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20日> > 总第2506期 > b02 > 新闻内容
不要以为死亡离你很遥远
新闻作者:文 / 红肚兜儿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2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你回想那些死亡,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就知道,只有活着,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你最需要的不是挣大钱,买豪宅,透支精力超速动转以成为金光闪闪的老大,你最需要的是,健康。生死之外无大事,没有非熬不可的夜,非喝不可的酒…… 不要以为死亡离你很遥远 文 / 红肚兜儿 姚贝娜乳腺癌去世,1981年出生的她,只有33岁。 我也是80后。80年代出生的人,已经有一半都迈进了30岁的槛儿。虽然奔三的时候大家也咋咋呼呼佯装感伤,但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真正地长大。身边30岁左右的朋友们,有的还在因为失恋而半夜打电话哭鼻子,有的做着一份优越的工作自由自在每逢父母逼婚就撒娇打哈哈,有的正在满身鸡血地创业,有的正在为孩子挑选幼儿园。大家都这样繁琐平常地活着,虽然经常对生活骂骂咧咧,但是谁也没有想过,这个年龄会是终结。 6岁时,第一次接触死亡,是奶奶去逝。她瘦小的身体搁在一张木床上,常年瘫痪而无法伸直的腿死后终于可以放平,一块软绵绵的白布覆在她身上,我偷偷地摸她的手,冰凉。所有人都在痛哭,有人小声地抽泣,有人撕心裂肺地哭,我看到平日里亲切微笑的大人们都双眼红肿,而我的奶奶躺在那里,再没有发出过声音。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哭,只记得一个邻居指着我,和另一个邻居说,“唉,这孩子还不懂,她奶奶已经死了呢。” 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不愿面对死亡。看到影视剧里亲人逝去的情节,就忍不住跟着流泪。年纪大些,终于明白人与人之间的相聚总有时限,再爱的人,再难舍的人,哪怕用最大的力气攥着抱着,死亡还是会让他离开,让他从这个世界上彻底地消失,就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在足够年轻时,死亡总是遥远的,是属于他人的。参加过的葬礼,莫不都是老人家,活到了一定岁数,死亡也就成了寿终正寝,悲痛也就没那么强烈。而到了30岁,无论你愿不愿意,你会开始听到同龄人逝去的消息,那个熬夜加班忽然猝死的人,那个刚做完体检生龙活虎几天之后就突发心梗的人,那个大大咧咧从没进过医院却忽然患上绝症的人……他们有时就在你身边,就是你的朋友或同事。他们不过30多岁,刚刚开始成熟强壮的时候,在突袭的死亡面前,成为了一粒悄无声息的灰尘。 我们只是想活下去,但有时活下去,显得如此艰难。有人用尽全力之后,被迫松开手,呼出了最后一口气。也有人因此陷在旁观的阴影里,沮丧抑郁。我有个朋友因为同学去逝而哭了一整天,他一边喝酒一边哭,喝一会儿,哭一会儿,怎么也想不通,那么年轻的人,跟女朋友谈了四年恋爱正准备结婚的人,半年前还兴冲冲打电话说自己下决心大干一场的人,怎么会死了?那么活生生的一个人,仿佛打个电话过去,他就能立刻接起来说“喂”。 死亡造成的阴影可以持续多久?亲人,爱人,朋友,同事……最初的悲痛如闷锤击打胸口,无力多么用力捂着,还是疼。可这种疼,早晚会消失,因为人们惧怕死亡,也能接受死亡。当疼消失,我们又以为一切恢复原样,死亡变得遥远,而活着是多么不易察觉的事,就像呼吸和眨眼。 但是,当你回想那些死亡,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就知道,只有活着,才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你最需要的不是挣大钱,买豪宅,透支精力超速动转以成为金光闪闪的老大,你最需要的是,健康。生死之外无大事,没有非熬不可的夜,非喝不可的酒,不要放肆地消耗年轻的身体,以为老了之后一切就会舒适安逸。每个人,以一具肉身入世,它总有使用期限,耗损太快,过后是补不回来的。 年纪越大,要面对的死亡就越多,一声叹息之后,更得珍惜活着的自己。以前劝慰丧失亲友的人,总说节哀顺变,现在我还会加一句——活着的人,好好活。 姚贝娜好好地活过,她2011年患乳腺癌后接受了乳房切除和再造手术,2013年她站在舞台上时,光彩照人,放声高歌。病魔尾随着她,而她尽力向前走,就算躺在病床上,她也在微博上轻松地说,“希望自己快快好起来,贝壳们不要担心哦,等我满血复活吧!”她拥有属于自己的一场发光人生,短暂地、热烈而美丽地划过,无论消失多久,打开音响,她的声音就能鲜活地流淌而出。 于娟写下《此生未完成》时,不到32岁,这个胖乎乎爱笑爱吃的高学历姑娘,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被乳腺癌折磨得痛不欲生,而她依旧在文字里开着玩笑,依旧在告诉你她一岁多的儿子有多好玩。