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4月14日> > 总第2528期 > b01 > 新闻内容
一切不向钱看的人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开电脑的时候,我刚刚结束6个小时的车程,从邵阳城步回到长沙的家。过去这一个星期,我一直在绥宁和城步的偏远山区进行采访,接触到的也都是些看似很平凡的苗家姑娘。跟这些生活气息十足的人聊天,总觉得瞬间有种颠覆”三观”的感觉——别想多了,我说的是好事,原因你懂的.在她们身上,我们总能真实地感受到,那种毫不遮掩的、一心一意为他人的爱和奉献精神。而这些,对于功利的城市生活,甚至是对于我们这个一切向结果看齐的时代,都是不可多得的正能量。
  现在大家都一门心思往大城市挤,有个妹子却偏偏放弃了长沙公办教师的身份,回到偏僻的家乡当起了老师,还要到处“化缘”为孩子们寻求赞助。我自然不会说这种选择是对是错,因为对错就意味着对他人进行价值评判——我一直觉得对他人做价值判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道德的。我只是设想了一下,如果留在长沙,她的生活应该是惬意而舒适的吧。
  “当老师的,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他有缺陷。”一个都不放弃,不知道为什么,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突然很感动。她告诉我,在她的班级有一个智障孩子,连握笔都不会,“但我也没有放弃他,每次见面时,都会对他笑笑,无论是课堂提问还是班级活动,我都会带着他”.我想,在我们的大城市,在一切只看成绩的今天,有这样想法的老师不知道还多不多。
  举她的这个例子,并没有想为他人大唱赞歌的意思,只是想说,其实,我们这个社会从来不乏好人,从来不乏奉献者。随着商业气息的充斥和随处可见的物欲泛滥,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已然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但尽管如此,善良和奉献这些中国传统美德,却也还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这些山区还没有受到商业化的大规模侵袭,这些人在付出的时候还不会用经济社会惯用的投入产出比来衡量。你要这么讲,我当然誓死捍卫这些人说话的权利,但我想反问的是,这是否就是你们为自己的“不道德”而找的借口?
  在城市,我们每个人都是很自然而然的把自己当成一个小的经济体来看待,这就意味着,你要最大限度的从自身获取经济价值,不管是工作也好、结婚也好,还是交友也好。从社会学角度来讲,这其实就是个人本位论,就是把个人看作是目的,而不是仅仅把个人看作满足其他个人或群体意志的手段与工具。而这些想法,在甘于奉献者那里,或许是找不到生存的土壤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没有要求,他们一定不求回报。只是,在做这些之前,他们是不会在心里一次又一次的盘算自己能得到什么。也许你会觉得,我讲话太虚伪了,也太会给别人戴高帽子了,但我告诉你,这些就是我这几天采访的真实感悟。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的奶奶是个从来没有进过学校的人,可以说是一字不识。上次我回家,她向隔壁家的老人买了一点菜。邻居的儿子因为癌症去世了,只留下两个十岁不到的孩子。菜只要两三块钱,奶奶却给了她十块。她跟我讲:“他们两个老人家不容易,多给点也无所谓。”不知道为什么,在采访这些苗家姑娘的时候,我想起了奶奶的这句话。淳朴的表情、朴实的话语,她们之间有太多的相似性,让我感觉到,这些朴素的人身上,很多的东西似乎是一种本能。
  看吧,这就是普通人身上的爱,这些爱或许你我身上都有。因为,爱人其实就是一种本能,不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就像你看到弱者会同情、看到死者会掉眼泪。只是,在这个社会,太多的东西也许抑制了我们的这种本能。所以,如果可以,请适当的不要那么“经济体”。其实人之初,性本爱,有爱,这个社会才会如此多姿多彩。而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也许将来某一天,钱会因为失去价值而消失。但爱不会,爱会永远存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