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9月05日> > 总第2468期 > a02 > 新闻内容
学生的发型与老师的午餐
新闻作者:文/司马童  发布时间:2014年09月05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学首日,但北京怀柔一中多名男生却被拦在了校门外不让进,原因是“头发不达标”。被拦下的学生,需要重新理发,剪成“板寸头”才能获准入校。除了男生,该校也要求女生不得披发、染烫发,也不能涂指甲油。对此,多名学生表示“太苛刻”,校方解释是为了让学生更专注学习。
  (9月2日《新京报》)
  对于学生的发型和发式,笔者同样也赞同要尽量做到简捷明快,体现朝气蓬勃。但这不等于说,借着这样的理由,学校便能凭着自己好恶,“独断专行”地评短论长,甚至制订出男生须理“板寸头”才算合格的“霸王规定”来。
  学生的发型应该理成什么样?最靠谱的答案,还得去看《中小学生守则》。而根据现今仍在使用的2004版《守则》内容,我以为跟学生发型要求最为贴近的规定,应是第二条中提到的“遵守校规校纪”。校规校纪自然需要遵守,可问题是,如果有的规则和纪律,其具体标准本身就模糊不清,甚至像北京怀柔一中判断男生发型合不合格那样,全凭学校老师的感官目测,否则即使在理发师眼里已经短得可以,却还被校方采取措施“强制达标”,那就很是给人施威耍横之感了。作为学生,就算默不作声地“按规”剃成了学校满意的“板寸头”,其内心大概是少有会真正服气的。
  在不少地方,学校总是喜欢拿学生的发型出规定、下要求,有一点似也值得商榷,啥叫“头发不达标”,何谓“形象欠清爽”,最好不是学校一方的自说自话、一锤定音。且不说某些“苛刻”过头的校纪校规,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抹杀学生个性;还应顾及到,校方在制定诸如涉及学生发型的校规时,不妨有意识地展示一种民主决策过程,注意吸纳家长、学生们的意见,如果家长和学生的反对声音较多,则应从善如流地更改相关规定。这样的管理之道,才称得上“润物细无声”,也才能真正实现“入脑又入心”。
  针对中小学生,关于学校管理,近些年来,各种各样的“可乐”规定,实是“奇葩”朵朵、“异彩”纷呈。盘点媒体报道,规定“异性交往距离不得低于50厘米”的有之,小学给差生戴“绿领巾”的也有之,还有诸如“刘海儿不能遮住眉毛”、“周末不准看湖南卫视”、“男女生不能一对一独处独玩”等等。看罢这些“奇闻”,难怪社会公众常有相似质问:要求学生做到的,学校老师们自己能否“达标”呢?
  走笔至此,想到了一个经常被人提到的参照。在日本,无论幼儿园还是许多中小学中,包括校(园)长在内的学校老师,都是坚持做到和学生们在一起共进午餐的,在帮助维持午餐秩序的同时,也加强和学生的交流。循着这样的“他山之石”,我们是否可以期待一下:要求男生统一剪成“板寸头”的学校,老师们也能从我做起,成为学生的借鉴榜样。如果觉得“楷模”难当,那么又该想到些什么呢?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