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5月30日> > 总第2440期 > A02 > 新闻内容
婚丧禁邀同事,看似无情却有情
新闻作者:张枫逸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30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张枫逸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河北省石家庄市纪委5月下发《中共石家庄市纪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婚丧喜庆有关事宜的通知》,严禁党员干部办理婚丧事宜过程中邀请同事、部属等利益相关人员参加。
  (5月27日《新华网》)
  党员干部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不仅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了公职人员形象,更滋生出借机敛财、索贿受贿等“亚腐败”现象。对此,党和政府的态度始终是坚决的。从上世纪80年代颁布的《关于共产党员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党纪处分的若干规定》,到近年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都明确禁止党员干部大办红白喜事。各地也纷纷探索,建立报告备案制、在部门内部公示;出台“限桌令”,限定宴席规模和人数,进一步量化规范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
  如今,石家庄更是把监督视角延伸至宴请对象,明确提出“党员干部不准向同事、部属、下属单位和与自己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个人发送请柬及其他任何形式的邀请”。这一新规定在网上引发热议,在叫好的同时也有网友提出质疑,婚丧禁止邀请同事部属是不是有些太不近人情?
  的确,中国传统社会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在单位里,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不仅是工作关系,也存在私人感情。曾几何时,我们早已习惯了为同事送礼随份子,猛然收到这样的禁令,在感情上难以接受也是正常。不过,细细品来,禁邀同事的背后看似无情实则有情。
  首先,有利于预防腐败、保护干部。在腐败无孔不入的当下,婚丧事宜早已不是单纯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而成为行贿受贿的平台和载体,喜庆红包实际上就是一个个糖衣炮弹。禁邀同事部属的规定,从一开始就断了一些干部借机敛财的念头,也避免留给受礼者可乘之机。
  其次,有利于为党员干部减轻负担。对于不少部门尤其是大单位而言,“随份子”早已成为幸福的烦恼,今天同事的儿子结婚,明天领导的孙子满月,大事小情都要参加随礼。就每个人而言,尽管为人情往来负担所累,但谁也不愿打破这样的“潜规则”。有了禁邀同事的“尚方宝剑”,党员干部就能长舒一口气,从日益增长的人情债中解脱出来。
  此外,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移风易俗。实际上,婚丧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早已备受诟病,但破除陈规陋习却是知易行难。规范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不仅是改进党员干部作风,更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引领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其实,表达心意的方式有很多、道一声祝福、送一束鲜花都是很好的办法,大可不必让请客送礼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物质化、庸俗化。
  当然,一纸禁令不可能做到令行禁止,即使不通过婚丧事宜,敛财者和送礼者也会选择别的机会。要想真正转变作风、预防腐败,一方面需要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树立廉洁自律意识,筑起防腐拒贪的防火墙,同时更需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铲除借人情往来之名行权钱交易之实的利益土壤。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