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4月18日> > 总第2428期 > C03 > 新闻内容
织出来的强势服饰
新闻作者:王渝宁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8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如果说,织女是一种古代生活方式的写照,那经过几千年的斗转星移,织女的时代似乎早已远去。然而,在社会节奏如此快速的今天,我却依旧钟情于“织”。我曾说:“‘织’是一种价值追求”。为此,我穿越了大半个地球,从长沙跑到北京再到伦敦,感受着东西文明的交融与碰撞。我也曾说:“‘织’是一种自我修炼”。为此,我进入时尚芭莎杂志社继续“折腾”自己,凭着对时尚趋势敏锐的洞察力和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我的栏目广受欢迎。
  对时装设计执著的热爱,我坚定的相信着,莎士比亚感叹的“一切过去皆为序曲” 终有一天会在我的身上印证。我就是当代的“织女”王渝宁,我希望带着自己的最新作品《织》来续写织女的神话故事。

作品简介:
  保持着对服装设计的热爱来到英国伦敦艺术大学(University of The Arts London-Chelsea Art and Design College)完成研究生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加深对服装的理解,慢慢体会文化对服装的影响。《织》系列是我在研究生期间的作品,它主要关注女性强势服饰,如有较高社会地位并在重要职能部门工作的女性,为了凸显其自身的能力而选择较为男性化的服饰。不过,在我的设计中,“power dressing”(强势服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我想表达的是其服饰本身,这类服饰就像盔甲一般具有防御功能,从人的外在到内在的一种保护。

创作过程:
  作品从面料本身出发,设计出一种有特别肌理效果的面料,面料本身就是强硬的。在织布过程中金属线的融入让我得到一种如雕塑般效果的面料,它可以随着身体的运动而改变形状,可以和穿着它的人互动,在服装上留下自己设计的痕迹。

编后>>
  看完王渝宁的作品,一种欲罢不能的情感油然而生。作为服饰版的编辑,她是我从业生涯中所见到的为数不多的“潜力股”。我总担心是自己太过于主观,对这个“90后”妹子太“情有独钟”,于是便把她的作品发给了广西艺术学院服装系带头人、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林燕宁教授,以下是她的点评。

专家点评>>
  没有束缚,没有约束,无界限思维,心随衣动,这是王渝宁的《织》系列给我带来的感受。无论是在面料还是色彩和款式中,都能看到一些新的东西。通过对面料的塑造创作、色彩的有机组合,款式的合理构成,充分展示了一个服装设计师所具备的天赋与才华。《织》系列的艺术形式很巧妙地利用改变面料的特性来不断迎合人体的需求,从而在设计上留下自己特有的痕迹,不仅想法独到,而且又巧妙地嫁接了当下以人为本的主流文化,实属难得。
  ——广西艺术学院服装系带头人、中国著名服装设计师林燕宁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