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2月03日> > 总第2510期 > a07 > 新闻内容
一栋楼里的大千世界
新闻作者:整理/陈泱  发布时间:2015年02月0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关于一栋楼,可以有多少故事?
  它可以成就一段趣闻:美国一整个小镇的人都住在一栋楼里,人们可以随时敲开警察局长的房门,孩子们在老师家的餐桌上写作业;它也可以是一份百年情缘:英国老人与他的房子在共同度过的漫长时光中成为了无法分离的“朋友”……
  一栋楼,不仅仅代表着难以企及的高房价,或是为了获得其中一间屋子而所需要承受的艰辛与奔波——它可以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可以有很多的“大不同”。在喧嚣的生活中,当你行色匆匆路过一栋又一栋楼,你是否曾经想象过,那些楼背后的故事?
  
美国:一栋楼,也是一座小镇
  美国阿拉斯加州的惠蒂尔是一个只有200人左右的小镇,全镇几乎所有人都住在一栋14层的楼房里,共用设施,共享生活。
  这栋楼名叫“Begich Towers”,在1956年时还是个军营。冬天,这里的降雪会厚达250英寸(约6.35米),风速为每小时60英里(约96.6千米)。恶劣天气促使居民的日常需求都尽量在楼里解决,因此楼里设施一应俱全,有警察局、诊所、教堂和自助洗衣房等。楼房的走廊很像学校或是拘留中心的走廊,经常有居民穿着睡衣和拖鞋走来走去——即使是工作的时候。楼里还设有旅店,可供观光游客居住。但在冬季的几个月里,游客非常少,季节性的商铺也都停业了。不过,学校并不在楼里,因为天气恶劣,孩子们来回都得经过一条地下通道。
  这个镇就像世外桃源,进出只有海、陆两种方式。唯一陆路是2.5英里长的铁路隧道,但是隧道在晚上会关闭。
  当地人自称这是个关系异常亲密的地方,随时都可以敲警察局长住的地方的门。学生们可以在他们老师家的餐桌上写家庭作业,以便随时得到老师的帮助。镇上的牧师在地下室的充气游泳池里举行洗礼仪式。
  对于这样的生活,有些人觉得太过封闭,于是选择搬离。留下的居民却认为这种生活很简单惬意,有种隐居的感觉。
  
英国:一栋楼,一英镑
  在这个房价飞涨的年代,如果能用一英镑买下一整栋楼,你会不会乐得在梦里都笑醒?2013年,英国斯多克当地政府就推出了“一英镑房”项目,且这些房子并非地处偏僻,而是离市中心仅仅10分钟的步行路程——那为什么会卖得这么便宜呢?
  原来,这些“一英镑房”总共有33套,都是无主的房子。18世纪,斯多克生产的煤炭支持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随后,陶瓷铸造业更使当地成为欧洲远近闻名的瓷都。但在过去的30年中,煤矿的废弃,人力成本上升,迫使陶瓷工厂搬迁海外,斯多克开始衰落,人的搬迁使这里的很多房屋被废弃。据斯多克环境卫生署署长尼尔·沃特森介绍,这33套房子有的是因为老化后人们无力承担维修费用而遭废弃,有些则是居民死后,根据遗嘱把房子给了自己的继承人。
  如今,这些被荒置的房子有的甚至被犯罪分子当成了窝点。为了重新利用它们,也方便低收入人群,当地政府便开出了一英镑的低价。
  最后,在600多名申请人当中,33人通过政府的买房申请,成为了房屋的新主人。
  当然,通过申请的人都经过了严格筛选。比如,申请人必须在斯多克居住一年以上,年收入不能超过3万英镑,并承诺买房后不能出租该房屋,还要在该地住满10年后才能搬离,否则10年内出售房屋的利润必须要和政府分成。此外,买主用一英镑买下房子之后,必须拿出3万英镑(约30万人民币)对房屋进行重新翻修——好在,这笔费用可以从市政府获得10年的低息贷款。
  25岁的凯文·皮尔伯特便是用一英镑成为了波特兰大街61号房子的主人。凯文说,通常要买一栋房子至少要付5000到10000英镑的订金,但当你在租房子的时候要攒够这么多钱是很难的。
  就在这些“一英镑房”的不远处,也有一些刚刚翻新过的老房子在出售。一栋两室两厅的二层小楼,售价至少在10万英镑(100万人民币)左右——这样的价格显然让凯文望尘莫及。
  
