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这周末出来聚聚噻!”“今晚加班不?原来一起创业的李总回来了,想约大伙叙叙旧。”“什么时候有空一起喝喝茶,上次合作很成功,有时间再聊聊”……如果你现在混得还不错,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和人脉圈子,类似于这样的社交邀请一定是应接不暇的。
没错,身在职场,不多出去吃吃饭、喝喝茶、聊聊天,你的业务和人脉又从何而来呢?不过,这样的事情在初入职场时做一做也无妨,毕竟是人脉的“原始积累”期。但是,假如你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又常常被这样的生活所累,那你真得梳理你的社交圈了。
试想一下你是张艺谋、杨澜或者于丹,如果你对每个邀请都有求必应的话,那我估计你一天24小时也不够用来吃饭的。所以,放弃那些“无效社交”吧。
■人物连线
一样的老板,不一样的生活
他的生活除了饭局还是饭局
“不好意思,我先走一步了,那边还有些朋友等我过去呢!”说完这话,王翰(化名)又匆匆赶赴下一个饭局,而此时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了,这也已经是他的第二次提前退场了。车刚上道,电话又开始不停地响了,王翰看了一眼没有接,“催什么催,我都说了一定会去的”。然后,他把车速一下子提到了时速80公里,向下一个目的地飚去。
王翰是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老板,事业发展得还可以,手下有近百来个员工。经过近十年的打拼,公司已经基本上不用他操心了,他每天的工作则变成了吃饭应酬。按理来说,这样的状态应该是挺轻松的,可王翰却总是跟朋友吐槽——每天都累得跟狗一样。
为什么在别人看来都已经是只管注意生活品质的老板了,可他却还是觉得如此的累?原来,仔细一听才知道王翰之所以有吃不完的饭,原因没有别的,而是因为他的来者不拒。就拿这两天来说吧,周一晚上是公司的例会,可是偏偏有一个大学同学过来了,说要一起聚聚。其实,这人和王翰在学校的时候关系也一般,按照常人的思路,公司晚上有事再加上普通关系在那摆着,能推的肯定推掉,可王翰却纠结了半天后还是答应去了。公司的例会开完都已经到十点钟了,再赶过去聚会的时候大家的饭早已经吃完了,于是,王翰为表歉意,提议请大家唱歌。就这样,一唱就唱到了凌晨三点多。王翰回到家洗漱完,天都已经蒙蒙亮了。
“王总,有空没,一起出来喝杯茶不?”周二早上九点钟,王翰还在睡梦中,打电话过来的是很久以前的一个公司同事,离开公司都有3年多了,而且平时也联系得不是很多。这样的突然“邀请”,稍微有点情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八九不离十是有事相求。王翰心里也清楚,这一去肯定没什么好事,但他觉得大家毕竟是同事一场,不去太不给人家面子了,于是就约好了7点在公司旁边的一家餐厅见面。可刚挂完前同事的电话没多久,家里的一个远房表兄又打电话过来,说有点事情要找他帮忙能否晚上找个时间聊一下。王翰想着这边已经有饭局了,于是就叫对方在家里等,他忙完就过去找他。
……
这样的疲劳奔波于各种聚会和饭局已经占据了王翰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他自己也不清楚这样的状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自己也觉得很累,可就是不知道怎么去解决。他的一个朋友告诉他,没什么重要的事情就大可不去,有些社交要懂得推掉。王翰听后很不认同对方的观点:“做人怎么可以这样子?别人来找你就表示对你这个人还是蛮认可的。再说了,虽然自己累点,但能把各方的关系都维护好,这也算是一种收获吧。”
他的生活就是管理自己的时间
和王翰一样,李军荣(化名)也是一家公司的老板,而且两人公司规模也差不多。不同的是,李军荣的生活却清闲而舒适,不必苦逼地奔波于各种饭局,更不必掩饰着哈欠陪大伙玩到天亮。
李军荣基本上都是把自己的各种事情交给秘书来打理的。他有两个电话,公开的那个一直是放在秘书那里的,而他自己随身带的那个手机的号码只有他的家人、秘书以及几个最重要的“大人物”才知道。
秘书会每天给他一份清单,上面详细地记载了给他打电话的每一个人的电话内容,至于要不要回电话,或者是答不答应别人的邀请,这就由李军荣说了算。不过,按照他的习惯,他一般很少会答应别人的饭局。
刘先生是李军荣认识多年的朋友,因为业务上的往来,刘先生多次想要约李军荣出来吃顿饭,可是约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你说的事情,我会同意的。你先去和公司相关的主管沟通一下,你们确定了我到时候签个字就可以了。至于吃饭,就算了吧。”李军荣的拒绝让刘先生无话可说。
除了跟工作有关的事情外,其他的邀请,李军荣也参加得很少。在他的母校建校一百周年之际,李军荣捐了30万元,学校多次想邀请他回去参加庆典,他都拒绝了:“以后有机会再回去拜访老师和同学们,现在工作上的事情脱不开身。”李军荣的同班同学都很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低调,“是怕大家找他帮忙吗?”
