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10月14日> > 总第2478期 > a10 > 新闻内容
新任主管如何急破三道“紧箍咒”
新闻作者:唐天喜整理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次被提拔当主管,基本上都是因为专业优秀,而非管理能力超群。新主管们对“管人”的门道尚不熟悉,只能“有样学样,没样自己想”。以下三种情境,好比三道紧箍咒,若处理不周详,新主管将立刻陷入立足危机。
  挑战一:如果下属“越级报告”
  在传统的观念里,“越级报告”通常不被允许,但是现在以E-mail链接的企业交流网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封邮件同时发送给很多人,其中即包含了直属主管。成为“透明人”的滋味不好受,不好直接表达不满,也不好表达相反意见,该怎么办?
  急救方案
  1.保持健康心态。在火冒三丈之前,先冷静分析一下被“跨越”的真相。在很多情况下,下属越级报告,可能是你刚好不在现场,如果等你回来的话,时效上很可能会赶不及,越级的出发点是求速回应、避免误事。同样,上级越级指挥也可能因为相同原因。当然,也有一种情况是下属跟你沟通后意见未被采纳,只好转向更高层主管以求重视,或者上级因为任务的特殊重要性,决定亲自指挥实施。
  2.与上下共同完成“三角传球”。当实际状况有需要的时候,原则上任何人都可以越级报告、越级指挥,但必须要遵守“三角传球”的原则,让被跨越的层级也接收到同样的讯息。如果因为时效性工作而被迫越级,应该让下属遵守尽快“补报告”的规则。如果是因为谈不拢而找更高级主管反映意见,也应保证“沟通”在先,不能让下属养成凡事直接找顶头上司的习惯。
  挑战二:“沟而不通”怎么办?
  跟下属交流,有两种路数最易走偏:有一类人看似长于沟通,但听起来却逻辑跳跃,说话天马行空全无重点,甚至语无伦次而不自知。还有一类人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却让人感觉从头到尾在自说自话。结果都是“有沟没有通”。
  急救方案
  1.对“事”:养成良好的系统习惯与结构习惯。对于想要表达的“事”,在向别人开口之前,务必先理解清楚,建立一个思考的结构。进而由工作推广到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系统习惯与结构习惯,那么即便口才并不突出,也能让论述有条有理有逻辑,使得对方轻松理解。
  2.对“人”:模拟体会对方的立场。掌握好“事”的要诀后,就该思考“人”的因素。如何从对方的背景、环境、思维模式与所处立场,模拟对方对这件事可能的态度与反应。进而逐步引导对方认同你的想法。事实上,多数事物的推动与执行,必然都牵涉到与不同人的沟通与协调,若能建立“多了解别人、站在对方角度想”的习惯,事事想到“人”的因素,无形中建立“了解人的习惯”,说话做事也就自然而然到达人的心里。
  挑战三:如何应对下属“提意见”?
  当下属的时候,总对领导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提不提意见看自己的决定,可以选择憋死或者碰死。等你摇身一变成了领导,且不说能不能正确判断对方是否“忠言逆耳”,单是如何就此事表态,就是个敏感而要命的事。
  急救方案
  1.心态谦虚,去除“官僚气”。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我是主管,要不要接受意见是我的权力”,对其他平级部门提出的意见,也认为是职权范围而不予考虑。这样的“官僚气”只会逼得下属越级报告或投诉,后果得不偿失。
  2.坚决避免“不置可否”。一般人对于被别人说“No”的记忆会特别深刻,而“不置可否”同样会被视同为“No”。因此,对于所有问题一定都要回答,不能不置可否。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各级别的主管在组织中均扮演承上启下的角色,必须习惯于多说话,才能把事情和人事理顺关系。不动“金口”者,很难做一个好的管理者,上升空间也很有限。
  第三,意见是错误的、不可行的,但不应只是简短地回绝,而应该说明原因,这是主管必须养成的习惯。
  第四,“让我想想看……”意见接收者一时之间无法判断是否可行或执行的时机,而必须再详细思考一番,并且可与更高一层的主管讨论。此种答复虽然并未给予明确的答案,但依旧是一种答案,与“不置可否”完全不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