她说,“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我爸妈牵着土豆的手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 是的,也许我们终究是一粒灰尘,但每一粒灰尘都贪恋这个世界,就算生活只肯打开残酷的一面,能活下去,就要活下去。 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加一的民主,一对一的自由。婚姻是底线之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艺术,如果你希望他每天说“我爱你”,不如你先亲口对他说“我爱你”,婚姻不是改造一个人,而是容忍一个人。 你从婚姻中逃离几天试试 艾小羊 每年,我会从婚姻中逃离15天以上,是一种近于完全的逃离,每天只剩下一个问候的电话,我的逃离某种意义上是我先生或孩子的节日,意味着放松或者放空。几乎在所有的婚姻中,女性都会不知不觉地成为家庭的灵魂人物,让大家依靠或者敬畏,产生一种母爱关怀的同时也形成了某种权威的压力。 宝宝刚断奶的那次出逃格外艰难。纠结很久,我还是踏出家门。一切都好,包括断奶不久的宝宝,因为之前做足了准备工作,她对于母亲的短暂离开表现出超然的淡定。我失落地发现,并非他们断不了对我的依恋,而是我自己断不了对他们的挂念。 总听到主妇抱怨家庭占去自己太多时间,不能与朋友一起,不能一个人旅行,连买东西,都由逛街变成了网购,一只眼睛盯着孩子,一只眼睛盯着屏幕。抱怨生活总是很容易,却很少人去想,究竟是生活将我们推到了背负重担的境地,还是自己断不了做婚姻主人的执念? 一边抱怨负担很重,一边抓得更紧,太多女性需要在婚姻中来一场断舍离的革命。 断,是断了做永恒女一号的执念。丈夫离不开自己,孩子离不开自己,家离不开自己,你果真那么重要,还是缘于内心的不安全感,而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置于宇宙中心的位置?如果你习惯性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现在请摘掉远视眼镜,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婚姻。 如果你想要逃离,就真的逃离一次。一天也好,一周也罢,完全站在你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事。你会发现,家人并没有因为你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世界坍塌,生活一如既往,命运依然站在它应该出现的路口。之前的担心原来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在你不做太阳的日子,床单的确一周没换,马桶确实脏了一点,每天晚餐都是凑合,然而他们活得很好,父亲带孩子尝试了不一样的活动,他们的脸上也有不一样的阳光。 家人并非每时每刻都需要你,过去,让你感到压力巨大的并不是他们,而是你自己心中关于“家人每时每刻都需要我”的执念。 舍,是舍弃多余的东西。什么是婚姻中多余的东西?关于婚姻的所有完美主义的期待与想法。 林语堂说过,婚姻是一种妥协的艺术,是一加一的民主,一对一的自由。婚姻是底线之上,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艺术,如果你希望他每天说“我爱你”,不如你先亲口对他说“我爱你”,婚姻不是改造一个人,而是容忍一个人。 每天说我爱你,每天一个亲吻,每天在对方的朋友圈留言十条以上,要求他对你始终保持恋爱时的热度……如果舍不了公主梦,就不会有幸福的婚姻。爱情是点心,婚姻是正餐,点心可以极尽华美,正餐却是粗茶淡饭最健康。 离,脱离对幸福婚姻的执着。每个人走入婚姻,都是为了白头偕老,一生幸福,然而,婚姻就像爬山,爬得慢的人,难免遇到崎岖的山路甚至雷雨、狂风、泥石流,而爬得快的人也并不幸运,当他们站在山巅,往前一步,无论哪一条都是下坡路。 婚姻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在它面前,幸福这个词显得过于单薄、武断。 当你想说话的时候,有一只耳朵可以倾听,当你生病的时候,有一个身影给你勇气,至于他是不是真的理解你,重要却也并不重要。人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活在自己的偏见里,如果你觉得两个人的生活是孤单的,一个人的生活更会孤单得让你无法忍受。 如果你不再问自己“我幸福吗”,你就是幸福的。你的眼睛应放在每一天的生活,快乐地照顾花草,欣赏孩子微小的进步,感恩丈夫提醒你带钥匙,感谢办公室,它为你提供了另外一种生活。 生活本身与你的感受是两回事。生活的每一天都有许多值得感恩、欣喜的事情,而倘若你总想将朋友圈里看到的所有恩爱品种,全部穿在自己身上,你不仅今天得不到幸福,并且永远得不到幸福。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