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距儿童节8天,距他14岁生日还有28天,郴州市桂东县第二中学初二学生刘武跳河自杀了,只留下一台手机和一份检讨书。刘武是个留守儿童,父母远在广东打工,爷爷奶奶早已去世,平时,他只能和15岁的姐姐刘文相互照顾。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会自杀?姐姐刘文说,跟他留下的这台手机有关……
母亲不祥的预感
这是5月22日的晚上,离传统的端午节还有几天的时间。广东东莞的天气异常闷热潮湿,晚上9时,正是孩子们下晚自习的时候,来自湖南郴州49岁的郭晓燕趁着厂里中途休息的一个钟头,跑到宿舍翻出手机像往常一样拨打了留在湖南老家的孩子刘武和刘文的电话。这是郭晓燕夫妇和孩子们的约定,每天晚上此时,都会通一个电话。
“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反复拨打数次均是无法接通,郭晓燕先是觉得不对劲,可后来想想,或许是孩子们在关机充电,心想着晚点再打。
一个钟头后,郭晓燕再次拨打孩子的手机仍然没有响应,一阵突如其来的心慌让她猛然害怕起来。孩子们平时这个点都会在家里,这个点都没有给个回信会不会发生了什么事?没了主见的郭晓燕立马给同在一个城市打工的丈夫刘耀全打电话。“应该没什么事情,孩子这么大了晓得照顾自己,要不明天再打吧!”刘耀全给妻子下了定心丸。郭晓燕心里也慢慢平静下来,可总觉得不踏实。那一夜,她失眠了……
次日一大早,郭晓燕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拨打孩子的电话,仍然无果。5月23日下午,郭晓燕突然接到了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电话。
“快回来!快点回家,别问为什么,回来就是!”电话的那头是妹妹郭晓红。接到电话的郭晓燕身子一下子软了:“一定是孩子出了什么事,不然我妹妹不会要我急着赶回去,她不告诉我一定是怕我受不了。”
郭晓燕胸口堵得难受,由于心慌紧张,手指已经无法正常拨号了,她很想再次打给妹妹问清楚什么情况,但她却没有接听电话的勇气。
“赶紧回家!”此时郭晓燕心中就只有这一个念头。丈夫刘耀全听闻此事后,匆匆赶到郭晓燕的厂里,四处联系东莞回郴州沙田的班车,可面对100多元的车费,两口子犯难了,“因为工资还没有拿到,当时两人身上加起来还不到100块,没有车子愿意带我们回去”。
郭晓燕说:“手机问不到,车子坐不了,那种感觉真的生不如死。”绝望的两口子始终在东莞的街上焦急徘徊。时间又这样过去了一天。
直到5月24日,郭晓燕联系上了同在东莞打工的弟媳,在弟媳的帮助下,才搭上了回家的班车。将近6个小时的车程是郭晓燕这一生中最长时间的等待:“我根本不敢闭上眼睛,想急着下车见孩子。”下午5时,当郭晓燕夫妇回到家时,平时门庭冷落的院子里已经人满为患。
5月30日,郭晓燕向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坦言:“看那个场景不用问就知道是孩子出事了,后来乡亲们告诉我,儿子刘武从三楼楼顶跳河自杀了,我当时只想一死了之。”
留守姐弟相依为命
在郴州市桂东县沙田镇沙田机械厂,一栋长满青苔的破筒子楼里,租住着一对瘦小的姐弟,十几平米的房子没有热水器、没有空调,甚至没有一套完整的厨具,除了一台还能正常播放的电视机之外,家里唯一“体面”的东西就是一台智能手机。
这对姐弟正是郭晓燕的一双儿女。这里就是郭晓燕一家四口在湖南的家。这台手机是郭晓燕在2013年年初给他们买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与孩子随时保持联络。这对于郭晓燕一家人来说实在是无奈之举。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15岁的姐姐刘文和14岁的弟弟刘武在离家不远的桂东县第二中学上初中,刘文上初三,刘武上初二。他们很早就能自己做饭,自己洗衣,自己照顾好自己。这一切都让郭晓燕很欣慰,唯独让她忧虑的是孩子以后上高中时的学费还没有着落。
要不要南下广东东莞打工为孩子挣学费呢?对此,郭晓燕夫妇俩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原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已经过世,如果她和丈夫外出打工,就只能让姐弟俩独自留在家里自己照顾自己。“虽然非常舍不得孩子,但没有办法,想着孩子的学费,只能下了狠心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 郭晓燕坦言,为了方便与孩子及时沟通,下了好大决心才给孩子买了一台智能手机。
分隔两地的亲人只能通过手机来传达彼此的思念,这对于孩子来说非常不适应,但也没有办法。15岁的姐姐刘文便在家里担任起照顾弟弟的任务,能干的她总会把家里收拾得一干二净。对姐弟俩来说,每天除了正常的学习任务外,最重要的时间就是晚上,因为会接到父母打来的电话,然后在电话中向父母汇报每天的学习生活情况。刘文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想爸妈的时候,我和弟弟就会一起看电视,这样可以分散注意力。”
自杀前两天,他经历了什么
“弟弟平时性格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比较好,最近又没有异常举动,不会无缘无故跳楼自杀。”对于弟弟突然跳楼自杀,刘文非常伤心。刚回到家的郭晓燕夫妇更是难以置信。
在父母眼中开朗活泼、成绩不错的刘武怎么会突然跳楼自杀,此前两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武的母亲郭晓燕把她了解的事情经过告诉了记者。5月22日,星期四,刘武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的桂东县第二中学参加晚自习。其间,刘武将手机借给了同班一位姓曾的同学。曾姓同学在晚自习期间玩手机时,被刚好路过进行例行查岗的政教处主任钟福祥看到。钟福祥根据学校制度,将手机收缴并暂行保管。