其实,李军荣不是低调,他只是不太喜欢各种觥筹交错的场合。“每天的工作要占据我一定的时间,如果我再把其他的时间都用来应酬,那我拿什么保证和家庭之间的亲情互动。”李军荣规定,每周至少和家人在一起吃三顿饭。在他看来,在创业初期,迫于无奈自己只能往返于各种应酬,但现在事业已经稳定了,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每天来找李军荣办事的人很多,老家的亲戚、同学,以前的同事、朋友……李军荣其实算是一个乐意去帮别人的人,基本上只要他能办到,他还是会去尽量办。只是,不是由他自己,而是通过秘书。比如,哪些事情要去落实一下,哪些人要回个电话。
“我也知道饭局吃的不是饭是交情,所以,有些饭局我是一定会去的,比如重要的合作伙伴,或者是非常重要的朋友。而对于那些一听就知道是浪费时间的饭局,我是从来都不会去的。社交是一定要有所取舍的,无效的社交是不值得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去花时间和精力的。”在李军荣看来,作为一个管理者,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是尤为重要的。
■链接
最近在微信朋友圈有一篇名叫《请放弃你的无效社交》的文章特别火,是重庆商报的一个记者写的,里面有一些他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也许,你读完以后会有所收获。
好多年前,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当别人求助于我的时候,我内心往往非常抵触,却又怕别人说我是所谓的“不够意思的人”,于是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有一次特别受伤的时候,突然一闪念,想明白,原来这种尴尬本质上并不是来自于我没有“乐于助人”的品性,而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精力并不足够旺盛,没有旺盛到处理自己的事情绰绰有余的同时,还有大把的时间精力用来帮别人做事——事实上,我自己根本己经是正在过河的泥菩萨。
后来,我开始怀疑,雷锋的领导是否太白痴,因为他没有给自己的下属分配足够的工作。——这是那天晚上于我来讲非常惊喜的一件事儿,因为我发现我正在独立思考。善于与人交往也是需要学习,并且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践的一种技能。我只是提醒你,别高估自己,误以为自己有那么多足够的时间可以妥善地处理好你与你身边所有人的关系。浏览一下你的手机通讯簿里的名字吧,有多少己经很久没有联系过了?这么多年,我只见过两三个人回答我说,“最长时间没联系的,也不超过两个星期”。其中一个还是特别固执而特殊的人,他的手机通讯簿里,总计才有22个名字。
■编后
本期,我们没有邀请专家来就“无效社交”做专业的阐释,也没有告诉你该怎样梳理自己的社交圈,因为,要减少一些没必要的牵扯精力的社交并不是很难的事,很多时候只关乎面子,无关方法。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感到累?有时候仅仅只是为面子所累。曾有人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一毛钱的关系》,意思很简单:有些人一直存在你的手机通讯录里,长年累月不曾联系,只在过年的时候,给你群发一条恭祝新年快乐的短信。你可能想半天,才想起来,原来他是某某某……这样的朋友,有事的时候突然邀你吃饭或者喝茶,你觉得你该不该拼命挤时间去呢?如果这种情况,你又想到了“面子”,那只能说:累死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