。我在火车上永远都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莉奥妮经常在晚上乘坐火车出发,偶尔也会在母亲、祖母以及男友的公寓里借宿。“我和男友属于长距离恋爱,但是,自从住在火车上后,我可以常常见到他。”莉奥妮说,自己真的能在火车上感受到家的感觉。
  这种另类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莉奥妮省了房租。火车套票价格为380美元,而她此前的房租是450美元。
  不过,省钱并非莉奥妮选择住在火车上的唯一目的。“我希望能够启发人们去反思所谓的‘正常生活’。生活中的机遇永远比想象的多,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能展开历险之旅。”
  如今,莉奥妮定期把她在火车上的体验写成文章在博客网站上发表。她还决定将这番经历作为毕业论文的素材,论文主题为“现代人的火车模式”。
  
伦敦人以船为家过“离岸生活”:房价压力、享受自由、寻求归属感
  当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在英国买房置地时,不少伦敦人却过起了以船为家的“离岸生活”。
  作为一名资深“水居族”,英国自由撰稿人亚当·韦茅斯已经在伦敦的河道上生活4年。他曾在一篇讲述水上生活的长文里说,离开城市住在船上,在他看来是一种更具“归属感”的生活方式。这也代表了一部分以船为家的伦敦人的想法。
  韦茅斯饱含感情地回忆,他驾驶爱船“内特尔顿美人”号抵达伦敦后,如何沿着逐渐开阔的泰晤士河顺流而下,经过议会大厦、圣保罗教堂、穿过塔桥。“从如此不同的视角观看一座我如此熟悉的城市,是一种荣幸。”
  韦茅斯发现,人们在船屋社区里的亲密感远远超过城市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船只停泊在一起,跨过别人的船踏上自己的船,相互借用工具,所有这些都需要交流。
  韦茅斯总结,伦敦水上的船屋是一个“混合社区”。既有已经在水上生活了数十年的“老住户”,也有一些初来乍到的年轻人。有些人无处可去,被迫“水居”,有些人则出于主动,比如一些负担不起伦敦高昂生活成本的艺术家、自由职业者、音乐家、学徒、正在接受培训的教师。
  还有一些生活优越的伦敦富人同样选择在水上给自己安家。他们购买设备齐全、宽敞舒适的中小型游船,享受都市生活之外的自然风光。这样的船主自然不用像韦茅斯一样担心老船的变速箱失灵、马桶无法排污。他们在意的是,在船上可以比在陆地上看到更多星星。一些喜欢热闹的船主则会在晚上打开船上所有光源,邀请朋友们上船参加派对。
  韦茅斯调查后发现,选择住在水上的伦敦人正在增加。2014年,伦敦地区没有固定停泊点的“持续巡航”船只数量激增34%。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持续巡航”船只已有4904艘。
  根据英国1995年颁布的一项航道法规,没有固定停泊点的船只必须每14天移动一次位置,而且船只必须“真正用于航行”。这一法规其实认可了一个存在数百年的事实:一些上班族和流动打工者家庭长期住在船上、以运河为家。
  
美国“房车族”把安乐窝建在车轮上:不交房租,改交停车费
  火车和船上的家都有人尝鲜,美国人也不甘落后,这些年,他们越来越看好“房车”。这种可以拖在汽车后面行走的活动房屋,其实就是一个移动的“家”。
  “房车”虽然不很大,但里面却根据不同的用途和房主的需要分隔成卧室、起居室、浴室和厨房等等,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些人还精心装修,布置讲究,并添置了现代家电用品,足以给人以温暖舒适之感。
  美国长岛的里韦罗一家就把家安在了轮子上。夫妇俩、4个孩子以及他们养的宠物都生活在长10余米、宽3米的汽车房屋里。此前,每月高达1400美元的房租让33岁的里韦罗入不敷出,他也由此产生了购买房车的念头,因为房车既能解决住宿问题,也满足了出行的要求,让他同时成为房主和车主,一举两得,经济实惠。
  美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全美住在房车里的人大约有800万,占人口总数的7%,仅美国长岛一地,像里韦罗这样的就有8000多人。这些人其实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随意迁徙,他们往往把各家的车开到一起,建立属于自己的社区,这样,停车场也就成了他们的固定住址,他们不交房租了,但要交停车费。在长岛,4000多辆房车分散在43个房车社区里。占地20英亩的弗兰蒂尔公园就是其中一个,停放在这里的360辆房车里大约住着700人。
  为了把弗兰蒂尔经营成像样的社区,房车主们建起了小学,还轮流担负起社区的保安工作。附近的警察很少找他们的麻烦,因为这里秩序良好。社区甚至有基本的物业管理,比如自来水设备和下水管道的维护,当然每家每月要交540美元的“物业费”。邻里和睦,人人平等是这个社区的特色,因为大家都是“外来户”,歧视现象也就没有滋生的土壤了。
  当然,住在这种车挨车的房子里也不是十全十美。因为靠得太近,车房内电视的声音或其它动静难免会影响邻居休息;每个家庭都不愿家丑外扬,可房车内的争吵声常会让邻居们听个真真切切。
  现如今,住房车的不仅仅是中低收入的人。美国一项统计发现,年收入在5万美元以上的房车主占15%,而且教育程度在大学以上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也有一些退休老人,由于膝下没有子女,无牵无挂,便喜欢开着一辆房车四海为家。他们有时长住一地,有时又频频迁移,饱览了沿途美景,品味了各地风土人情。
  “9·11”事件后,许多美国人都不愿搭飞机旅游,汽车房屋正好满足了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坐在熟悉而安全的空间里周游四方。需求带动了供给,不少房屋开发商都打起了房车的主意,他们为房车规划停放地,确保水电气供应,房车社区逐渐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把家安在了轮子上”。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