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5月23日> > 总第2438期 > A05 > 新闻内容
周末我去长沙陪读
新闻作者:章清清  发布时间:2014年05月23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她羡慕别的家长能每天带着孩子上下学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章清清
  三年前,李丽带着还不到11岁的女儿萍萍从益阳沅江来到长沙,参加了长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小升初的入学考试。女儿顺利被录取,从此也开启了李丽周末“陪读妈妈”的道路。每周来回近220公里路程,花销近800元,她风雨无阻地穿梭在沅江、长沙两地。
  好几次都等不到周末就想去看女儿
  长郡麓山国际实验学校是寄宿制中学,让年仅10岁多、从未离开过父母的萍萍头一次独立学习和生活,李丽坦言当时的确有过担忧。李丽也曾对女儿讲:“一切以你自己的意愿为主,如果不适应或者想家,随时可以回来,爸爸妈妈也不怪你。”
  “我女儿还是很要强的,她刚开始去时还打电话给我说:‘有同学想家会哭,但我没有哭。’虽然她嘴上没说很想家,但我知道她还是很想家的,因为她每天必定会打一个电话给我。”
  其实要适应的不光是10来岁的萍萍,对李丽和丈夫刘平来说,他们同样经历了一个挣扎的过程。“刚开始,我老公想女儿,想得半夜睡不着觉,要拉我起来聊天。我也有好几次都等不到周末就想去长沙看她,后来还是克制住了。”
  此外,李丽说:“有时候看着别的家长带着孩子上下学会有点羡慕,亲子的乐趣少了些。”但她又觉得孩子总归是要独立的,“我们家的就是早点”。
  为了周末看女儿,她放弃了总经理的位置
  李丽在送女儿到长沙读书前原本是老家一家大型超市的客户经理,而且有机会竞选总经理,但为了周末有时间和女儿见面,李丽先是辞掉经理职务,只当一名普通员工,后来发现即便做普通员工,有时候周末也要值班,老跟同事换班,别人也有意见,最终她咬咬牙选择了辞职。
  “当时和我老公商量了很久,我们俩当中必须要有一个人做出牺牲。最后我想那还是我吧。”李丽语气里闪过一丝无奈,但她随后又说,“把她培养好,就是我这辈子的事业。”
  女儿萍萍在长沙读书三年,每学期交给学校的生活费用是4000元。一到周末,李丽就会驱车110多公里到长沙来陪她两天,几乎风雨无阻。“辛苦当然是有点辛苦,最怕就是高速堵车,踩刹车踩得脚抽筋。”李丽笑称,“但一看到孩子就什么都忘了。”
  在长沙两天,夫妻俩一般带着孩子住宾馆,然后陪孩子逛逛街、看场电影,给她买些好吃的。住宿和开销加起来的话,每周的花销在800元左右。三年时间,一共花了多少钱,李萍说他们也没仔细算过,“反正孩子身上该花的还是要花”。
  周末陪读致中学附近一房难求
  “求租明德华兴中学附近(步行15分钟内)两房一厅陪读房,预租时间一至三年。”尽管已将租金价位从1500元升到2000元,可周边跑了一圈,看了七八套房,易女士仍然没找到满意的陪读房。不是房子太旧配套不全,就是租金太贵难以承受。无奈之下,她只得一边找高年级的家长联系,希望续租毕业生陪读房,一边在网上发起求合租的帖子,“看中一套还不错的,租金每月2500元,实在没办法就先租下来,再慢慢找同校学生拼租。”
  小蓝的妈妈比较幸运,在望月湖小区6片区找到了中意的房子,预租时间从今年8月起,她也正在找人拼租,“最好是女孩子,初一、初二都行。家长每个周末能来长沙陪读。”
  陪读房租赁为何提前热,一位带家长看房的中介表示,这是因为越来越多“周末陪读”家长加入租房大军的缘故。记者试着拨打了南雅中学附近一套陪读房房主的电话,没想到对方表示房源刚放出三天就已经被人以每月2200元的价格租了下来,而且一租就是三年。
  (据《长沙晚报》)
  周末陪读现象在长沙名校尤其突出
  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读书,他们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追逐,从个人角度而言是可以理解的。
  但家长的这种心理成为了一种社会普遍心理的话,毫无疑问,就会增大长沙这边学校的压力,无论是在师资配备上还是在学生的监管上。这种现象,近年来在天心区有一定增长,在雨花区和芙蓉区更是明显,尤其是在一些名校。
  那些只是周末来陪读的家长,他们平时不在孩子身边,将孩子寄放在亲戚或者是托管所,这就给孩子离开校园以后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缺少家庭教育的指导,孩子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
  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家长的这种想法不可能强行制止,但会尽量做好服务工作,协调、解决好各种问题。此外,就是加大经费的投入,尽可能地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同时,向社会大众呼吁“就近入学、安全读书”的理念。
  —— 张文(天心区教育局总辅导员)
  反映了社会的普遍焦虑心理
  “周末陪读”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省城的教学质量和环境肯定比县市相对来说要好一些;第二,社会向前发展,受教育程度高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大家普遍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第三,教育体制在无形中造成了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都是按三六九等来分的,也就是说,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会尽可能地往好学校“挤”,而这种流动是全省甚至全国范围内的,并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小区域。家长想尽办法从小就将孩子送到长沙来读书,这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反映的是社会的普遍焦虑心理,家长迫切地想要孩子成名成功,因此,也就迫不及待地将孩子送到长沙去读书。
