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4月07日> > 总第2526期 > b01 > 新闻内容
深夜,与新闻来一场美丽的约会
新闻作者:陈泱  发布时间:2015年04月07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采编中心的Boss刘住院快一个月了。这位吃苹果一定要削皮,吃饭从不用塑料盒的人,再精于养生,也终抵不过日复一日的加班熬夜。
  其实加班之于新闻人,就如同食物之于胖子——恨,却永远都戒不了,也逃不掉。
  多年前,大学一毕业,我就在一家日报当记者,领导说:“我们这上班时间没有具体要求,完成工作就行。”这话让我瞬间觉得不会再有比当记者更好的事儿了——但我显然太天真。白天,我真的不用按时去上班,因为我经常凌晨6点就出发赶赴采访现场了;晚上11点,我仍在青灯下埋头写稿,编辑、美编、值班主任等一大屋子人都在等着!
  对着晨曦说晚安,向着夜幕说出发,完成这拨采访又有下一拨,上班时间自由的背后,真相是没有下班时间。
  几年后,我到了今日女报,以为周报会轻松一些,但我显然又太天真。从一名记者转到编辑岗位,虽然我不用再四处奔波,但仍在加班的主旋律下,一头栽进找选题与催稿的漩涡。
  每逢周一和周三出报纸,报社各路人马都在施展浑身解数催稿子。值班社长在QQ群里文雅地说:我在等着各位的稿子;值班主任稍显躁动地说:编辑赶快交稿子!美编则发了个狂怒的表情:一上午了,就收了两个稿子!最后剩下编辑,面无表情地对记者说:你再不交稿子,我就只能上天台了。而记者,在被所有人催的同时,还得跟拖延症苦苦斗争。曾经要一名记者周二交稿,周三一早,我果然在邮箱里看到一封稿件静静地躺着——交稿时间:凌晨3点。
  我们都尽力避免加班,但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去年我省召开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我负责编辑版面。记者们全都出动,下午5点多采访完,再火速赶回报社,饭都没吃便开始写稿。但即便如此争分夺秒,那一天,我们仍然是凌晨4点才收工。改到最后一条消息时,我已经眼睛模糊,脑袋里全是浆糊。
  每一篇第一时间送到读者面前还冒着热气的新闻,都是熬出来的。入行前就听人说,半夜有突发新闻,记者接到电话后就立刻从床上弹起来,分分钟穿戴整齐赶赴现场,采访写稿各种思路清晰英姿飒爽。当时听着,觉得特帅、特有使命感——但当我身处其间,才知道“熬”字背后是蓬头垢面、心力交瘁和有苦难言。所以《搜索》里姚晨演绎的女记者之所以被人质疑很假,就是因为没有哪个记者在通宵写稿后还能一头披肩直发眼神清澈浑身都散发着知性的光芒。
  有句话叫“好女不嫁记者郎,好男不娶记者妻”,但在我们的采编中心里,大部分人都结了婚。我们的身后,也有着一个个小家庭,也有等着爸爸妈妈回家的小宝宝。我们虽然吐槽着,却也坚持了下来。有一天,洞庭湖上的渔民给报社送来了锦旗——因为我们记者的报道,他们得以结束多年没有身份证、没法读书、没法结婚,只能在湖面上漂泊的生活。每每这个时候,心底里便会有一股力量。所有的烦闷与困惑,似乎都能找到出口。
  记得刚参加工作时,80高龄的外婆特别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叫我晚上不要一个人走夜路。但干了记者这行才发现,深夜独自回家,简直是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我和我的姐妹们也曾立志要做一个拧不动瓶盖的女子,但如今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比任何女孩都勇敢、坚强,我们必须要有满腔的自信与热忱,才能做到“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也许在选择新闻的那一刻起,就是被这句话感动了吧。钟情于自己喜欢的事,即便在选题与写稿中昏天黑地,即便没有了那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仍想告诉自己,加一场美丽的班,就像来一场深夜的约会一样;努力吧,就像世界和未来都在手中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