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7月18日> > 总第2454期 > A08 > 新闻内容
雨水充沛,有一种致命诱惑叫“蘑菇”
新闻作者:李诗韵  发布时间:2014年07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7月15日,记者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湖南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了解到,今年5~7月,全省野蘑菇中毒事件共上报10起,发病人数高达100人,死亡9人。
  今年的雨水特别好,跟以往相比,适合野生蘑菇生长。而对于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说,这简直是件天大的好事。野生蘑菇虽然听上去就会让人联想到《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味,殊不知,味道虽好,如果盲目采食,有时候是会要命的……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
  6天收13例蘑菇中毒患者
  7月15日,记者从湘雅三医院急诊科了解到,医院今年已收治13例蘑菇中毒的患者。雨后初晴是中毒高峰期,曾一日收治6例中毒患者,目前仍有4名患者在急诊抢救室,2名患者在重症监护室。
  湖南省人民医院:
  20例蘑菇中毒患者,3人不治身亡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刘智玲介绍,截止目前,医院已收治20多名因误食野生蘑菇而中毒入院的病人(往年一般只有1~2例),其中3人不治身亡,8人中毒较深,需要进行血透排毒。
  长沙市第一医院:
  野蘑菇煮汤致2人中毒死亡
  6月20日,长沙市第一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27岁的易女士依然昏迷。原来,易女士和罗女士一家共4人因一碗蘑菇汤中毒入院。喝了汤的4人陆续出现呕吐、肚子痛等症状。7月3日,该院ICU主任吕爱莲介绍,目前4名中毒患者中,已死亡2人,另2人病情仍比较严重。
  今年5~6月,中毒事件比去年一年多
  湖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系统和食源性疾病事件报告系统显示,5月到6 月期间,湖南共报告10起野蘑菇中毒事件,死亡6人。“实际应该不止这个数,因为有些医院没有往上报。”而去年全年,湖南报告的蘑菇中毒事件仅8起。
  该中心专家表示,天气转暖、雨水充沛、空气湿润,都会导致野生蘑菇生长旺盛。而今年5、6、7月份雨水很多,很适合野生蘑菇的生长,出现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事件也就比较多。
  据了解,市民一般很难从味觉角度来识别毒蘑菇,而且毒蘑菇中毒进程不是很快,有的要过一天才发作,有的发作也只是轻微呕吐等。不少患者忽视了这样一些症状,最终导致中毒加深。
  野蘑菇中毒的五大类型
  胃肠型(例如毒粉褶菌):是最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者伴随消化道出血,继发脱水、血压下降甚至休克。
  神经精神型(例如毒蝇伞):主要症状为多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呕吐、腹痛、腹泻、脉搏缓慢等,死亡率低。
  溶血型(例如鹿花菌):主要表现为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肝脾肿大等,严重者导致急性肾衰竭。
  脏器损害性(例如褐鳞环柄菇):这是导致中毒死亡的主要类型。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这些毒素对人体内肝、肾、血管内壁细胞、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其他组织细胞的损害极为严重,最终因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导致死亡。死亡率高达90~100%。
  光过敏性皮炎型(例如胶陀螺菌):当毒素经过消化道被吸收时,进入人体后可使人体细胞对日光敏感性增高,凡日光照射部位均出现皮炎,如红肿、火烤样发烧及针刺般疼痛。有些病人还出现轻度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
  教你识别毒蘑菇
  蘑菇长得越漂亮,其毒性可能就越大。有毒蘑菇一般为红色和白色,且菌柄上有菌环。所以,经常采摘野生蘑菇的市民需要从四个方面辨别蘑菇是否有毒。
  一观颜色:有毒蘑菇通常颜色鲜艳,常呈红、绿、黄色,菇中央呈突起状,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其伞柄上有菇轮,且容易折断,下部有菇托根部生有囊胞,伞柄很难用手撕开。
  二看形状:有毒的蘑菇往往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轮、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三看分泌物:有毒蘑菇的菇盖或受伤部位,常分泌出黏稠液体,有赤褐色,有辛辣等异味,菇盖撕裂后容易变色。
  四闻气味:有毒蘑菇常有怪异味。
  野蘑菇中毒的急救法
  催吐法: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
  洗胃:洗胃越早越好,一般在摄入毒物4~6小时内洗胃效果最好。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
  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每次200~300ml,连续2~3次。
  输液和利尿:中毒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输液可用10%葡萄糖、生理盐水等,同时应用静脉注射利尿剂,必要时可多次重复注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