英国:一栋楼,一段百年情缘
  中国人买房子,只拥有70年的产权——但英国百岁老人阿方索·德马尔科却已在一栋房子里居住了100多年。对他而言,这栋坐落于英国海滨城市伊斯特本的房子早已超越普通含义,如同和他有着百年情谊的老友,也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百年记忆。
  这栋百年老屋与德马尔科结缘于1909年。
  1885年,德马尔科的父亲吉泽普离开意大利卡西诺市来到伊斯特本市,经营一家冰淇淋小店,这家店日后便成为德马尔科家族的住宅。1909年,7岁的德马尔科搬到英国和父亲同住,1934年接手父亲的生意。此后,他便再也没有离开。
  虽百年时光已逝,但这栋房子依然保持原貌:屋外为维多利亚式木制外观,屋内挂着德马尔科偶像球队——托特纳姆热刺队的海报和拍摄于上世纪初的全家福照片。
  在德马尔科百岁那年,3个女儿曾要求父亲搬出去和她们住在一起,但遭到拒绝。“我喜爱这里,这就是我的家。我的父亲在这居住,我的女儿在这长大,所以我无法想像离开这里的生活。”德马尔科说。
  对此,女儿埃莉萨表示理解:“尽管周围环境在改变,我们的老房子却没有变。这栋房子不仅如同父亲生活与回忆的延伸,它也如同我们的家人般,与我们每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今,已是曾祖父的德马尔科有3个女儿、9个外孙儿女、14个曾孙儿女。有人问及他的健康长寿秘诀时,他说:“一瓶橄榄油,一个贤惠妻子,一杯红酒。”
  
日本:一栋楼,一生证件全搞定
  普通中国人一生要办103个证件——为了这些证,要跑多少个单位,排多少次队,盖多少个章——相信不少人都深有体会。但在日本,关乎国民基本生活的各类琐事几乎都可以在一个神奇的地方完成——市役所。
  据在日华人张先生说,市役所集成了民政相关部门的各个职能部分,日本国民可以在一栋楼里办完这辈子所需要的基本证件。而且,市役所的办公区没有隔间,所有的人都在一个大的开放空间里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人员彼此交流资讯,从而不需要老百姓自己一个个地去敲门,也杜绝了上班时间自娱自乐看报喝茶玩游戏,工作效率极高,还节省空间,降低政府运作成本。“基本上一个下午就可以把必需的证件全部办完,无需在多个部门间跑来跑去。”张先生说。
  李小姐大学时到日本留学,现在已经在日本嫁人、生子。她说,关于结婚,中国人常说领证,在日本人的概念中则是“入籍”,手续也非常简便,就是到市役所进行户籍登记,女方加入男方户籍、随男方姓就可以了。
  至于生孩子,日本人也不需要办理计生证。先生下来,然后在几周内提交一个表格到市役所登记就可以了。女性怀孕期间还可以办理一份母子手账,这个主要是用来享受各种福利和补贴的,在医院、健康场所等都可以使用。
  
荷兰:一栋楼,通过“打印”而来
  一栋楼,除了有故事,它也可以代表科技赋予人类的无限可能——从 1986年美国工程师查克·赫尔研制出第一台3D打印机开始,3D打印技术便走过了—条不算漫长的发展之路。到了2012 年,意大利建筑打印机发明人恩里克·迪尼给建筑业带来了一场巨大的震动,这个用“3D打印房子的人”想要以此颠覆建筑业。
  当然,世界上还有除了迪尼之外的3D打印建筑的梦想家,他们也都在努力。
  2012年,美国南加州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的比洛克·霍什内维斯教授做了一个3D打印技术应用在建筑领域的电脑模拟展示,运用“轮廓工艺”系统在不到20小时的时间内能够建造一幢面积2500平方英尺的建筑。霍什内维斯教授说,做这项研究的最初目的是想给穷人们又快又好地盖房子。
  2014年3月末,美国总统奥巴马参观了荷兰DUS公司的3D打印展览馆。正是这家公司的建筑师宣称将利用一台大型3D打印机“建造”全球首栋3D打印住宅建筑,代号“运河屋”。这个项目目前已经在阿姆斯特丹北部运河的一块空地上“奠基”,有望3年内构建完成。
  中国在3D打印技术上没有落于人后。在国外的3D打印建筑梦想家们还在构想、实验、开始动工的时候,中国“3D打印狂人”马义和直接带着他的10幢3D打印建筑,作为当地动迁工程的办公用房,在上海张江高新青浦园区内交付使用了——这也是全世界第一批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的实体建筑。
  就在2014年9月,美国明尼苏达州一名工程师安德烈·卢金科也用3D打印机在自家的后院打印出一座中世纪城堡——据称该城堡是世界上首个3D打印的混凝土城堡。
  对于3D打印建筑,荷兰“DUS建筑师”的海德维赫·赫斯曼说:“这可以让城市建造方式发生变革。从打印难民营和受灾地区的简易房,到高端酒店客房,可以实现私人定制——这仅仅是开始,还有无限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