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
往期回顾
发刊日期:2014年04月04日> > 总第2424期 > A04 > 新闻内容
心理教师:我们的无奈,我们的无力
新闻作者:李旦 朱红梅、熊德强、张劲超等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4日  查看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3月26日早晨,株洲市第二中学的高三学生王涵江从家里的9楼跳下,当场死亡。在学校老师和母亲没有任何防备的情况下,这个18岁的小女孩选择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时间往前推三天,3月23日,耒阳与汨罗两名高三学生因心理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
  三天之内,两条事关高三学生的新闻,在网上很快引起了网友,尤其是一些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事实上,近年来,每年高考之前,全国各地类似这样的新闻并不鲜见。所以,不少网友直接将问题的关键指向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到底有没有针对高三学生的心理辅导?心理老师在预防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毋庸置疑,这些质疑的确是学生家长关注的焦点之一。近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采访了湖南省内多所中学的心理老师和班主任,一起来看看学校是如何开展心理教育的,尤其作为学校的心理老师,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当前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呢?

高三学子无声的一跳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凌晴
  “3月26日6点45分,我们正在店里做生意,送货师傅跑进来要大家赶紧打120,一个女孩子躺在外面的地上。”距离事发地株洲市天元区华苑小区两米外的早餐店里的万女士跑出店,发现“女孩的手还在微微地动”。不久,公安、急救人员都赶到了现场。经医护人员确认,女孩已经死亡。
  女孩叫王涵江,是株洲市第二中学的高三学生。事发时,女孩是从9楼家中跳下的。王涵江的母亲张女士称,当天早上6时20分,她敲门叫女儿起床,喊了几次,女儿隔着房门回应,不想去学校。母亲并没有在意,而是继续催促。之后房间里没有动静,母亲喊了几声,也无反应。待她强行打开女儿房门,却发现空无一人,窗户敞开。
  “她靠自己考入株洲市第二中学,平时学习压力挺大。”去年8月份进高三之前,王涵江就提出不想去学校读书,说是要么在家自学,要么转到一所非重点学校。“我当然反对,做通了她的工作,还是回到了学校。”张女士称。
  然而,就在事发前一天早晨,距离高考倒计时74天,王涵江没有去上学,甚至把手机卡也取了出来,不让任何人联系上她。
  株洲市第二中学党政办工作人员证实,女孩前一天早上就没有来上课,一直到下午5时40分才来上晚自习。“班主任跟她沟通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上完晚自习回了家。”
  没有人想到,第二天会发生这样的事。学校知情人士透露,女孩并无早恋现象,成绩也不错,“考上二本没问题,努把力,能上重点大学”。
  一个成绩中上的高三女孩,为何要以这种极端的方式“逃离”当地最好的公办中学?她在跳楼前又有过怎样的心理挣扎?4月1日,今日女报/凤网记者致电该校心理健康活动中心,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专职心理教师袁玲芝称,王涵江同学未曾前来进行过心理咨询。

两高三孩子离家出走
  通讯员/朱红梅、熊德强、张劲超
  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身陷“心理高原期”的高考学子,很容易出现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3月23日,长沙铁路公安处就帮助两个“恐高症”而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家,他们一个出现心理障碍怀疑自己的父亲要杀他,另一个认为自己反正考不上,干脆直奔安徽阜阳找同学做传销发大财。
  3月23日10时50分许,长沙南火车站派出所长沙南警务区民警成功将一个在铁路跨线桥上游荡的高三小伙子送到其家人手中。小伙子叫梁华(化名),现年18岁,是湖南省耒阳市人。
  据办案民警介绍,梁华今年正上高三,成绩一直不错,但前段时间成绩下降,精神压力很大。因为从小到大,父母都管得很严,急躁时不免责骂。梁华因此认为,自己不是父亲的亲生儿子,如果成绩不好,父亲肯定会杀了他。
  察觉到儿子精神出现异常后,3月22日下午,梁华在父亲的带领下准备到长沙来散散心。谁知,趁着父亲出门买饮料,梁华说了一句:“你们想杀了我”,就沿着马路飞快地跑了。老梁连夜找遍了大半个长沙,也没有找到,只得报警。离开了家人后的梁华便沿着高铁线一直走了一个通宵,直到被民警发现这个嘴里在喃喃自语着“真想一路向北……看梦里的黄河”的小伙子。
  同样,在3月23日上午,岳阳汨罗的一个高三学生也因为心理压力太大而离家出走。
  当天周润(化名)夫妇像往常一样6点多就起床,给正上高三周末仍要补课的孩子准备早餐。等早餐准备好却发现,16岁的儿子小飞人不在房间,钱包、身份证、手机、充电器及平常爱穿的几件衣服都不见了,而且手机也一直无人接听。一联想到儿子最近的言行,夫妇俩便估计儿子是离家出走了。
  原来,小飞因为成绩不好,在家总被父亲骂,早就不想读书了。这两天被骂后,因听信阜阳一个网友说在那边很快可以赚大钱,就干脆不辞而别,想用事实告诉父母:“不读书也可以赚大钱”。

