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4月24日> > 总第2531期 > a07 > 新闻内容
吓一跳!珠宝鉴定证书背后的秘密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诗韵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2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接A06版)
  
■揭秘
  
假证书难防,真证书也容易“看走眼”
  “通常而言,珠宝鉴定证书的问题分为三类。”长沙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秘书、国家注册珠宝质检师刘岚表示,第一类是“洋证书”,看不懂就容易被坑。不少人去国外消费,但在当地购买的珠宝饰品的鉴定证书一般都是外文,商家很容易利用这点来隐瞒证书上的重要信息。比如在国外购买钻石镶嵌类珠宝,色度标明是“D”级,正常来说D是最高等级,消费者以为这下买到好货了,可仔细查看证书会发现,备注栏上还用英文写着“此钻石的颜色,已通过高温、高压等方式处理”——这意味着钻石原先的色度并没有这么好,是后来经过了人工加工才达到D级的。
  第二类是“国内证书”,这类证书造假太多。一些商家想要节约成本,会从不正规的机构处低价购买所谓的“权威证书”。记者从长沙市工商局12315投诉热线处了解到,最常见的证书造假表现在证书上显示为“A货(天然翡翠)”,一经验货,就发现是经人工处理的“翡翠B货”。
  第三类是商家打“擦边球”,玩文字游戏。一些商家用促销活动来售卖珠宝,市民一看到“处理”二字,就以为是在搞特价活动,实际上,鉴定书上的“处理”二字就是告诉大家,这是酸洗或漂白、染色过的产品。“商家就是利用消费者的不懂,次品都能硬被解释成囤货大减价处理。”刘岚说。
  
利益作祟,专业人员也会“掉链子”
  其实,不仅证书可以造假、混淆概念,即便是在正规的专业检测机构中,也有少数鉴定人员为了经济利益而违规操作,导致鉴定中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现象。其中,最普遍的是人为提高珠宝首饰鉴定等级。
  “检测机构也是为了挣钱嘛,有时候为了迎合商家的利益,会故意提高鉴定等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珠宝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珠宝鉴定中的猫腻其实非常多,“钻石和玉石鉴定是重灾区”。他还特别提醒,因为钻石净度每高一个级别,价格就可以提升20%—50%,“至于这个钻石的净度到底是多少,鉴定人员想要做点手脚太容易了,反正消费者也很难发现”。
  
■提醒
  
珠宝玉石:提防鉴定证书“鱼目混珠”
  “商品标签上写的是和田玉,证书上却写的是碧玉,我是买到假货了吗?”对于经常在湖南省地质测试研究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摸玉”的珠宝鉴定师陈伟达而言,他每天都要面对很多个类似的问题。
  “前几天,一位老太太拿着两个旅游时买的翡翠手镯来鉴定,而除了一张盖有‘国家珠宝检测中心’公章的鉴定证书外,她没有任何购买凭证。”陈伟达检查后发现,手镯并不是由真正的翡翠制成,而是“B货”,即石头在强酸里浸泡过后再注入胶水仿制的。
  陈伟达介绍,不少市民会从旅游地购买珠宝,“但30%以上是假的。比如用大理石、石英、玻璃等制成的饰品,证书上却写是‘和田玉’。还有用低档货仿高档货,用合成的仿天然的,而这些都会导致价差”。
  陈伟达说,由于近年来珠宝市场大热,鉴定机构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国内有资质的第三方珠宝鉴定机构已超过100家,湖南省内拥有黄金珠宝检测资质的单位就有近10家,且标准不一。因此,他也建议,要真正学会去看鉴定证书,避免商家用不起眼的陷阱来以次充好。比如,经过人工处理的珠宝玉石,国家标准要求标注“处理”二字或处理方法,但很多鉴定证书上会直接省略,只在型号上稍作区别,比如标明“B货”或“B+C货”。这样一来,鉴定机构可以避免工商局找麻烦,而一般消费者也压根就不知道“B货”的意义,很容易被商家蒙混过关。
  “商品标识不规范是一种市场现象。”陈伟达说,这主要体现在鉴定证书使用俗称定名,如将翡翠称为缅甸玉,大理石玉称为阿富汗玉,将玛瑙、石英岩玉等中低档玉石笼统地称为“玉”。
  陈伟达还建议,选购珠宝要尽量避开不正规的旅游纪念品商店或市场。购买时一定要开具正规发票,发票上要用中文标注宝石的名称、级别,以及是否经过人工处理等,甚至可以将商家的承诺一并写在发票上。


