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8月21日> > 总第2565期 > a02 > 新闻内容
食品溯源需要“千里眼”还需要“五指山”
新闻作者:文/郝冬梅  发布时间:2015年08月2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手机一扫,便知道商品的“出身”,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是建立信任的一个途径。在包头,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追溯牌”,二维码成为产品包装的一部分。然而,在市农牧局总农艺师白光哲看来,大多数“追溯”标签扫出来的信息只是产地、加工工序等,还不能算真正的可追溯。(8月19日《包头晚报》)
  由于食品问题多发,导致了“谈吃色变”,缺失了安全信任,再好的美味也难以愉快消化。顺应公众需求,食品溯源制度应运而生。遗憾的是,目前的食品溯源信息还是少之又少,根本达不到消费者的心理预期。具体来说出现了这样几种尴尬:其一,信息干干巴巴,只有产地,只有工序;其二,信息掺杂使假,有些产地都是冒牌的,是为了用绿色食品名头吸引受众。
  如何重构舌尖安全大网?如何编织诚信时代信心?这个时候,国家推出的食品溯源就显得尤为重要。食品溯源就犹如“千里眼”,可以让消费者看到食品的身份证。遗憾的是这个身份证还算上不上真正的食品溯源体系,信息单一,导致了“千里眼”也就是个“百米眼”,信息的缺失,让公众依然犹如雾里看花。
  对于食品溯源来说,就要打造一个“千里眼”。让信息丰富起来是唯一途径。这就应该让食品溯源达到“酒水随附单”的档次。不仅要有农产品的产地信息、农药信息,还要有加工信息、运输信息、销售信息。只有这样,食品溯源才能成为火眼金睛的“千里眼”。不仅能够看得远,还能够分出妖魔鬼怪。
  有了“千里眼”并不能完全保障农产品的安全。这个时候还要有“五指山”。实现食品溯源之后,还要实现追责溯源。当一个问题食品出现的时候,我们要能倒查责任,将问题食品出现的所有不作为、乱作为的群体一网打尽。问题食品何以能冒着法规的炮火一往无前,过五关斩六将跑到餐桌上,危害我们的舌尖安全?其实不是找不到食品源头,而是没有做到“应罚则罚”,罚了农民,罚了商家,我们的监管部门是不是也该追责?
  今年6月份,广西取消了一批绿色食品基地,为何?因为这些绿色食品基地生产的是“不绿色”食品。有了溯源,遇到这样的情况岂不依然是枉然?这就需要在拥有了食品溯源的“千里眼”之后,让法律成为“五指山”,谁胆敢造次,那就要压在法律之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