  ——黄诚 (湖南农业大学社会学博士)
  周末陪读远不能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家长从小就把孩子送到远离父母的地方去上学,这表面上看是为孩子的将来着想,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对一个孩子来说,除了良好的学校教育外,家庭教育里父母对于孩子的引导和情感交流也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个人不建议家长把太小的孩子送到长沙读寄宿制的学校。
  孩子从小就远离父母,这可能会对他们造成以下三方面的影响:一是在学校里面,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老师不可能做到像家长那样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的点点滴滴。因此,孩子受到的关注程度肯定是不够的,这就会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二是孩子从小没有在父母那里获得足够的情感,也就不懂得如何去关爱别人,这就可能影响到他以后在社会上的一些行为方式,比如公德心之类的。三是父母周末来陪读,表面上看是和孩子在一起了,但实际上更多的是和孩子逛街、吃饭,并没有心理上的交流和沟通,所以会影响到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情感培养。
  ——孟奕爽(湖南省青少年心理协会秘书长、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编后
  “陪读”早已不是新鲜现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周末陪读”。
  在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的过程中,了解到长沙很多有名的小学、初中附近有很多这样候鸟式的家长,每到周末就会过来开房看孩子。“周末陪读”的家长越来越多,他们甚至会约好组团而来。
  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比如,在美国,上世纪80年代,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平均比高中毕业生高55%,到了90年代这一比例就已提高到84%。在我国同样如此,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令人力资本的价值越来越得到体现,接受好的教育意味着将来有高的收入、好的前程——特别是对有一定文化素质,或者因上一辈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而受益的父母来说,他们更是深谙此道。我们相信,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对此有认同感。所以,即便“10倍于在当地念书的成本”,“一年72次往返于1000公里的路上”,这些父母依然在所不惜、在所不累地将孩子们送往省城的路上。
  可问题是,把孩子放到几百公里的省城长沙去,那里若无亲无故,这让家长特别是母亲们放心不下。早些年,不少女性选择辞职,专职做起了“陪读妈妈”。可近些年,女性的经济、政治地位越来越高,事业心、进取心也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女性离不开工作岗位——工作让她们抽不开身,可孩子又让她们放心不下,她们只得选择每至周末奔波几百公里赶到长沙去陪伴孩子们。
  当然,我们也不能说这些“周末陪读”的母亲太过于矫情。在我们看来,这不仅仅是一种情感上的牵挂,也存在一种对孩子身体及心理安全的担忧。毋庸置疑,周一到周五,孩子在校内比较安全,让人放心,但到了周末,处于“放养”状态的孩子们难免会遭遇各种诱惑,比如,能不能抵抗网瘾、早恋,甚至可能与社会闲杂人等厮混学坏……这些都是问题。再说,多元化的社会给我们呈现出复杂的一面,孩子在异乡的安全着实让人担忧,比如,他们可能会遭遇交通安全、人身攻击、道德陷阱,甚至层出不穷而又花样不断的骗局……在这样的语境下,家长们一方面希望对孩子进行人力资本投资,让他们在起跑线上抢先一步,而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这样那样的担忧,于是他们选择了“周末陪读”。
  基于上述考量,我们很难说母亲们周末的这种奔走陪读是不是理性的。不过,必须直视的是,家长们做这样的选择时,主要是面对了一系列的局限条件和社会约束。按照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的原则,每个学生的家庭都不应远离校园。家长为什么宁愿交数目不菲的择校费,也要舍近求远呢?原因很简单,要上好学校、名学校。可见,“陪读”的根源,在于公共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严重失衡。尽管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取消“重点”和“非重点”,但是这种由于历史的资源积累导致的好、中、差学校的差序格局,并不会因此而马上改观。
  所以,不得不说,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现实状况下,“周末陪读”是一种无奈也是一份期许。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