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4月17日> > 总第2529期 > a05 > 新闻内容
生态炎陵,养心养肺
新闻作者:文、图: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张萌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美之精卫
  来到炎陵,我们或许都应该把脚步放轻放缓,以免惊醒了华夏始祖炎帝的沉睡。
  几千年来,每年清明,华夏儿女,从北到南,从国内到海外,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纷纷来此,然后敬香、献花、读祭文、鞠躬祭拜。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如同精卫。
  精卫是炎帝的小女儿。她最让我们熟知的传奇是“精卫填海”。她矢志不渝、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力拼搏的形象正是你我如今的写照。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拼,为家人拼,为国家拼,从不放弃,勇敢向前。
  但总是太拼也有累的时候,那时不妨来到炎陵,回到始祖身边,放松自己。在这里,你可以向华夏第一祖倾吐你的心声,你可以在有“亚洲第一氧”之称的神农谷深呼吸,你可以去湖南第一峰酃峰登高一呼。在这里,你可以闻稻香、听蛙鸣、涉溪水、泡温泉。在这里,你可以把自己屏蔽起来,让那些干扰你、也拖累你的负面情绪彻底“没有信号”。
  正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天南地北的我们也如同候鸟,或许在某个合适的时间点,我们应该沿着候鸟迁徙所必经的炎陵“千年鸟道”,在炎帝陵旁停伫,替矢志填海无法归来的小女儿精卫,上一炷香……
  
华夏始祖陵地
  巍巍圣灵,赫赫农皇。每一个来炎陵的人,都会去炎帝陵祭拜一番,寻的是华夏民族的根及血脉相融的情谊。如今,炎帝陵已成为海内外华人民间交流和经贸文化往来的重要平台。
  有一位来自台湾的七旬老人,在炎帝陵墓前,三鞠躬,三跪拜,目光虔诚。他说,这一刻,他等待了60年,只要他腿脚还能走动,以后还要再来。他把这叫做“回乡”,是海外儿女心心念念的精神故乡。
  而对有心人来说,在炎帝陵附近,每天都能看到一位白发老人在清理杂草、护理花木。他叫马敌凯,炎陵中学的退休教师,今年90岁,义务护陵已有19个年头了。他隐居在炎帝陵游客中心后面破旧的老屋里,每天早上天未亮就起床,6点准时到景区里“上班”,风雨无阻。他每天或肩扛小锄,或身背割草机,默默地栽花种树,剪枝除草,像对待婴儿般呵护着炎帝陵景区的一草一木。19年来,他亲手种植了8万多棵花木,2万余平方米草皮。据该县林业专家估计,这些花木和绿地价值超过400万元。炎帝陵管理局曾多次表示要给他“开一点工资”,但都被马老拒绝,“如果开工资,我就不干了”。这位炎帝陵最忠实的守陵人,用自己的坚持,为这片圣域种下深情。
  
“亚洲第一氧”神农谷
  放眼这片绿色,书写着炎帝神农氏与炎陵的千年故事。当今天的我们走进神农谷,寻找神农远古的传说,第一时刻感受到的却是神农谷另一番沁人心脾的自在——来到神农谷的标志性景点珠帘瀑布之下,我们呼吸着国内迄今为止已测定负氧离子最高的区域,每立方厘米高达17万多个,甚至被称为“亚洲第一氧”。在这样的环境下,才会生长出姿态各异,品种丰富的植被,也难怪神农为此沉醉,甘愿于此尝尽百草,留下一段旷世佳话。此外,这里有长达65公里的国内最大原生杜鹃花林带。湖南省第一高峰酃峰也静静地站在这里,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了一系列首创性革命实践,是重要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黄桃之乡
  沐浴在农皇福祉下的生态宝地,给予炎陵人更多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经济的机会。当记者来到著名的“黄桃之乡”霞阳镇时,感受到的是漫山遍野的黄桃花之美。中团村村民罗怀祖就是当地著名的黄桃大户,他家280亩黄桃地花开得特别好,还未到收成时节,就已经有不少赏景的游客在此观光了。作为当地生态农业的带头人,罗怀祖家的黄桃不仅年产值在15万斤以上,倾力研究种植技术的他还成为了当地的“黄桃专家”。罗怀祖的妻子段新红也没闲着,在果园中,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她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段新红表示,现在还不是最忙的时候,在结果实的时节,许多在外务工的村民还会特意返乡来帮忙。罗怀祖告诉记者,炎陵政府主导发展特色产业,不仅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也打开了炎陵与外界游客沟通的大门。如今,植被丰富无污染的炎陵,不仅诞生了“炎陵黄桃”,也成就了高山特色农业“这边风景独好”的景象。
  
人物专访
  
60年无霾的“深呼吸小镇”
  受访者:炎陵县旅游局局长陈跃玲
  大山的血液里,奔腾着铿锵呐喊,抒写着慷慨壮歌。炎陵这一方神奇土地,在温柔的绿的底色里,谱写着客家人的红色传奇。
  采访开始前,炎陵县旅游局局长陈跃玲就跟记者道起了“客家话”。陈跃玲是地道的炎陵人,也是地道的客家人,而在炎陵,60%以上的人口为客家人,形成了当地独特的客家文化。
  “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吾乡。旦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传统的客家文化与传承千年的神农文化交相辉映,形成炎陵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客家人热情,会为客人送上“客家十大碗”,让你的味蕾充分得到释放;客家人纯朴,与干净清新的小城融为一体,让你在舒缓的民风中,感受炎陵式的慢生活。
  陈跃玲说,这种“慢”,不仅体现在炎陵人懂得生活,还体现在老祖宗的福地,呼吸的都是温柔的风。从1954年株洲市有气象记录以来,至2014年11月30日,炎陵县的霾日数为零,是长株潭城市群中唯一没有被霾打扰的净土。
  在雾霾普遍的今天,炎陵县60年无霾是怎么做到的呢?原来,这归功于炎陵甲冠全省的森林覆盖率。炎陵县有生态公益林面积130.5万亩,森林覆盖率居全省之首,高达83.5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99.8%,居全省第一;县城空气质量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指标质量均达国家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全年总天数的98%,可谓名副其实的“深呼吸小镇”。
  
炎陵拾趣
  
红色标语博物馆
  选址在当年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召开群众大会的炎陵县霞阳镇操坪,博物馆内展出了1927年9月至1938年2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的红军标语339条。炎陵因为与井冈山相距仅8公里,被称为进入井冈山的第一城。
  
洣泉书院
  洣泉书院是一座始建于宋代的千年学府,1928年,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炎陵,就将此地作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的团部。1971年在这里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炎陵纪念馆”。
  
瑶乡龙渣
  炎陵境内瑶族同胞主要集居在龙渣瑶族乡。龙渣瑶族乡位于炎陵县最南端,地处株洲、郴州两市,炎陵、桂东和资兴三县交界处,是株洲市唯一一个少数民族乡。这里盛行瑶族语言和瑶族服饰,存有盘王殿旧址、瑶家大屋石版画,以及盘王节等传统民族节庆日。
  
“客家十大碗”
  这是本地红白喜事必备的酒席大菜,也为款待外来宾朋的本土宴客套菜。“头碗”,笋、菇、饺、丸层叠架构,状若塔尖,堆满海碗;“围子肉”用两寸见方五花猪肉,糖卤笼蒸,其它如香菇炖鸡、浇汁蒸蛋、仔鸭爆丸等菜肴可随主家选配。再加上一海碗三鲜汤或莲子羹,一桌隆盛的地方大餐摆上八仙桌,让人先饱眼福再饱口福,吃好喝足,回味无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