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5月29日> > 总第2541期 > a07 > 新闻内容
她从小没妈,却成了一所学校的临时妈妈
新闻作者: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29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彭东俊是一名“80后”女校长,一直扎根娄底市娄星区石井镇。从最初的河北小学到现在的石井镇中心学校,从老师做到校长,她一直在默默无闻地做着一件事——为留守儿童撒播希望。
  孩子们没人照管,她就把他们带在身边;学习用品没钱买,她就自己掏钱买;孩子们不开心了,她总是能细心地观察到并及时开导;她还创造性地成立了村、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解决了孩子们回家后无人管教的难题;为了有长久发展,她多方沟通成立了留守儿童关爱基金……
  “我自己从小就没有了妈妈,所以我很清楚他们对亲情和母爱的渴望。”一走上教学岗位彭东俊就关注起留守儿童问题,绝非偶然,她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己因为从小亲情的缺失,一直特别自卑,内心也总是特别没有安全感。
  但对于一个刚参加工作的老师来说,那时的她可谓力量微薄。罗莎(化名)是一个让彭东俊操碎了心的孩子。妈妈离家出走,爸爸患有癫痫,奶奶过世,她几乎是个无人管教的“野孩子”,“特别叛逆,经常抽烟、酗酒、打架”。
  彭东俊说,这其实是因为孩子太渴望别人的关注了。“有一次,她割腕自杀,别人把她送到医院后就走了,她哭着给我打电话:‘妈妈,你快来救我吧,要不然我就要死了。’”她揣着几千块钱连夜跑到了医院。毕业以后,彭东俊也还是在关注着罗莎的成长,直到前年,她得知罗莎已经结了婚并且生了孩子后,才最终放心了。
  有一次,彭东俊去财务领工资时发现一个孩子交不起学费,她二话没说就把工资给了他。
  2009年,任职石井镇河北小学校长后,彭东俊更加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她为每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都安排了固定的老师负责。老师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她就自己主动跟学生谈心,与在外务工的家长沟通。
  在她的争取下,2014年3月学校成立了“河北小学村、校留守儿童关爱中心”。这个中心采取村校联动的方式,把村里的退休老人、爱心家庭都发动起来关爱留守儿童。此外,她还发起成立了“河北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基金”,目前已经筹集到了20多万元善款。
  为了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学校还专门设置了一个信箱,有问题就可以以写信的方式来进行倾诉或者求助。此外,为了缓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学校配备了电脑,可以让孩子们跟家长视频聊天。
  经费和人员,一直是彭东俊头疼的问题。她告诉记者,自己一直特别想在学校开设一个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是一直没有老师可以胜任。“我向领导申请了,今后如果有心理咨询方面的培训,我第一个报名参加。”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