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5年01月01日> > 总第2501期 > A10 > 新闻内容
你也用大吼大叫唬孩子吗
新闻作者:李旦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1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不少人的童年记忆中,相信一定少不了这样的场景:只要一做错事或者是不听话,妈妈就开始大吼大叫。没错,大声喊叫似乎已经成为了有些妈妈用来对付孩子的“撒手锏”,在他们看来,似乎也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家长的权威。可是,这样的方法真的有效吗?孩子第一次会屈服,第二次,第三次呢?在妈妈们为自己的这一招感到满意自得的时候,孩子们的心理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亲子专家建议,与其想通过大吼大叫来和孩子沟通,不如尝试着做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更听话哦。

大吼大叫成妈妈们解决问题的方式
如果要问妈妈们为什么总是喜欢对自己的孩子大吼大叫,那估计她们会说出一堆的理由。
黄女士的儿子5岁了,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到了该懂事的年龄了,可儿子还是特别的淘气,有时候是不管怎么讲都不听。黄女士本来就是急性子的人,刚开始还能跟孩子耐心地讲几句,发现孩子没反应后,黄女士就开始生气地对孩子大声吼叫了,样子也表现得很凶。“有一次,孩子在学校里把同学的作业本给撕了,还死不承认是自己撕的。在老师和别的家长面前,我觉得特别没面子。于是,我当着大伙的面,对着孩子发了一顿很大的脾气。”黄女士称,那次孩子确实是吓到了,立马承认了错误,而且再没敢多说一句话。以后只要儿子不听话,黄女士就拿出这一招,孩子也就乖乖听话了。
在贺妈妈看来,这一招也是很有用处的:“孩子一顽皮的时候,对着她凶一下,她就不吱声老实待一边去了。”贺妈妈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自己的孩子淘气是出了名的,每次都是好说歹说都不听,于是她就经常用这种方法来让孩子屈服。“每天上班都累得要死,回到家哪还有那么多心思跟她一点一点的讲道理?孩子也都是看大人脸色行事,你稍微强硬一点,她就不敢怎么样了。”
在记者的采访中,有不少妈妈提到,有时候孩子实在是不听话,就只好使出这一招。大吼大叫,只是为了让问题解决起来变得更快更有效。

展示了家长的威严,却影响了孩子的性格
“没有哪个妈妈喜欢大吼大叫,既费力气,对嗓子也不好。其实,家长妈妈不是喜欢大吼大叫,是喜欢让孩子听话啊。妈妈从孩子出生开始就一直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习惯了孩子听话和顺从,习惯了照顾和控制孩子的一切。”湖南李丽心灵教育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宗胜称,为了继续让孩子听话,继续控制孩子,妈妈们便会对孩子大吼大叫。这是一种本能的表现,在展示自己的力量和威严的时候,不自觉的会提高自己的嗓门和音调,也就是大吼大叫了。
在韩宗胜看来,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在最初使用时是有效的,孩子因为恐惧而被迫服从妈妈的命令。但是久而久之会造成两种不良后果:如果孩子的性格是偏内向的,则可能一直屈从于家长的“淫威”而变得怯懦和自卑,丧失主动性和创造力。如果孩子的性格是偏外向的,则可能产生“弹簧效应”。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孩子会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明知是不好的事情却偏偏要去做,增加和家长的对立情绪。
“无论哪种情况,对家庭教育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更有甚者,孩子还会学习和复制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脾气暴躁、性格执拗。”韩宗胜说。
小苗苗今年已经5岁了,每次生气就会瞪眼睛和摔打东西。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妈妈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孩子也多是采取这种方式。每次孩子一不听话,妈妈就会立刻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对着孩子大声的斥责,甚至有时候还会对孩子动手。孩子似乎也在妈妈的影响下,形成了这样的性格,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整个人就变得很暴躁和焦虑。

妈妈要用柔和的态度化解孩子的问题
阳阳在学校里犯错误了,吵闹中一不小心就把同学的衣服给弄脏了。原本只是无心之举,没想到却被那个同学一下子就告到了老师和自己家长那里。于是,阳阳遭到了来自老师和同学家长的批评。回到家里后,妈妈发现孩子的情绪有点不对劲,仔细一问才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于是,妈妈微笑着告诉孩子:“没关系的,以后在玩耍的时候要注意,虽然你是无意的,但确实给别人造成了麻烦。老师和同学家长说你几句也是很正常的,所以,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妈妈做了你最爱吃的东西,我们一起去吃吧,别不高兴了。”
在韩宗胜看来,孩子如果是在外面受了委屈,回到家里最需要的就是家人的呵护和理解,要做到理解,离不开平心静气的沟通。因此,妈妈的不吼不叫以及柔和的态度,可以抚平孩子在外面所受的“伤”。
那如果是跟孩子好好讲道理,还是不听怎么办呢?难道真的只能通过大吼大叫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吗?韩宗胜举了一个例子,有一个小孩死活不肯去学校,一味的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要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后来,通过和孩子的交流才发现,孩子听到爸妈吵架说要离婚,因为害怕爸妈离婚而不敢离开,不敢去上学。如果在这个时候,妈妈们采取的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大声斥责一番,那我们可以想象,孩子的心灵该会有多受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