  
钻石:看看证书里的4C数据是否齐全
  “衡量一颗钻石好坏的标准,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4C标准’,即钻石的颜色、净度、切工和克拉重量。也就是说,颜色越纯净、净度越纯洁、切工越有‘火彩’、重量越大的钻石就越好。”长沙某商场的珠宝鉴定师曾维靖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次品钻石会为了掩盖短处而把鉴定证书上的“4C”数据给省掉一部分。比如,一些商家将钻石送往鉴定机构分级时会“玩点手段”:如果钻石的净度非常低,那么他们会要求鉴定机构不对净度分级,这样证书上就只有颜色、重量和切工;如果钻石的颜色级别非常低,那么证书上就不显示颜色分级;如果钻石的净度和颜色都非常低,那就干脆不分级了等等。
  曾维靖说,同等质量、颜色、净度、切工的钻石,价格差别在3%以内;同等质量、色级不同的钻石,价差在20%到30%;切工不同的钻石价差在30%到40%;净度不同的价差则能达到40%到50%。所以,证书上可能只是数据的一点点变动,消费者却要因此多花不少钱。
  
黄金:成色不足,小心鉴定证书“模糊处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不少出售黄金的商家都打出了“不褪色、不变形”的销售口号。然而,在湖南省地质测试研究院黄金珠宝检测中心的珠宝鉴定师李玥看来,这个口号可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黄金首饰变色长斑是不是假货?”这个问题,李玥被问了很多年。李玥说,千足金上的红色、黑色等斑点跟千足金的纯度无关。千足金饰品加工工艺复杂,要经过包括制蜡模、修蜡、涂银油、电铸、过火、炸酸等多道工艺,其间会用到一些含有硫、银等物质的药水;而比起一般的饰品,千足金摆件凹凸面更多,药水更容易残留,一旦跟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就会出现红色、黑色等斑点。
  “只要用‘火枪’喷一下,就能将斑点烧掉,这种方式不会减少千足金产品的分量。”李玥介绍,在黄金类的送检产品中,95%以上均完全合格,合格率明显高于珠宝玉石类产品。而5%的不合格产品,主要问题在于“标识不合格”,也就是鉴定证书与产品说明不符合。
  “按照国家质监总局的规定,金银首饰需要对其重量、成色、成分进行详细标注。但仍有一些企业混淆概念,对于18K、16K黄金饰品不做详细注明,按件卖高价。这类金器成色不足,有些鉴定证书却将这些数据模糊处理掉了。”李玥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金饰品时,还是尽量选择大品牌,“因为大品牌不会轻易砸自己的招牌,虽然也会有各种问题,但因为有售后保障书、发票等,出了问题还是要负责的”。
  
■支招
  
珠宝“身份证”如何辨真伪
  “一张正规的国内珠宝鉴定证书,必须具有相关标志,如今常见的有CMA、CAL、CNAS三种。”长沙珠宝首饰行业协会秘书、国家注册珠宝质检师刘岚介绍,鉴定证书还应该包含定名、出具检测证书的质检机构地址、电话、网址等信息。消费者在看到这类信息后,还应多留点心,通过登陆网址或拨打电话来进一步核实。一些新出具的鉴定证书,可能还包含二维码等查询信息。
  同时,消费者要仔细查看鉴定证书上加盖的印章是否与检测机构相符,同时,正规的鉴定证书加盖的是钢印。消费者购买产品后,可及时通过电话、网址等查询质检机构的资质,如无法确定,可通过该省或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查询。
  如果确定证书是正规的,随后就应仔细查看证书上的产品信息。比如定名一项有没有“可疑的”前缀或者后缀,一般来说两项都没有就代表“天然”,否则会标上“染色”或“处理”等。此外,备注信息一项,也会更详细地描述这件商品的其他情况,例如这件翡翠经过充填、漂白或染色处理,消费者不要轻易忽略备注信息。
  另外,正规合格的珠宝鉴定证书通常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件珠宝唯一对应一张证书,消费者可通过对照图片、总质量(克数)等进行核实。如遇到有疑问的证书,最好及时跟有资质的质检机构进行复核。


  
■编后
  珠宝玉石鉴定专业性强,但鉴定机构资质良莠不齐,商家诚信更多靠自律……在鉴定证书市场的乱象中,如何才能打造一张真正让消费者信赖的鉴定证书?
  放眼国际,老外们就有不少好办法。比如,GIA(美国宝石学院)是全世界最权威的钻石鉴定证书,该证书国际通用,且几乎每颗钻石的腰线上都刻有GIA的证书编号,这就保证了钻石的独一无二。同时,证书还附有镭射防伪标签,只要输入GIA激光编号和钻石大小就可上网查验真伪,很难出现假货,很多国际知名品牌都采用GIA证书的钻石。
  在让鉴定证书本身更科学严谨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一个可以鉴定“珠宝鉴定证书”的规章制度,只有相关部门下决心严把鉴定关,规范鉴定市场,才能让消费者放心。
  当然,消费者自己也要多留心。面对鉴定证书时,一定要及时验证证书上的电话、网址,多看一看商品货号和证书编号是否相符,证书备注栏里是否有可疑的“备注信息”……当然,再好的鉴定证书都比不上自己的一双慧眼,有条件的人可以自练本领,提高对珠宝玉石的鉴定能力,干脆直接地绕过“证书迷雾”。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