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老妈拿着报纸围着我念一篇报道。就在长沙我们家附近有一个29岁的“啃老男”,由于老父亲不愿意继续养他,恼羞成怒的把父亲告上了法院。“啃老男”告父亲的理由理直气壮,说反正父亲的工资养活两个人没问题,为什么不能养他?我妈念报道的表情别提多嫌弃。放下报纸,老妈就开始忧国忧民:现在年轻人实在太懒了,自私自利,没有一点点社会责任意识,赖在家里还这么理直气壮。再说到我们家最近装修,现在能请到的工人都还是四五十多岁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吃苦做工。以后等四五十岁这一批家长真的老了干不动了,这劳动力中间出现的断层会没法补救。再过十年二十年,中国彻底进入老龄社会,到时候一个年轻人至少要负担两个老人,还这么懒下去该怎么办?
我老妈会有这么忧国忧民的想法,大概跟她是大学老师有关。她的职业让她能够接触到国家最年轻的一代。通过她的观察和接触,“懒”已经成为我们这一批20岁左右年轻人的共性。我看看自己,再想想身边的朋友,还真无力反驳。
朋友圈里每天都有人给自己打上严重拖延症患者的标签。什么,又到了设计稿最终交稿日期了,图纸还没画完;什么,明天交作业,完蛋又要熬夜写剧本了;什么,片子还没剪完,谁给我来杯咖啡提神……再拿我来说,文章几乎到交稿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每每压着时间轴完成,还特别有一种畸形的成就感。但明明其实之前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合理安排,却宁愿玩游戏刷微博发朋友圈浪费掉也不想动笔。我们还找一堆理由来粉饰这种散漫,比如随性生活是一种姿态啦,有紧迫感更利于迸发灵感啦。说得再好听,其实就是“懒”。
写着稿子正巧遇到朋友发信息来吐槽。她想劳烦她另外一个朋友帮个小忙,但是那个朋友一副不关自己事不太愿意去的样子,惹得她火冒三丈。我开始听她吐槽时,还悠哉悠哉地调侃她脾气不要太暴躁,她歇斯底里地说:我现在这种生气的感觉就和你上次拜托某某帮你个忙,某某一副啥也不知道的叼样是一样的!我脑子里过了一下这个换位思考,瞬间就理解了她的烦躁。
现在年轻人真就都一副这种叼样。各扫门前雪,生怕别人麻烦到自己一点点。尤记得大学时在咖啡厅打工,每次我想请别人帮我代班的时候和求爷爷告奶奶一样,要对着她们的臭脸一个劲拜托拜托。但当她们需要找人代班的时候,立刻在你面前温顺得和小猫一样。不太愿意费劲帮助别人,却总希望能够轻易地得到别人的帮助。这种心理,多少也和“懒”有关。懒得麻烦!
我妈还在为国家栋梁们的懒惰而忧虑时,我却想换个角度。或许科技之所以在不断地发展就是为了给人创造更多慵懒的机会,毕竟享受清闲是谁都会喜欢的状态。和过去相比,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许真的让我们失去了需要像父母辈们那样高负荷勤劳的环境。这是科技发达进程中不可避免要出现的状况。有人要学者大胆预言以后人类的变化,学者回答:人的大脑会越来越大,而四肢会越来越短小。这回答有点夸张,但我们用智慧在不断地简化劳动,这应该也不算是一种太糟的变化。
有很多事情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理解。悲观的人闭上眼睛就是天黑,总容易放大不好的,而乐观的人闭上眼睛就能飞。但自私自利的懒得麻烦,估计只有站在个人主义的角度看才能苟同。它虽然和懒沾边,却更多与冷漠有关。全真教徒麦当劳打死女生的案子,在需要取证的时候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当人证。真不知道该换什么乐观的角度才能说圆这种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