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浮石最近一直在画画,他把自己的画集取名《浮石绘话》,大意就是用画笔说他想说的话。
浮石的画和话都是他自己的生活感悟。寥寥数笔加寥寥数语,一幅画就完成了。天然去雕饰的拙味,信手拈来的从容,跃然纸上。浮石的女儿胡嘉乐,中学时代就开始写小说,在爸爸写《红袖》的时候,17岁的她就写了小说《十七跋》,六年前《今日女报》因此推过“父女作品连载”。现在,我们再度让父女联手推出这个专栏《爸爸画画我话画》,意思你懂的——爸爸的“画”,女儿的“话”。让年轻的才女来解读“上了年纪的爸爸”的画,会不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快感呢?
浮石:作家,著有小说《青瓷》、《红袖》、《皂香》等。
我们常给自己找不爽
现在只要有账户,在微博、人人、豆瓣,微信、instagram等等社交平台上,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信息发布窗口。分享你的人生感悟,生活细节,自拍美照等等等等。这就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在自媒体里,自己是唯一的主编,发售自己的信息让别人接收。这些信息会反映出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审美取向、兴趣、生活、性格和思想。而这些元素就构成了个人魅力。简而言之,自媒体是一个体现个人魅力的地方。
但就像杂志和报纸也有好看不好看之分一样,自媒体也有好看和不好看之分。
微信朋友圈里流传着各种吐槽的段子,把一些真的不想看的自媒体分了几大类,亲切的称呼这些人为“作逼”。比如整天在朋友圈无病呻吟的,不是心痛就是心碎,要不就是伴着眼泪睡。比如疯狂曝光,一天十几条朋友圈,即使拍死只苍蝇也要拍下来分享的。比如腻歪腻歪整天秀恩爱的。但是我发现这些人大多都不知道他们在别人眼中是“作逼”。我朋友圈里就有这么一个巨“作”无比却不自知的姑娘。
这姑娘是我学妹。以前上学时候就不是很熟。因为曾经同在学生会所以彼此有联络方式。如何形容她的朋友圈,真是考验口才。我觉得我特别词穷,根本无法用几句话概括出她的奇葩。反正无病呻吟、疯狂曝光和秀恩爱之类的她全占之外,还得附加上矫情、情绪化、自说自话、优越感爆棚、装逼等等等。简直就是“作逼界”的战斗机。就说最近的一出,第一条朋友圈阐述,她前男友给她打了两个电话,再来一条超长朋友圈先缅怀过去,然后又一条说前任要约她吃晚饭,接着一条她说晚上要开会去不了,最后发一张她真的在开会的照片证明她没骗人。一件小到还不如鸡屁股大的事情她就发了5条朋友圈。结果正巧有朋友认识她前男友,人家只是因为工作上的事给她打了两个电话而已。
我最近总截她朋友圈的图,然后去朋友圈疯狂吐槽她的奇葩行为,表示想不通怎么会有这么“作逼”却不自知的人。我甚至拟好了各种去教化她的词。试图告诉她该如何如何,不该如何如何。今天我又一次提起时,一个朋友突然笑起来,我问他笑什么,他说笑我,我问为什么,他说因为看我这么魔障觉得特别好笑。如果觉得她矫情,屏蔽她就好啦,可却非要自己受虐,以为自己找到了吐槽的快感,可其实你在关注一个这样人还每天吐槽的这种行为本身也挺“作”的。
醍醐灌顶。这大概就是一直以为自己在遛狗,其实一直在被狗遛的感觉吧。自媒体就是人人都有发和发什么的权利。觉得没有价值完全可以选择不去看。明明觉得没有价值却还去关注还去评价,其实不也就正达到这些求关注者的目的了吗?当机立断,删掉了此人朋友圈。
在生活中的其他各处我们也时常忍不住犯着被狗遛的错误。好比你在公司当着一个不小的官职,整天用权利耀武扬威呼来喝去,你以为你操控了全局,其实私底下却丢了人心。好比你为了防止花心的男友再出轨,整天小心翼翼的定位他的位置,再翻查他的短信,你以为你掌握了爱情,可你却丢了安宁。
永远不要去试图掌握或者控制甚至改变别人,因为人可以掌握和控制的只有自己。就好比如果不想一直被狗遛,你只能操控自己去找一只自己能遛好的狗。
而狗的心理一定是这样,你越是拽着我脖子,我越是要反抗,若你松开了,我反而会因为担忧被丢弃而心慌。就如我老妈整天在我身后唠叨下命令试图遛我的时候,我从来都是报以最强烈的反抗,让她感觉非常不爽。而当她对我不闻不问时,我反而会自己温顺地贴上去。所以遛狗和遛人都是一门学问,绝对不是扯着绳子那么简单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