正因为手机被老师收缴,所以5月22日晚上,郭晓燕没能联系上孩子。
5月23日中午,刘文在政教处门口看见弟弟刘武独自一人进去要手机。“他没有要回手机,当时有同学说看到刘武是哭着出来的。”刘文告诉记者。当天下午放学回家后,刘文回到家只见到弟弟的书包,并没有见到其人,就打电话给刘武的班主任老师郭成清,郭成清说,刘武已经回家。
5月23日下午4时左右,郭晓燕的妹妹郭晓红像往常一样去沙田镇机械厂上班。在门口,有人告诉她河里冲走了一个人,要她看看家里是不是少了人。郭晓红立马去到姐姐家,发现只有刘文一人在家,而刘武的书包在家里,却不见其人。当时,郭晓红打了很多次电话给刘武,却打不通。后来,郭晓红便去了河边,怎么也没想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侄儿子刘武。
死因是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
郭晓红在刘武的书包里找到一张检讨书,检讨书是写给老师的,但没有注明写给哪位老师。检讨书上面写着:“尊敬的老师您好:在这里,我先向您说一句:‘对不起’。我承认我所犯下的错误,我不应该违反学校的规定,擅自带手机来学校,以致违反校规,让老师操心,在这里我检讨自己,并承诺,从今以后不会发生这种事,保证不再违纪,认真学习。让老师放心。”
郭晓红认为,检讨书是从孩子的书包里找到的,提到了手机和认错等信息,应该是学校老师批评或者刁难了他,才会导致他自杀。
“弟弟平时是一个很开朗的人,上学很积极,外面下再大的雨都能坚持去学校不迟到。”姐姐刘文告诉记者,弟弟不怎么爱玩手机游戏,父母买的这台智能手机她用的比弟弟要多。而且,弟弟这段时间并没有发生什么情绪不好的事情,在出事之前也没有出现任何的征兆,她觉得,这一切应该和老师没收他的手机有关。
“儿子很懂事,平时很努力,学习成绩中等偏上,是因为学校老师没有还手机给他才导致他跳楼自杀,学校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刘武的父亲刘耀全表示。
学校又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5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桂东县第二中学了解情况,该校副校长郭文波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当时,政教处的钟老师是例行检查各班学生到校的情况,看到曾同学上课玩手机违反学校规定才暂行保管。而5月23日,是刘武单独一个人去找的老师,并没有带上曾同学一起,学校有18个班,学生太多,钟老师并不一定每个人都认识,所以在当时没有证据说明手机是刘武的情况下,便没有还给他。当时钟老师告诉刘武要么你与被缴的曾同学一起来认领,要么和班主任一起来认领,并没有要他写检讨,也没有说他什么。”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提出与钟老师和刘武的班主任见一面,郭文波拒绝了。他认为,这涉及到个人隐私,因此不能提供班主任与政教处老师的通讯方式。
记者随后提出采访当天玩手机的曾同学,学校同样拒绝提供曾同学的联系方式。
6月4日,记者终于联系上了刘武的班主任老师郭成清,他告诉记者:“刘武是个很上进的孩子,我对刘武家里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他们家只有姐弟两个人,父母都出去了。我曾经多次劝他妈妈不要出去打工,告诉她只留两个孩子在家不好,可是因为家里太穷她没能听劝。按照学校的规定,上课期间是不允许学生带手机上课的,刘武并没有找过我帮他要手机,是自己去政教处问老师要的,而且政教处的老师也并没有批评过他。”
郭文波说:“学校对家长失去优秀的孩子表示非常痛惜,这件事发生在放学之后,在家里发生,不属于学校管理的时间和地点,属于家长的管辖范围,学校不应当进行赔偿。学校对学生安全工作很重视,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学校在放学过程中放广播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电话询问学生是否回家等等。”
截止发稿前,记者从郭晓燕那里了解到,经过多次协商,最终达成协议,学校自愿给了经济困难救济金30000元,同时,刘武家人获得学生伤害意外保险理赔款20000元。
记者手机
14岁少年刘武用生命来检讨,他做到了,他再也不会带手机去学校了!
但这无疑是一场悲剧,而且是一场原本可以避免的悲剧。这让人心痛,也带给我们诸多的反思。
或许,在成年人眼里,手机是再普通不过的联络工具,可是在有些农村留守儿童心里,它却是联系父母、传递亲情的唯一途径。失去这一途径,对孩子来说也许是一个成人无法理解的重大打击。
假设,在手机没收后的当天或第二天上午,老师能够及时了解情况,针对这个特殊的家庭做出变通的处理;或者学校有良好的心理干预机制给予及时疏导;或者,这个孩子的父母此前能够听从老师的劝说,及时做出一些改变,这场悲剧都将不会发生。
在当前,很多外出务工的农民把子女扔给了家里的老人,形成独特的“隔代教育”。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尤其是在本报道中提到的留守孩子,由于没有爷爷奶奶照顾,更是属于“无监管教育”状态。这种现象在广大农村也并不少见,而他们也更为迫切地需要与父母及时沟通,学校、社会也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只有很好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脆弱、家长监管教育缺失、学校缺乏相应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机制等问题,类似的悲剧才能避免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