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5月15日> > 总第2537期 > a03 > 新闻内容
三言两拍
新闻作者:邓魏整理  发布时间:2015年05月1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在其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
(5月13日《武汉晚报》)
  
你“凌辱”了我,也“炒作”了我
  文/司马童
  敢于凌辱别人未必就是真正的勇者。选择跑后门不从教授身上跨过的同学,不见得就是胆怯软弱或思维守旧。恰恰相反,假如当时有哪个学生敢把那个“求凌辱”的副教授强硬拉起,那才更能称得上是个敢于“反抗权威”的学生了。所以,分析武汉理工大学校园里的这桩教学奇闻,有人看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似也不能绝对否定老师的“炒作之嫌”。
  “形式之辱”难励“实质之勇”。五旬副教授以接受“胯下之辱”来启迪和激活学生思维,到底有几多实效,或者会不会反而误导了学生,真的也应预作评估、全面考量。与其用这种哗众取宠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不如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正确途径来表达己见、维护权益,难道就不一种正能量的思维方式了么?
  从突发奇想地趴在教室门前“求凌辱”,武汉这位副教授还希望,将来自己的学生能够勇做“向奥巴马扔鸡蛋”的人。尽管他不忘说明,“扔鸡蛋”不是为了侮辱别人,而是为了捍卫真理,但有道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你自己也仅仅是做个行为艺术的“胯下之辱”来博取眼球,又何必要求别人升级“凌辱”以彰显个性呢?这样看来,莫说“形式之辱”难励“实质之勇”,倘若确存某种“炒作”之意,这位副教授的“炒”法,似乎倒有一种忌惮“反抗权贵”的骨子之弱了。
  
期待教授跪求“胯下之辱”能抛砖引玉
  文/李冰洁
  
张能立副教授此举到底是言传身教,还是哗众取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揆诸现实,不得不承认当下的确缺少一种质疑权威、反抗权贵、追求真理精神的社会风气。比如,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喜欢人云亦云,敢于提出质疑者少,有见地、有思想的观念少,创新不够,创业氛围不浓厚,尴尬的是学术抄袭者众,有的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不敢说教授跪求“胯下之辱”就能成为大学生的“警世钟”,能够使大学生“猛回头”,激发大学生的质疑精神,但可以肯定,不论是对大学生而言,还是对教育以及全社会而言,这都是一次有益的提醒。进而,如果张教授的“行为艺术”(姑且这么说)能够抛砖引玉,激发全社会认真反思、反省这个问题,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当然,如果张教授激发学生质疑权威、追求真理的行为不仅仅停留于“胯下之辱”,还能有其他的积极表现,包括课堂的激烈讨论、学术研究的充分争鸣等,培养出真正具有质疑精神的大学生来,不仅更能体现诚意,少些舆论质疑,还能有益学生和社会,也不担心此举能不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