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30日> > 总第2509期 > a02 > 新闻内容
“校花排行榜”,小风向大思考
新闻作者:文/李劲松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中国大学情怀排行榜”在微信朋友圈里异常火爆。在此榜上,复旦大学排第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紧随其后。排行榜中,校园饮食、大学社团都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话题,而“校花排行榜”最吸引眼球。网络上又掀起了一阵“校花热”。
  (1月27日《光明日报》)
  笔者向来不赞同大学搞什么“校花”选美,好在“校花排行榜” 非出炉于校园官方。大学是全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大学教学、职称论文、科研项目乃至与学术无半毛钱关系的学生数量、占地面积、校园生活等方方面面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所以成为焦点,在于大学历来是人类“美丽的象牙塔”之故,是学子接受圣学的殿堂。人们形成已久的对大学过高期盼值,与真实大学校园内发生的学术造假、桃色丑闻、大学投毒以及马加爵、药家鑫等凶杀案件之间的鲜明比对,造成人们心理上的巨大落差,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大学的评价。同时,也使得大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引发了社会对大学和教育的深思。
  大学是什么?大学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告诉我们答案:“大学必须成为这样的一个圣地,不仅在这里可以获得信息,同时你也可以在这里学到最为核心的思考技能。”芝加哥大学安德鲁•.阿伯特教授说,大学培养人批判性的阅读能力、必要的写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终生学习的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大学和教育不只是纯粹培养人才和发展知识为社会所用,还应当成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问题的自觉参与者和积极组织者,在服务与引领社会前进上发挥作用。可见,大学应在价值导向、服务引导社会、能力创造上都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能及的。
  可如今我们的大学究竟走到了什么方向?我们的大学是否还存在大学之“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社会关怀精神”呢?大学是否还有自己的操守?是否还有独立的人格特质和骨气?能够抵御金钱的诱惑吗?又能否抵抗来自知识之外的压力和干扰?我看未必。例如,我国一流学府清华大学“真维斯楼”的出现,笔者就曾撰文声讨过,鄙视清华大学为了“五斗米而折腰”的行为。而与清华截然不同的是,一个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关于牛津大学的故事:牛津大学曾拒绝了一位沙特富翁1000多万英镑的捐款,原因在于这位沙特富翁在捐款时提出了附加条件,要求牛津大学办一所以他命名的商学院。牛津大学董事会经过讨论,认为不能够因为钱而放弃大学独立自主的传统,不能开大学受制于个人的先例,于是毅然拒绝了唾手可得的巨额钱财。牛津大学并不是不需要钱,而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所以,当资金的获得需以自由研究和独立决策的丧失为代价时,牛津大学毅然“望而却步”了。牛津大学对大学精神的守护以及始终保存的那份骨气十分值得我们敬仰和赞誉。当然,清华大学无法与牛津大学相提并论的。
  笔者认为,“校花排行榜”是大学乃至全社会需要关注引导的一个小风向。爱美、追美本身无错无过,但在物欲横流、急功近利、风气不正的当前社会,定有一些权贵和富人觊觎垂涎“校花”之美色。倘若把握不好青春,再美的“校花”都极有可能会沦为物质的奴隶,极有可能会成为色欲的诱惑,甚或成为一些权贵们的玩弄对象。大学生不该也不能忘记在象牙塔里的神圣使命和职责,所在大学和教育也不能放任学子们有脱离本职的行为。我们不能把非官方评选出的“校花”简单当作是一个“笑话”。大学固然需要温度,需要宽度,需要容度,但绝对不能丢失大学的风度。大学仍需就此小风向开展大思考,努力去除大学不该存在的现象和行为,不断提升大学含金量,如此方能使大学人才发挥引领社会前进的积极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