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清明雨骤,母亲走了。
我知道终有一天,母子总会走向阴阳两隔的,这是规律,谁也抗拒不了。但当我突然间确知母亲离去的那一刻,年近五旬的我终归还是失声恸哭。在妻女面前,我毫不掩饰自己此刻的脆弱和无助,尽情让泪水长流。
近些年来,望着母亲日渐衰老的容颜,我时时不忘提醒自己多给母亲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每年春节也照常是奔家而去,承欢父母膝下,让父母在尽享天伦之乐的满足中也算是我尽人子之孝。
长年在外打拼的浮华与困顿,人到中年的疲倦,让我对血肉亲情更加珍惜。从心底里说,我尽孝之心常有,总想着哪一天一旦母亲倒下了,我会在病榻前好好照顾母亲,却不成想母亲走得那么匆匆,留给我至为痛惜的伤感和遗恨。永失母爱,就象天空中划过的一道闪电,在我的生命里刻下伤痕,而温暖与爱,长留心间,成为永生挥之不去的怀念和伤痛。
母亲少小离家,将毕生的精力奉献给了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因为出身不好的缘故,在那段拉扯我们五个儿女成人的岁月里,特别是在“文革”政治风浪的波涛中,父亲又多次受到冲击,母亲表现出一个柔弱女子难得的淡定和坚韧。在那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您从一个青春少女变成白发老人,整整从教四十余载,乡邻们甚至有的祖孙三代都成为您的学生。正因为您的付出,加上醇朴的民风,让我们儿女在成长的过程中也未曾遭受太多的歧视和苦难。
依稀记得从懂事开始,母亲教育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善的不欺,恶的不怕,意思是告诫我们做人做事不要欺软怕硬,趋炎附势,这其实就是人生品性上的清刚、堂正和风骨。母亲是以我为荣、以我为傲的,不用太多的说教,我自然在母亲的目光中涵养和润泽这种精神和气质。世事纷繁、尘世喧嚣,幸得母亲感化,使我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牢牢根植下做人处事的基本坐标,无关所谓的得失荣辱。有母亲在,我便永远只是妈妈眼中的一个孩子,这是我作为儿子的一份别样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如今母亲离去,音容犹在,我只能企望在梦中与母亲相依相拥。是否真有所谓的天堂天国?如果有,我想母子之间是可以跨越时空、穿越生死,将呢喃和倾诉送至耳边——唯有温暖与爱不可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