自我质疑:真的能帮到学生吗?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全校共75个班级,一个心理老师,高一每个星期一节课,高二和高三是自愿咨询,这是目前常德市石门县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以下简称心理课)的现状。冉超平老师便是那名唯一的心理老师,从有人作伴到去年看着另一个心理老师离开,冉超平也不知道自己一个人还能坚持多久。“从2010年任教到现在,这个职业很少带给我成就感,我甚至由此而产生了自我怀疑。”
  一说到学生的心理问题,3月30日,冉超平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周一到周五,每天前来咨询的学生至少有一个,以高三的居多,学生的症状最突出的就是焦虑不安。作为过来人,冉超平很能理解学生们的这种心理。但作为心理老师,她却有点无可奈何,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做的就是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把自己的情绪尽可能地发泄出来。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这种交流算不上正规的心理咨询”。
  有个高三的女孩子,以前成绩特别好,但进入高三后,几场考试成绩都下滑得很快,这个懂事的孩子便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心理压力特别大,甚至产生了弃学的想法。无奈之余,她想到了心理老师冉超平。类似于这样的孩子,在冉超平的印象中,她每年都能遇到两三个,特别是高三下学期,想弃学的孩子可能会更多。每次遇到这种问题,冉超平能做的也就是帮孩子找出原因,进行鼓励。最后,虽然真正弃学的孩子很少,但冉超平并没有觉得是自己的心理辅导起到了作用,“可能是家长或者是其他老师的说服生效了”。
  “心理课程很难受到重视,被耽误的主课老师们总是会习惯性的占用心理课来补。要不是学校规定老师间严禁私自调课,心理课可能经常都不需要上。也会有学生在心理课上写其他学科的作业。”冉超平觉得自己在学校里是“二等教师”,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受尊重程度,她都觉得不如人意。
  渐渐地,冉超平自己也对这份工作产生了质疑:“我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反正你有没有认真做结果都一样,成绩很难被认可和评估,做得再好又能怎么样呢?”冉超平很少能感觉到职业成就感,“除非当一个学生感激涕零地对我表示感谢时,我才能稍微感觉到自己的工作还是有意义的。”
  “我经常会跟我的大学同学吐槽,甚至也会忍不住问他们,我们学心理学真的有用吗?当心理老师真的能帮助到学生吗?”在冉超平看来,心理咨询能不能起到作用关键在于学生,如果学生很配合,那可能还会有点效果,但如果学生不配合,那老师讲再多也是无用的。“除了学生,我自己的情绪也会影响到咨询的效果,有时候心情烦就不会有多少心思听学生讲,也不太愿意去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
  去年,学校的另一名心理老师因为待遇、职业发展等原因辞职了,冉超平觉得自己更加“孤单”了,压在她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即便很少有学生来进行心理咨询,一周上25节课就已经够她忙的了。但即便如此,她也依旧觉得自己的工作“也就那样”。
  “要想把中学的心理课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孩子们解决心理问题,我个人觉得从师资上来说,至少一个年级得有一个专职心理老师,当然最好是一个班一个。这样,一来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二来,心理老师对学生比较熟悉,在帮孩子解决心理问题时也更得心应手。”冉超平总觉得当了近4年的心理老师了,但她的专业水平还是停留在大学阶段,所以,在她看来,定期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同行之间的交流很重要,必须要把这些学习交流常态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心理老师的专业水平。
  在冉超平看来,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要追溯到其小学甚至是幼儿园的时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最好是从小抓起,“临时抱佛脚”很难一下子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此外,教育部门应该制订一个对心理老师大致的考核标准,有奖有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冉超平说。

一个心理老师的“无力感”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李旦
  陶灿莹在长沙市宁乡县一中从事心理教育已有7年时间,她经过总结发现,这些年来,其实每一年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概率一直差不多,关键就在于有没有被发现。
  宁乡县一中的心理课是高一、高二上课(每两个星期一节),高三只提供咨询。此外,校报会有专门的心理版块,在高考临考前,学校还会专门聘请校外的心理专家来开心理讲座。
  陶灿莹说:“学校高三中每年都会有好几个学生需要靠吃药来进行治疗,他们是经过排查后的轻型精神病患者,基本的症状就是会出现幻听和幻视。而此外,还会有好几个神经症的学生,他们表现为眼神恐怖症、强迫症等。”陶灿莹初步算了一下,这两起加起来的话会有十来个学生。
  2011年,陶灿莹在高三学生中进行了一次心理测试,共收到有效试卷351份。测试结果显示,学生心理状态较差,属于偏重以上范畴(其频度和严重性对学习或生活已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干预的学生有98人,占有效试卷的27.9%。
  心理老师在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能不能起到作用?面对今日女报/凤网记者的提问,陶灿莹说:“之所以大家会觉得孩子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这跟社会对心理教育的关注度有很大关系。我们有时候也很无奈,也想为孩子多做点事情,可是有时候我们能力也有限。心理老师们不是万能的,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严重到一定程度再到我这里来,我也会不知道怎么办。”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09-2012 © All Rights Reserved. | 备案号:湘B2-20090051