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12月18日> > 总第2497期 > a06 > 新闻内容
(上接A05版)
新闻作者:陈泱整理  发布时间:2014年12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僵尸区”马克尼
  在距离首都弗里敦市300多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如今被称为“僵尸区”的城市——马克尼。
  5月26日,自塞拉利昂出现第一例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后,马克尼市便“沦陷”了。这里成了埃博拉感染的“重灾区”,已有3名志愿医护人员死亡,多个医疗团队撤离,抗疫防线几近崩溃。死于埃博拉的居民尸体都被用袋子装好,运往特定的地点处理。
  某中资企业便驻扎在这座已是运尸车来来往往的城市里。
  8月31日,星期天,张恒和队友们收拾好相关资料,出发前往位于马克尼的这家中资企业。在此之前的十多天,他们已经跑了十多个驻塞中资企业,为他们带去埃博拉病毒防护知识讲座。
  “在弗里敦没有无处不在的紧张感,但在去马克尼的路上有。”张恒说,自从塞拉利昂的首席医生感染埃博拉去世后,总统便开始重视这种病毒。从弗里敦市去往该国每一个城市的道路上都有军警把守,医务人员负责测量体温,以此筛查出任何疑似埃博拉的病例。
  “很难想象,这个国家最好的一条马路还是中国援建的。”一路颠簸,张恒的心情也是忐忑不已——6个多小时的车程,他被军警“拦截”了7次,不断重复测量体温。
  此前,援塞专家组在去往其他城市时还能通过亮出挂在胸前的“中国医疗队”标志来“免检”,但驻扎在通往马克尼市道路上的军警似乎特别紧张,根本没有任何例外,坚持一个接一个的测量体温。
  “放我出去,我没有病!”“你必须留在这儿,接受隔离。”“我没病!”“只要有发热症状,都将送往隔离区”……每次量体温,张恒总能听到类似的争执声,而他也很担心自己会被隔离。
  原来,在到达弗里敦市一周后,因为蚊虫叮咬,加之休息不好,张恒出现了畏寒症状。在及时服用感冒药后,张恒的病情得到缓解,也没有发热。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中国援非医疗组每天都要更新自己在当地的情况。得知丈夫感冒,张恒的妻子急得好几晚睡不着觉,每天都等着张恒的电话。
  好在,张恒的感冒在去马克尼市前就已痊愈。“想想真后怕!”张恒说,埃博拉无法快速确诊,加之塞拉利昂医疗水平落后,导致很多因感冒、疟疾等造成发热的普通患者都被强行带入隔离区。而隔离区里全是发热病人,被传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给驻塞中企一针“强心剂”
  “张医生,能跟我合个影吗?”到达中塞合作项目马格巴斯糖厂时,平时不爱拍照的张恒爽快地答应了糖厂员工的拍照要求。此时的合影,早已不是为了纪念“某年某月到此一游”,而是为了让远在中国的家人看到自己一切安好,让他们放心。
  埃博拉突袭塞拉利昂,中国驻塞集团的员工也倍感紧张。家人的催促、自己内心的恐慌都足已引发员工的“回国潮”。然而,许多工程项目不能说停就停,即便同意让大多数中国员工回国,但工种不同,一部分中国员工仍旧无法撤离。
  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培训、指导中资企业和员工做好埃博拉的防控工作是本次医疗组的主要工作之一。
  在塞拉利昂政府的要求下,建工集团的工地早已停工数日。部分员工回国,而留守的员工被限制在篮球场大小、条件简陋的工棚区,不得离开半步。闷热的板房内只有一些简单的家具,房外一张老旧的乒乓球台是工人们唯一的娱乐设施。
  工地后面是片荒山,蚊蚁颇多,这里的工人几乎都感染过非洲常见的传染病——疟疾。得了这种病,人会忽冷忽热,浑身“打摆子”,异常难受。但因为害怕感染埃博拉,工人们不敢去医院看病,只能买来疟疾快速诊断试纸“自行判断”。
  中国援非医疗组的到来,如同为工人们注射了一剂强心剂。徐道妙和沙新平负责给疟疾患者检查开药,张恒则负责宣讲健康知识,同时也答疑解惑。
  “埃博拉是不是‘黑人病’?中国人会被传染吗?”这也是当地华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据国家卫计委公布的情况,目前中国尚未发现埃博拉患者,中国援非医务人员也无一人感染。然而,从医学上来说,埃博拉并不是“黑人病”。早在今年8月,美国的两名白人医生在利比里亚感染埃博拉,被送回美国接受治疗;11月15日,一名在塞拉利昂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国医生抵达奥马哈市接受治疗;11月18日,印度官方证实新德里出现亚洲第一例埃博拉病例。
  “中国之所以没有埃博拉病人,与我国疾病防控工作有关。”张恒认为,国家卫计委这次派驻专家团队到西非,一方面是援助非洲医疗,遏制埃博拉病毒蔓延;另一方面,则是将我国疾病控制关口提前放在了非洲,让埃博拉进不了国门,“即便是真来了,也知道该怎么对付”。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